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鲜花》的读后感]《一束鲜花》中的真情教学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一束鲜花》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与朋友外出度假,途中想起母亲的生日便让花店代送鲜花以示祝贺。正巧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男孩跪在墓碑前为去世的母亲送鲜花的情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不禁幡然醒悟,毅然决定亲自给母亲送花。文章语言朴实却感情真挚,情节简单却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懊悔,饱含着对母亲的无限敬意,读后使人备感心灵的震撼。在教学中,我摒弃传统的说教,以“爱”为导向,引导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孝心。现撷取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与同行们商讨。师:刚才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重要,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知道是哪个问题吗?
生1:起先“我”让花店老板派人给母亲送花,后来为什么要亲自送呢?
师:问得好!这个问题解决了,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自己仔细读读书,想想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学得都很投入。谁来说说“我”后来为什么决定亲自送花呢?
生1:因为“我”爱母亲,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为了让母亲高兴,“我”当然要送花啦 !
生2:不对吧!让别人送也可以呀,为什么非要自己送?
生3:是啊!让花店代送就行了,只要能表达一份心意就够了。
师(笑):说得有道理呀!何必多此一举呢?
生4(思索片刻):因为“我”看到小男孩为去世的妈妈献花,心里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师:是啊!这才是“我”态度发生改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到底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呢?(全班学生摇头无语)
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来看看“我”和小男孩各自对待母亲的态度。
生5:小男孩很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去世后还记得她生日那天为母亲送花。“我”也很爱自己的母亲,在想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后,也让花店为母亲代送鲜花。
师:你更欣赏谁的举动、谁的表现呢?(生踊跃举手)
生6:我很欣赏这个小男孩。他的母亲去世了,他还记得为母亲送花,送母亲生前最喜欢的鲜花。
生4:是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孝心、热爱自己母亲的孩子。
生7:“我”同样也不错呀!想到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临走前还让花店代送鲜花,同样也很孝顺母亲呀!
生8:我可不同意你的意见。“我”是让花店的人代送,小男孩是亲自送。这是不一样的。
师(微笑着):怎么不一样呢?只要把花送到不就行了吗?(生作深思状)
师:作为一位母亲,她需要的是这束鲜花吗?是一大堆贵重的礼物吗?
生9:不,母亲一个人住在家乡,是那么孤独。她不需要什么礼物,她需要的仅仅是子女能抽空看看她。
生6:能陪她说说话就行了。她太寂寞了,太想念子女了。
师(动情地):作为一位母亲,她对儿女的爱是无私了、不求回报的。在自己孤独寂寞的晚年,她需要的并不是贵重的礼物,她需要的是子女能陪她聊聊天、谈谈心,这就心满意足了。
生7(欣喜地):啊!我明白了。小男孩在母亲生日这天,亲自到母亲墓前献花,而“我”只让人代送鲜花来随便敷衍一下,是多么不应该呀!
师:“敷衍”这个词用得好。能不能联系“我”的年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呢?
生9:“我”是一个大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我只想着自己度假、快乐,没想到母亲在家乡等“我”,而小男孩是那么孝顺。“我”连一个小孩子都比不上呀!
生8:我明白了!“我”是被小男孩一片孝心刺痛了。
生10:“我”当时一定羞愧万分。
生11(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一定惭愧得想打个地洞钻进去。
生12:那叫无地自容!
师: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决定亲自给母亲送花了吗?
生8:小男孩只有几岁却孝顺、热爱母亲,母亲去世后还记得在生日那天为她送花,而“我”是一个成年人,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在母亲生日这天仅仅想到让人代送鲜花来随便敷衍一下母亲,一点没想到母亲在家乡日盼夜盼,盼“我”回去陪陪她。“我”只为自己着想,真是惭愧呀!“我”要亲自给母亲送花,弥补自己的过错。
生9:老师,我想到了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带头动情地唱,师生皆深情地唱)
师:孩子们,羊有跪哺之恩,鹿有反哺之意。学会孝顺,你会受益终身。学会热爱,你会觉得阳光灿烂。
这是一段看似普通却真情洋溢的教学案例。在这里,没有冗长繁琐的课文分析,没有虚伪做作的陈词套话。有的只是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里,孩子们尽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老师就像一个亲密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老师就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仔细倾听学生发言;老师更像一个导航者,及时对学生予以点拨和指导。孩子们用自己亲身的感受表达着母爱的伟大。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着孝心的可贵。孝心,这个多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却又使人不慎遗失的人间珍宝,在这里重新绽放出诱人的光彩。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也一定会因这次心灵的交流而继续延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479.html
-
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哪些|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详细阅读
我们常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我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谈一谈。 1.老师做好充分准备,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即要注意知识点,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意学生对学习情况的反馈,给不听讲的人“当头棒喝”。 老师讲的再好,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了等于白讲。在课堂上,我非常...
-
朗读中实施_在朗读中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黄继光》一课朗读指导两例详细阅读
《黄继光》这篇文章离孩子们生活太遥远了,要想通过分析语言文字去体会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不容易。于是,我充分利用朗读寓景于情,使学生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师:作者这里运用了两个数字,为什么? 生:说明黄继光离火力点越来越近了。(学生一致认为是这个原因) 师...
-
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全文_《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图文紧密结合这一“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除了课文中的两副插图外,还从网上收集补充了反映石狮子其它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
-
[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暖流》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
-
我也来当小诗人学着写一写|我也来当“小诗人”(教学一得)详细阅读
刚刚学完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小诗歌《风》,我的心潮一直无法平静,学生们在学这一课时,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风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也没有见过,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可是我们却能感觉到风的到来。作者通过向我们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大家展示了风的轻柔,风的顽皮。由于该诗语言简洁明快,读...
-
学生心中的榜样_拨动学生心中情感之弦,让激情在课堂上飞扬详细阅读
接到讲课任务,心中不免有些压力。 选定了《长城》一课,更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小挑战! 因为说实话,对这篇老课文,从学生时代到教师生涯,我读了不知道多少遍,毫不掩饰地说,在这次讲课之前,我似乎从未被震撼过。我无法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地骄傲的长城究竟是怎样的气势,自己都没有身临其境,又怎么能感染学生呢...
-
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_抓住情感这一主线教《月光曲》详细阅读
《月光曲》全文的主线非常清楚,那就是以贝多芬的情感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抓住这一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朗读是最好的办法。 一、分角色朗读 《月光曲》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兄妹俩的谈话,从谈话中可看出他们家非常穷,这便...
-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框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详细阅读
这一周学完了第二组的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都是记事或写人的,充满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叙述的顺序都很清楚。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文章的叙述顺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是有一定顺序的。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容忽视--《鲁本的秘密》反思详细阅读
《鲁本的秘密》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美国小男孩鲁本为了给母亲买一枚价值五美元的胸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大约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捡了100条麻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的动人故事。表达了鲁本对母亲关爱的一片赤子之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
[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详细阅读
本周教学了《爬天都峰》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第二次对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