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命题技巧]话题作文技巧专题1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话题作文技巧专题之
审题技巧
一、确立准确的内容
(一)思维的发散
在我们把一道作文题目成文之前。这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在落笔成文之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这就是思维的发散。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块红砖,可以有什么用途?你的答案越多,那说明你思维的发散性越强。一般的答案可能有:修房子,打人,垫脚,钉钉子……而发散性强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刻砖雕,测量重力等等。对于作文而言,思维越发散,你所能想到的可能性越多,也就更容易写出有新意的成功之作。具体到作文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散自己的思维:
1、把握话题作文特点,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引导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引导提示语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材料的阐释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的纽带,甚至能够给我们提示一定的作文思路。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特点,在审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作文题中的那些提示语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下面一道中考作文题:
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围绕话题展开多层次联想,多角度拓展写作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思维的一个出发点,从这里出发可以有许多条道路可供选择,沿途景色斑斓,风光旖旎,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有山色空濛,有波光潋滟,而且这些风景只有特色不同,绝没有优劣之分。选择的过程,就是联想的过程,恰到好处的联想对确定写作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联想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类似联想。这是联想的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的内容。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一个母亲领着两个小姑娘到公园里看花。他们在一丛玫瑰花面前停下,年龄大些的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玫瑰花.因为它虽然有花,但是也有刺。”年龄小些的那个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玫瑰花,因为它虽然有刺,但是也有花。
以“花与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②内敛式联想。就是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明确写作的范围。以“英雄”这个话题为例,乍一看,外延太大,无从下笔。可是只要我们运用内敛式联想,缩小“英雄”的空间范围,使写作的对象更加明确,就能找到可写的内容。
③逆反式联想.就是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以“感动”这个话题为例,它的反面是不懂感动或者是不会感动。那我们就可以写一个说自己不懂“感动”的人,写他在母爱面前的心理和行动,写他的冷漠在母爱面前怎样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从而学会感动的过程。
④虚实转换联想。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写实的一面,还是写虚的一面。比如“位置”这个话题,从实的方面,我们小到可以写班级里的座位,大到写一个人的职务;从虚的方面,我们可以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写人在自然界、社会中的地位等等。
(二)思维的归纳
思维的归纳也就是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两点:
首先,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是十分丰富,从各种媒体得来的间接经验也十分有限,最好不要选择那些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同学喜欢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本来是好事。但遗憾的是,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偏偏又不精通,写起来的时候往往便会露出破绽。
有一位同学是姚明的球迷,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姚明的身高、速度再加上出色的弹跳成为每一个对手的噩梦,他的扣篮展现英雄霸气,他的盖帽张扬王者威风。有时明明对手投出的三分球眼看着就要落进篮圈,还是给姚明的巨手挑了出来,到手的三分又化为泡影,这怎能不让对手沮丧不已。
这一段描写对姚明的特点刻画还是非常到位的,语言也很形象,但是这位同学不了解篮球比赛的一条规则:当球在篮圈平面之上而且处于下降过程的时候,如果防守队员触到球,就会被判为干扰球,判对方得分。
这个细节也许太专业了,可这正好提醒我们大家不要把自己“感兴趣的”和“擅长的”混为一谈,以免露出破绽。
其次,要写自己驾驭得了的内容。这主要是由大家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于语言表达能力所决定的。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了些时评类的杂文,为文章所揭示的阴暗面所震撼,为作者嬉笑怒骂的风格感染,也怀着忧国忧民的热情,去写一些批判现实、抨击黑暗的杂文。应该说他们的勇气与热情可嘉,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他们缺乏辩证的思雏修养,在他们笔下,现实往往是一片黑暗:社会上贫富不均、腐败透顶不必说,学校里老师都是认分不认人,同学都是学习狂,就连父母也是迫害狂……作者的热情越甚,文章的内容就越偏颇,其结果不言而喻。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得以最终确立。这一写作心理过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在训练有素后我们在考场上才能迅速确立所要表达的内容。
练习:
一、针对下面这道作文题,我们应该怎样来确立它的表现内容
信天翁是一种巨型海鸟。据说信天翁孵化出小鸟之后,公鸟和母鸟不停地喂食,把小鸟喂到几乎有双亲两倍的体重。然后有一天,大鸟突然展翅而去,再也不回头。小鸟这样不吃不喝,一直瘦到正常体重,终于在饥渴难耐之下,从悬崖一跃腾空,展翅飞翔。
请以“让他自己飞”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
二、请完成下面作文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