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关于《红楼梦》文学欣赏课的教后记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上完《走进鲁迅》这个专题后,有学生微笑着同时用一点点恳求的语气说:老师,能否给我讲一讲《红楼梦》。我一听,非常高兴,我曾经不厌其烦的看《红楼梦》,每次看到动情处,总是潸然以致于泪下;我熟悉《红楼梦》的每一处情节,甚至对里面的古诗词曲情有独钟,不仅背诵了大量的篇章,而且曾经就这些诗词曲中的典故查阅过很多的资料,夸张一点说,上《红楼梦》我可以做到驾轻就熟。“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红楼梦》排名四大名著之首,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实在有必要与学生共同欣赏。于是,带着充分准备之后的自信,带着对名著的热爱与对故事中人物的同情,甚至带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我走上了讲台,准备花5——6个课时把《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点以及诗词曲与人生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和欣赏。在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大致的故事情节时,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介绍人物形象时,有个别学生的思绪就已经游离于课堂之外,但我觉得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宏篇巨作,只上两堂课简直连皮毛也无法了解,再加上自己最喜欢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曲,因此就上了《〈红楼梦〉诗词人生》一课,引发学生由诗词去思考人物的命运,由诗词去解读人物的形象。哪知道除个别女同学能在不自觉之中进入诗词的情境,与人物同生死、共命运,甚至有一个女孩子还情不自禁的掉下眼泪之外,更多的学生却毫无感觉,特别是男孩子,一脸的无奈和不解。于是上课之前的激情荡然无存,那滋味就像一个应考的孩子在考前做好精心准备的那门功课却没有考到,考的反而是自己丝毫没有复习的那门课一样,不仅无奈,而且痛苦。但在痛惜学生身上人文底蕴的缺乏的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对《红楼梦》缺少应有的热情?记得我班的个别家长也曾经告诉我,她们的孩子不喜欢看名著,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慢慢走进名著?
在课程改革的洪涛巨浪之中,尽管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对于刚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中学生来说,《红楼梦》显然还是太深了,特别是其中的诗词,处处是典故,字字有来历,要读懂诗词本身已是一大难题,还要力透纸背去体味人生,那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小说中的人物生活与命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很大,很难引起现在学生的共鸣,课堂出现冷场也是在所难免。另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孩子没看过原著,对故事情节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主要人物形象也只是略知一二,对次要人物更是闻所未闻,缺乏必要的阅读基础,听起来就可能如同置身于云里雾里;另有一些学生在现实的喧嚣和浮躁中难以静下心来,走进名著,听这样的课就难免有味同嚼腊的感觉了;而熟悉《红楼梦》和古诗词修养较好的学生,特别是感情细腻的女生就会感兴趣。(一女生还要求我把教案和课件传给她。)看来,要引导学生欣赏古典作品,首先应该让他们对文学产生兴趣,有兴趣,就能自主阅读,丰富积累;而积累多了,底蕴就能丰厚,兴趣就会更高。因此,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先迷住他们再说,使他们在不断的阅读中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在耳濡目染之中提高其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而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朝得到提高,就能够在文学的殿堂里自由驰骋,并流连忘返,一旦进入这种境界,喜欢古典名著,甚至能够与和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应该马上停止对《红楼梦》的分析与鉴赏,尽管我已经备好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专题文学欣赏课,尽管希望让学生在对这部名著的阅读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尽管很想在讲解《红楼梦》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我所钟爱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我仍然决定忍痛割爱,给学生讲他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后来我上介绍90后作家群的《少年作家知多少》和介绍温州文学的《雁山云影,瓯海潮踪》时,这种沉闷得让人受不了的教学气氛已不复存在,我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享受到了教学的乐趣。
总之,适合学生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是关于《红楼梦》的文学欣赏课失败后得出的一个教训,也是我今后语文教学的一个指导方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792.html
-
精彩时刻生成失败_精彩“生成”就在一瞬间详细阅读
笔,我要给失学的儿童画一所美丽的校园,让他们在那里快乐的学习。” B生说:“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画一件厚厚的棉衣,她就不会在寒冷的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哀哀哭泣。 C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失明的儿童画一双双明亮眼睛,让他们...
-
理性和感性的转换_转换角色,感性体验——《小镇的早晨》教学一得详细阅读
民、渔民上集镇摇船最方便。木船的橹声是怎样的,谁能学一学? 师:没听过?老师来学一学——“欸——吱——,欸——吱——”。我摇的船宽宽的,你摇的船——? 生:窄窄的。 师:我摇的船头平平的,你摇的船——? 生:尾巴翘翘。 师:我摇的船头尖尖的,你摇的船——?...
-
《我想》教学设计|《我想》教学评析详细阅读
《我想》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充满幻想和想象的诗歌。用结构基本相同的四小节描绘了四幅画面,表现了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最后两句巧妙结尾,浓浓童趣跃然纸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在该课的学习中,老师能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
-
中国让养乌鸦吗_让“乌鸦”在诵读中“喝着水”详细阅读
学片断一: 师:(出示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再说一说你知道什么。 (生读句子) 生:我知道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你能说一说口渴的感觉怎样? 生:口渴时我感觉很难受。 生:我口渴时会很着急,会忍不住想找水喝...
-
[体验生活]体验生活 发现问题--《乌鸦喝水》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可以,请说吧!” 生: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 师:你说呢? 生:昨天我做了试验,认为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这时许多同学大笑起来,我也觉得被他打乱了我的教学过程,差一点发怒起来,最后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生:你们不信!让我现场做个实验给大家看看! (于是,他从抽屉里拿出两...
-
《恐龙》读后感_《恐龙》教后反思详细阅读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让学生们查阅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恐龙知识绘图并作简单的文字介绍。由于学生对此内容较感兴趣,许多同学都较好地完成了此项任务。然后我在课上讲解完第2、3自然后,让学生以“我是...
-
[精彩缘udn]精彩缘何失约——《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
-
《丑小鸭》教案与反思_《丑小鸭》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文本的价值观是生本对话的立足点。本课设计在触发文本灵魂处做文章。努力创设生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如在学生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处,创设情境,铺陈丑小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让学生的心与丑小鸭的命运紧紧地相连。在体会悲喜变化的内涵时,我从学生课堂发言而来,把原文浓缩,串连成诗,给予学生语言实践,。最...
-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详细阅读
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