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序言|《〈宽容〉序言》教学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宽容〉序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计划通过一课时的教学完成。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分析的基础上,我决定通过文本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提升。为此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联系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深入领会寓言蕴涵的哲理。
(2)能力形成目标
通过具体的阅读,培养对抽象、含蓄内容的概括能力。
(3)品德培养目标
通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设计为理解寓言蕴涵的哲理,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主要采用默读、朗读、质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诱思导入及解题:
我将明代学者李贽被捕自杀的事件作为诱思导入新课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历史强烈的反思。并在进一步感知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引发了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
整体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让学生代表朗读对全文情节的缩写语段,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辅助,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整体感知文本,并能够深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深入探究环节
首先分析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其相应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有关章节,进一步的感知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设置以下问题:(1)如果你身处无知山谷,你会不自觉地扮演哪类角色并说出你的理由;(2)追问各人物最后的命运;(3)分析造成漫游者悲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设置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灵活的驾御课堂,并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各角色蕴涵的内涵,并注重从情感上对学生加以熏陶。
拓展深入环节
由漫游者的悲剧,请学生例举出人类历史上、生活中类似的事件;(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产生情感上丰富的体验)
再回到文本共同挖掘该文的主旨;
最后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获得的启示写一段文字。(通过前面具体深入的感悟和思维的拓展,学生在这个环节思维相当活跃阐发的见解、认识相当深刻)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为先驱者撰写的墓志铭结束全文,并以为先驱者撰写一篇200字的碑文作为学习本课后的课外作业。
本次教学设计围绕着以上教学思路展开,在备课组长刘耀奎的指导下,精简了解题环节,减少了“序言”与“寓言”知识的比较,让课堂教学更为紧凑有序,并争得了时间更好的进行其他环节的处理。同时在预演的一次教学处理之后,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将机械的“请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内涵”改为“请学生转换角色,让自己置身与无知山谷, 会扮演那类角色?”这个问题的调整改换,更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更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的设计也更加科学、新颖,便于层层深入的挖掘文章人物形象的内涵,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深刻。同时我还将原本计划的两次讨论(讨论获得的启示及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宽容)并入了一次(直接谈启示),很好的节约了时间并使课堂显的更紧凑有序,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多向展开思维,便于学生更好的参与。
让学生当堂齐诵为先驱者写的墓志铭来作结,使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意味无穷。
通过对课堂的宏观把握,本堂课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设计完全围绕新大纲、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展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注重了师生互动,更注重了生生互动。学生获得了情感熏陶及态度上的提升,并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的做人道理。而且课堂对各环节的安排非常有序,时间分布合理。能够长文短教,使学生学有所得相信是这篇文章处理的最成功之处。同时教师本身的课堂驾御能力及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然,在具体环节的处理上还存在未能尽善尽美之处,留有一定的遗憾:时间的分布虽合理但感觉有些环节也略有一点紧凑,使学生的风采还未能完全展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371.html
-
《雨》教学设计_《雨》教学体会详细阅读
受郭晓艳老师《夕照》一课的教学启发,本周在教学《雨》一文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大大的雨点,学生顿时高声说道“雨点”,我写上了题目《雨》,然后要求学生说雨。顿时孩子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雨下前,天黑的像那天老师刚刷的黑板一样。”有的马上补充“像写毛笔字的黑墨一样”“像我奶奶家的黑锅底一样”有的说...
-
《在操场上》教学视频|《在操场上》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动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内容,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练习训练中愈是如此。 如在教学《在操场上》 这部分内容后,练习册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
-
【把快乐放进重点里反复诵读】反复诵读重点句,提高阅读能力详细阅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篇课文,当然不是从头到尾都要读上一百遍,而是要抓住关键的句反复诵读。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关键的句子呢? 一、 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这种句子,它能揭示文章中心,是画龙点睛之笔。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在工...
-
课文《放弃射门》_《放弃射门》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放弃射门》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运动员福勒带球直插对方除守门员外,空无他人的禁区,他完全有把握踢进对方球门,然而就在他举足欲射时,守门员西曼猛扑到他身前堵球,为了避免对手受伤,福勒收脚摔倒,放弃了射门,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道德。 《语文课程标准》提...
-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读促写详细阅读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用教材教新理念的展现 一、 取舍得当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十分遥远的课文,梁东玲老师没有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势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
-
大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
-
归回来兮|归”——回来,回去?详细阅读
淄博师范附小 王慧 女 语文教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毛泽东《咏梅》中的句子。朗读完后,我鼓动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风雨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有的孩子手里有《小学生学习一点通》,此书就是这样解释的,我的教...
-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哪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详细阅读
随着学生认字量的增多和拼音教学的出现,很多学生对认字和拼拼音产生了不满情绪,每天都要认识几个生字,现在字母觉得越来越多了,又要天天进行拼读练习,太枯燥无味了,为了让学生对认字与拼读产生兴趣,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我想了一个办法,让认字与拼读在轻松的氛围中在趣味游戏中开展,我把要学的生字和拼音制...
-
[巧记26个字母顺口溜]顺口溜巧记字母详细阅读
汉字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是拼音本身就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让拼音课堂轻松起来。比如: 为了让学生迅速的记住字母的形,在刚刚教学汉语拼音时,我就引导学生把每个字母都一编一句顺口溜。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公鸡打鸣oo...
-
【秋思在谁家】秋思在窗外飘飞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南方的四季并不分明,可是—入秋,阳光的颜色都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恩……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是这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