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330)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10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国安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一部辉煌的中国通史,凝聚了司马迁史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两千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的人不绝于世,证明它有巨大的魅力和不朽的地位。
20岁那年,司马迁为了对历史和传说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经过长江、淮河,到达浙江,在会稽山向当地人考察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为了寻找舜葬于九嶷山的遗迹,他跨过沅水、汀水来到九嶷山。他到齐鲁旧地亲至孔子的家乡曲阜,瞻仰了孔子庙堂。司马迁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足迹踏遍及半个中国,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他后来撰写《史记》做了必要的准备。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司马迁26岁,汉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内)。此后数年,司马迁以郎中身份侍从,一直跟汉武帝行走各地,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这些都成了司马迁编写《史记》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司马迁一心“闭门读书,师心自是”,想写他像《史记》那样生动而翔实的鸿篇巨著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留下的这句格言值得每一个人反复咀嚼、品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一双长筷子
十多年前,我去日本,从超市里买回一双长筷子(比国内普通筷子加长15公分左右)。想不到,这花钱最少的东西,竟成为最受爱人欢迎的礼物。原因是,过去爱人煎带鱼时曾因“近距离操作”,被锅里溅起的热油烫伤过手臂。她说:有了这家伙,可免受皮肉之苦了。
由短筷变长筷,算不上什么创造发明,但反映了经营理念进步。一切商品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
这次在日本,还遇上几件新鲜事,都与这种先进理念有关。一天晚上,我洗完澡后,拉开浴帘,发现洗脸盆前一块大玻璃镜子一片迷雾,奇怪的是中间有一方镜面竟没有一丝雾气,清晰如初,正好为我浴后刮脸和梳理头发提供观照方便。原来不沾雾气的部分装有电热丝,水汽一上去就被蒸发掉。
再有一次,我欲乘电梯,在走廊里按了一下电梯键,突然在键屏上出现一把雨伞和雨滴的画面。显然,这是告诉人们外面在下雨,别忘了带雨具。我们从窗口望去,果真在下雨。此外,在日本的高速公路的出口处,一般都有一块高高竖起的显示屏,不时地显示当时当地的气温与风速。这对始终处于恒温状态的空调车里的客人来说,如何由车内“小气候”适应车外“大气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3、卖糖哲学
一个小孩到商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售货员。因为别的售货员都是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把多了的糖一颗一颗拿走。但那个比较可爱的售货员,则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后再一颗一颗往上加。
虽然最后拿到的糖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小孩就是喜欢后者。这一“卖糖哲学”告诉人们:生活中,同样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4、靠左 靠右
一次我和男朋友吵了架,赌气不去理他,走着走着,他突然拉了我一下,我气恼地索性不走了。他绕到我左边,一脸认真地说:“你靠右,我靠左。”“为什么?”我脱口而出。“右边更安全些。万一发生人车接吻,最先‘吻’的是我而不是你。”我的眼窝微微有些润湿,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次乘车时,发现车厢里鱼罐头似的挤满了人,心里很诧异,怎么恁多人?紧紧拉住他的手,生怕被人冲开。男友好不容易挪到我的旁边,然后拼命吸气收腹。
“挤过去,在我右边!”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站哪里不一样?”我有些不解。后来他向我解释:“当然不一样。如果急刹车,我可以保护你;如果有意外,你离车门更近些;如果……”我堵住了他的嘴,其实一条理由就足够。
靠左,靠右,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却包含着真爱。就好像我的男友虽然嘴有些拙,更鲜有烛光晚餐、玫瑰加巧克力等浪漫表现,但他却用行动来诠释了他的爱。
5、社区居民为何敢说“不”
在莫斯科市的伯拉捷耶沃区,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地方管理委员会请绿化公司对几栋楼的空地进行绿化,工作完成后,公司领导要求居民签字。谁料,居民却说:“你们的绿化面积有水分,与我们测量的不一样。你们种树的数量也不符。走,我们去看看。”
那位领导当然不肯去,过了两天,他派工人重新栽种了树木,平整了土地。一切做完之后,社区居民才在文件上签了字。
作为国家和政府,怎样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怎样团结社区居民,让他们从事社区事业?
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社区自治宪章”,它赋予了公民团体(如社区)一些权利。俄罗斯已经出台了《社区法》,莫斯科市也有了《社区自治法》,它赋予社区居民很多权利。有了这些权利,社区自治才可能“有法可依”。
也许伯拉捷耶沃社区居民的这种执著、认真是因为有《社区自治法》在为他们撑腰。所以,居民有底气,敢于向不按规矩办事的人说“不”!
