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读促写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7-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用教材教新理念的展现
一、   取舍得当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十分遥远的课文,梁东玲老师没有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势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巨大的情感、张力,激情导入后,通过充分阅读,将周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与工作的”极其劳苦“之间的巨大反差凸显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了学生对总理的无比崇敬之情。
 教者不泛泛而教,节约了时间,立足了学生的现实水平。可见教者深入钻研了教材,删繁就简,将文中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核心,这些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者抓住“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作切入点,引导学生潜心学文,深入研读。体现了“以人为本,用教材教”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二、   感情对比
  《一夜的工作》中,有三处对比的写法,教者在设计时,充分引导学生领悟了几处对比手法的妙用。1、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朴。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宫殿”原来什么人住?想像一下那时里面什么陈设?
      2、总理职位大不大?你认为里面应该什么陈设?
      3、而总理的房间实际什么摆设?你想说什么?
  设计层次性强,学生感悟到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但是主人变了。“高大的宫殿”与“简单的室内陈设形成对比,学生对总理的爱戴崇敬之情写的自然、妥帖。
2、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到时候教你。师这样设计了问题:1、“一尺”多少厘米?2、一本语文书多厚?3、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你从中有什么体会?4、多长时间看完?
周总理没日没夜地工作,却让作者去隔壁的值班室休息形成对比,体现了总理心中始终装着别人,装着国家的崇高品格,激发了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3、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师这里这样设计问题:1、花生米多了吗?2、对比句子(原句与去掉“好像”后的句子)再体会。3、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句子,明白了花生米增加了。增加了份量的花生米却可以数得清颗数,没有增时肯定更少了!又通过联系上文,总理工作了一夜,时间长,审阅了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工作份量重。总理工作这么劳累,而吃得却只是这些!这一对比,使学生对总理的爱戴,崇敬之情升到了极点!
教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学情,努力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质,大胆创造,积极利用,使教材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赋予教材生命的活力,带给语文教学无穷的魅力,体现了“以教材教”这一理念。
三、   感悟写法,以读促写
1、总理批阅文件部分。师:从哪儿体会出总理工作劳苦?谈谈体会2、找出描写总理动作的词3、从这些词你又体会出什么?4、用个词语来形容总理阅稿的情景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总理劳苦的?
   通过学生勾勾画画,学生已感悟到,要想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人物传神的动作。
2、作者走进总理办公室部分
  师:1、室内什么摆设?说明什么?2、作者怎样写出生活的简朴?
  学生抓“一间”“一张”“两把”“一盏”这些数量词进行感悟,体会总理生活简朴,抓这里的“一叠”这个数量词,感受到总理工作劳苦。
3、对比运用    三处对比的指点,使学生明白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更能体现文章的中心。
  我们常说:“读写结合,怎么结合?”其实,我们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切入点,《一夜的工作》中作者运用对比,数量词,动作的描写,反映了总理的高尚品格。学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学有得,学有所长。长时期的强化课文范例效果,坚持不懈地进行读写结合,学生对技法的运用和写作也就慢慢地得心应手了,教者也正从此意出发,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352.html

  • 《雨》教学设计_《雨》教学体会

    受郭晓艳老师《夕照》一课的教学启发,本周在教学《雨》一文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大大的雨点,学生顿时高声说道“雨点”,我写上了题目《雨》,然后要求学生说雨。顿时孩子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雨下前,天黑的像那天老师刚刷的黑板一样。”有的马上补充“像写毛笔字的黑墨一样”“像我奶奶家的黑锅底一样”有的说...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在操场上》教学视频|《在操场上》教学反思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动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内容,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练习训练中愈是如此。 如在教学《在操场上》 这部分内容后,练习册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把快乐放进重点里反复诵读】反复诵读重点句,提高阅读能力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篇课文,当然不是从头到尾都要读上一百遍,而是要抓住关键的句反复诵读。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关键的句子呢? 一、 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这种句子,它能揭示文章中心,是画龙点睛之笔。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在工...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课文《放弃射门》_《放弃射门》教学反思

    《放弃射门》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运动员福勒带球直插对方除守门员外,空无他人的禁区,他完全有把握踢进对方球门,然而就在他举足欲射时,守门员西曼猛扑到他身前堵球,为了避免对手受伤,福勒收脚摔倒,放弃了射门,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道德。 《语文课程标准》提...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读促写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用教材教新理念的展现 一、 取舍得当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十分遥远的课文,梁东玲老师没有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势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大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归回来兮|归”——回来,回去?

    淄博师范附小 王慧 女 语文教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毛泽东《咏梅》中的句子。朗读完后,我鼓动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风雨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有的孩子手里有《小学生学习一点通》,此书就是这样解释的,我的教...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哪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随着学生认字量的增多和拼音教学的出现,很多学生对认字和拼拼音产生了不满情绪,每天都要认识几个生字,现在字母觉得越来越多了,又要天天进行拼读练习,太枯燥无味了,为了让学生对认字与拼读产生兴趣,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我想了一个办法,让认字与拼读在轻松的氛围中在趣味游戏中开展,我把要学的生字和拼音制...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巧记26个字母顺口溜]顺口溜巧记字母

    汉字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是拼音本身就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让拼音课堂轻松起来。比如:   为了让学生迅速的记住字母的形,在刚刚教学汉语拼音时,我就引导学生把每个字母都一编一句顺口溜。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公鸡打鸣oo...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 【秋思在谁家】秋思在窗外飘飞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南方的四季并不分明,可是—入秋,阳光的颜色都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恩……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是这么回...

    发布于:2025-07-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