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 的对话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七年级十四个教学班从2001年9月起,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此,活跃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或学习课程标准,转换理念,或集体备课,解决疑难;或围绕话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关于新教材的思考”座谈纪要整理如下。
一、新教材,我们喜欢
夏志明老师:我从教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改革经历过不少,也用过几种版本的教材,其中不乏有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但是接触到这套教材后,直觉告诉我,学生会喜欢它。果不其然,现在的语文课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现象,深受学生欢迎。这不能不归功于富有情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文。如《童趣》中的儿童世界让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读着、揣摩着、想像着;我班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当我意识到‘懒惰’是学习的大敌之后,便将它‘鞭数十,驱之别处”。可见文中的语句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古化石的知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生疏。正因如此,一首《化石吟》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查资料、看录象、写调查报告,忙得不亦乐乎。还有《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富有亲和力的文章,驱使学生主动介入,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于是课堂上就有了“质疑问难”、就有了“热烈讨论”、就有了“想像和幻想”等开放而活跃的场面。
新教材不仅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它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文里值得挖掘的亮点多,教学的切人点也多。我教《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就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出:“期日中”是否科学,“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理,“客人”究竟是什么人,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教师随机点拨,引出“诚信”二字,送给他们,作为他们人生的座右铭。在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针对班级中存在歧视弱者的现象,大讲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讲“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讲我对他的钦佩之情。以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想,这套教材能帮助我完成这一设想。
二、新教材,有益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李萍老师:的确如此。新教材有益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材选编的课文,使语文课堂可以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网络、阅览室、书报媒体,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堂,促使学生主动使用图书、网络资料,把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如《月亮上的足迹》,可以与单元综合活动结合,课外搜集关于月球的知识,然后编辑关于月球知识的科技手抄报。如教学《风筝》,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在搜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以“走近鲁迅”为话题的座谈会,然后再阅读《风筝》,读出自己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学习《论语》,可以让学生谈谈“我所知道的孔子”;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可以让学生讲讲《世说新语》故事,学习《山市》,可以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课文内容贴近学生并适于向课外延伸,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拓宽了语文课堂的面,还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一举多得,这正是自主、探究性学习追求的目标。
三、新教材,“综合性学习”让人耳目一新
宋文健老师:新教材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这个走出大学校门步上讲台不到两年的小老师耳目一新。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具有游戏的魅力,它吸引着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我带学生走进自然,搜索语文现象;走上街头,和行人对话,寻找病句,把语法教学搬到大街上进行,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语文。又如“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活动课,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黄河的地理、文化知识,阅读并背诵歌唱黄河的诗篇,关注黄河的生态环保问题。课堂上,通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品读诗文来深化学生对母亲河的感情,激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这种开放的教材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课堂充满了情趣。
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也很新颖。感悟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观赏自然风光;体会家庭亲情,呼唤人间真情等主题,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匮乏,更需要人文素养的熏陶。
四、新教材使用起来如鱼得水
林近老师:我同意大家的看法,新的教材内容加上新的教学理念使用起来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我在教《人生寓言》一课时,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动。当我告诉学生我的教学意图时,他们就忙开了,因为他们喜欢这两则寓言。第二天的课堂上男生拿出了课本剧《落难的王子》,女生将《白兔和月亮》制成了画面并配以解说,令人赏心悦目。师生在笑声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过,也有的文章学生不喜欢,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生反映:一是年代久远;二是我们在和平环境里长大很难找到国难当头的感觉;三是文章的形式太理性化。我认为学生说得不无道理。希望能对这类文章作些调整,或放到后几册里去,希望新教材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中完美起来。
五、新教材,忽略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和积累
陈晶老师:对新教材的优点大家都谈了很多,恕不赘述,我想就该教材的不足谈点看法。
我认为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和积累。新教材培训时专家的说法是,语文学习要淡化语文知识,但不是绝对排斥语文知识。那么,综观已经试用的新教材,所有的篇目都是从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宏观角度让学生总体把握,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的基础知识几乎为零。试想,一个七年级(初一)的孩子,离开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去空洞地理解文章,那除了悬浮还能剩下什么?再看新教材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几乎是清一色的高屋建瓴式的理解分析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连辨字组词、多音字等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被砍了,语法、修辞等更是免谈。为何如此?据时髦的解释是:老农民不懂语文知识,话照样说得漂亮;作家不懂这些也照样写出好作品。此话确实不假。但其一,如果老农民懂了这些知识,话是否会说得更漂亮?其二,对知识的有意运用,其能力比无意运用无疑要高出很大的档次。我们不能眼看自己的学生也像老农民那样,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才能把话说得漂亮!适当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必然会大大缩短这种从无意运用到有意运用的时间。如果说旧的教材教法把知识奉为至尊,使鲜活的语文变得僵死,那么,新教材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只讲理解、把握,而不讲知识依据,使本来有章可循的语文变得太过浮泛、虚渺,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解,产生一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六、新教材,对你提几点建议
夏志明老师:我不完全同意陈老师的看法。新教材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淡化语文知识”决不等于“忽略语文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课文,正是让学生在浑然不知中感受语文,培养语感。何况,新教材十分重视字词的识记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每课都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的训练内容。这正是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过程。怎能说忽视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和积累呢?再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产生质的飞跃,到那时,再讲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岂不会一蹴而就、水到渠成吗?
当然,新教材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对于它,学生们也有一些建议:
1.增加插图,每课后面插入一些小知识;
2.各单元用不同颜色的纸,使它成为彩色书;
3.多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增加一篇科幻文章;
4.作文的命题陈旧了,希望有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生活中的惊叹号”“空白的一天”等题目。
以上观点是教师在新教材实验中的深切感受,是真实的。但未必是全面的、深刻的。
(夏志明整理)
[1]
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 的对话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