就这样,2002年,伯拉捷耶沃社区成为莫斯科绿化搞得最好的社区。
6、父亲的心
父亲不久前因病住院,晚上我在医院陪他。住了几日,父亲病愈出院。偶有一次与我拉家常,说起病房的门:弹簧门,一开一启都无声无息,没有插销。白天黑夜,医生护士川流不息,用脚一抵就开了。至于病房的窗,当然也没有铁栅栏。
父亲说:“我就怕有坏人进来,对你不利呀……”所以,父亲刚朦胧睡着,陡地惊醒,转脸看女儿和衣睡在隔邻的病床上,侧卧着一动不动,心略略安了些,又闭了眼。睡意一来袭,父亲又猛地一醒,赶紧看一眼女儿……他心一直提着放不下,醒醒睡睡,就这样折腾了一夜又一夜。
30岁的我,看着父亲,简直想不通:有坏人进来,他能怎么样?60岁的老者,从死亡的悬崖上被拖回来,一整天就喝几口粥,一只手上还插着针,涓滴不已,是生理盐水和氨基酸——他有糖尿病,连葡萄糖都不能打。真遇歹徒,只怕他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
但,他还记得:要保护女儿,已婚而没有小孩的女儿。我想笑,却扑簌簌地落下眼泪。我忽然懂得:这就是父亲的心。
7、不开空调的德国司机
德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中午可达三十八度。尤其是密闭的车子停在空旷而毫无遮荫的停车场晒一段时间后,再上车时整个人简直快燃烧了。我们的游览车司机是个德国佬,他老兄却是一板一眼地绝对遵守“车未开动不开引擎”(当然也就不能开冷气)的规定。据他说,这是德国的规定。
我们无从考证,不过其力行环保与节约能源的本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虽然汗流浃背,快热疯了,但对他的坚持还是打从心底佩服。
8、少的哲学
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不失其意义。姑且不论中国民间“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就是人们一般不可须臾离开的裹腹之物——食物,也并非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食物如果过多,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
最近,美英一个专家小组经过考察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对肝癌的化疗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剂量大,比美英一般用药量多一半。结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仅比国外高,而且即使能达到有效治疗,患者的存活期也不过一两年或二三年,相比之下,国外的肝癌病人的治愈率不仅高于中国的肝癌病人,而且一般存活年限也比中国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
为什么会有这样迥然相异的结果呢其中的原理很简单。肝癌本来就极大地损害了肝脏的功能,如果这时再对病人大剂量用药和用多种药,肝脏的负担更重。所以许多肝癌病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药物中毒。尽管医生的用药是用心良苦,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少,但是有效,不仅是用药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生活早就阐明的一个简单道理。简单而实用比繁琐哲学好得多。
9、鞠萍姐姐教子有方
本报讯7月25日下午,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来到天津,在图书大厦与喜爱她的小朋友们见面交流。
虽然无论老少,出于习惯,大家依然喊她鞠萍姐姐,但是事实上,鞠萍姐姐早已为人母,她儿子今年已经上五年级了。谈起怎样教育孩子,会不会像荧屏上对小朋友那样对自己的儿子?鞠萍姐姐可是语出惊人呢!她说:“我平常不教育他!我对他没有太高要求,他在班上的学习属于中等偏下,我从来没给他报任何培训班学什么钢琴补什么外语。”
面对普天下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鞠萍姐姐说:“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希望孩子能完成他们未完成的目标。事实上,哪能每个孩子都当名人成专家呢?作为母亲,我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心态正常地发展,就很满足了。现在出了不少的大学生恶性事件,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从小就缺乏与他人正常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所以导致心理发展不健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生活的经验和能力,而不是考试的分数。”
至于平日如何锻炼提升儿子的生活能力和经验,鞠萍姐姐的方法也很独特:“我常常陪他打牌、打麻将,这些消遣本身没什么不好,能够锻炼孩子的分析能力,当然是不赌钱的。除此之外,我鼓励他组织同学、朋友来家里玩儿,也放心让他去同学家玩儿。其实,通过和同龄人共同吃、住、玩,非常锻炼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和协作能力。我儿子敢一个人在家里过夜,平常让他自己上街办点儿事也没问题。”
10、欣赏是另一种阳光
卓别林小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学校组织合唱团,卓别林却落选了,他很沮丧。一天在班上,卓别林背诵了一段喜剧歌词,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师说:“虽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为了生计,卓别林四处到剧院打听,希望能演上一个角色。一天,伦敦一家剧院要上演一出戏,剧院老板答应让卓别林演一个孩子的角色。演出并不成功,《伦敦热带时报》在批评该剧的同时却说:“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该剧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以前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后来,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机会。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美国的《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
多年后,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我想,除了天才与勤奋之外,他的成功与年轻时候宽厚的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欣赏是另一种必要的阳光。这一缕纤细的阳光,能使将要跌入生活暗处的人,及时得到一丝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从而最终引领他走到明媚的未来。而实际上,做到欣赏又是那么容易,只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话就足够了。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