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提纲
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8.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富集作用常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123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
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1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1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基础知识巩固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              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氧
 生物        :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        :细菌和真菌(腐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成无机物。                       :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提供能量和物质。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            ,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            ,形成复杂的      联系,称为           。123
4、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       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其特点是                
6、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7、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④           
9、            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10、生态系统稳定性,即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相关),能克服内外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1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              ,二是              (主要),指生产、生活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敌制约,会危害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引种时,要评估         和引入天敌加以控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509.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