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后记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描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受侮辱、被损害人物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小说较长,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只设计三个提问,一节课完成教学,长文短教,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三百两赎身银,为什么杜十娘只拿出一百五十两,另一半她还要李公子去借?
在讨论时,学生提出这么几种说法:
考验说 杜十娘是为了考验李公子的真情。她不想用金钱作为爱情的砝码。
尊重说 这样做是出于对李公子的尊重。杜十娘如果全出三百两银子,就等于说李公子无能,这样会造成对李公子自尊的伤害,这不是杜十娘所的愿望 。杜十娘是个温柔、体贴、多情、善良、聪明的女子 。
激励说 她是为了激励李公子拿出勇气去克服困难,大胆地冲破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幸福;激励李公子拿出真情来共同酿造爱情的甜蜜;激励李公子毅然地肩负起她所希望的对爱情的责任,成为一个值得她终生信赖的男子汉。
巩固说 让李公子付出努力,付出真情,也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爱情基础。
理想说 表明杜十娘追求理想的爱情,希望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爱、有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双方共同营造的幸福。
二、夜泊瓜洲渡口 杜、李二人舟中小宴的情节有何作用?
学生在把握小说整体情节的前提下,得出以下结论:
1 引出人物孙富出场;
2 形成情节的转换:在此之前,杜李的爱情是向幸福的方向发展,到此为高潮;此后便向 悲剧方向发展;这是情节由喜剧向悲剧过渡;
3 写杜十娘在小宴上兴致勃发、歌调绝妙,表现杜十娘出众的才华和得到爱情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4 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舟中小宴,他们志趣相投、妇唱夫伴。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幸福,与“怒沉” 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三、当“李甲不觉大悔,抱杜十娘痛哭”时,杜十娘为什么不回心转意,还要抱着百
宝箱跳江自尽?为什么不带着百宝箱另谋出路?
学生通过对情节、人物的分析理解,得到以下观点。
失望观 杜十娘对李甲感到彻底失望了。李甲表面上“忠厚至诚”,与杜十娘“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没想到关键时刻他竟是个忘恩负义、出卖爱情的自私的小人,这样的人值得她爱吗?
破灭观 在风尘中,她看清了许多丑恶的灵魂,但她对爱情还有美好的理想,对生活还有美好的追求。现在她看到她所爱的人竟是个出卖自己、出卖爱情的无耻小人,她又看清一颗丑恶的灵魂,她对爱情的理想破灭了。
控诉观 她被卖来卖去,使她更看清了周围人们对她的歧视,社会对她的歧视,联想到为什么李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什么李甲中途会抛弃她,为什么孙富要不择手段破坏他们的爱情,她明白了,在众人眼中,她只是个下*的*女,一件玩物而已。世俗的观念,封建礼教的淫威将成为她窒息的精神枷锁,在那黑暗的社会,她不可能获得过正常人的生活的权利,不可能争到人格上的平等。因而,她要以生命向世俗、向封建礼教、向黑暗的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刚强观 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宁死也不苟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现出她刚强不屈的性格。她是一个坚韧不屈的女性,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
警世篇 百宝、佳人沉江底,美好的东西一起毁灭,加重了悲剧的成分,使作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有警世、劝世的效果。
这篇文章,教学时,还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很多的问题,比如:杜十娘是如何智斗老鸨母的?柳遇春对杜十娘看法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杜十娘能拥有那么多的财宝?百宝箱在故事情节中,时隐时现,作者是如何安排好照应的?为什么不把百宝箱作为叙述的主题?孙富说的话为什么能打动李甲?假如不是孙富的破坏,杜十娘能得到幸福吗?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但我为什么只提这三个问题呢?
一、 分清主次,提纲挈领 这篇小说展示了众多人物之间的多种关系,表现了人物之间众多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杜十娘是李甲之间的矛盾,主要情节是表现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塑造的主要人物是杜十娘,其他的矛盾都是次要的情节,其他的人物也是次要的人物。次要情节、次要人物都是围绕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展开的,为小说主题服务。这三个问题就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方面来设问的。用这三个问题,可以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主题的鉴赏。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这三个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 切中肯綮,一石三鸟 提问最忌大而空。所提的问题要针对具体的内容,切中个种矛盾关系交错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以达到一石三鸟之妙。比如,杜李舟中小宴的情节,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情节,但它是整个情节的转换点,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也是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对表现人物和表现主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地方提问,就会取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在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主题的背景下,分析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12
三、 面对全体,形成互动 所提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着想,使每个学生对问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思考和理解认识作出相对合理的回答。提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自由。不过,学生从自己的认识理解角度来回答,可以是合理的,但往往不一定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每个学生有可能从同伴的答案中得到新的启示,发现新的答案,甚至是出乎老师意料的新奇的答案,于是,答案具有丰富性、多样性,课堂上的心智交流就处于一种多向的互动的激活的状态。我提的这三个问题,正是为了这一点。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064.html
-
阅读《做什么事最快乐》_《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
-
【《爸爸的老师》主要内容】《爸爸的老师》案例及反思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7个. 2积累词语5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 谈话引题 1 师: 小朋友,开学还不到两周,沈老师和你们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却知道你们...
-
【《梨花满咸阳》对公德的看法】《梨花满咸阳》教学案例与反思详细阅读
自从开始课改以来,常听到许多教师的抱怨:“这语文课到底怎么上?”、“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越当越不会上课了!”、“一上语文课,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真头疼!”听着同行们的议论,我也深有同感。坐下来,经过静静的反思,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回放着精彩部分。自己的语文课学生跃跃欲试的神态,使我翻然醒悟...
-
《五彩池》教学设计_《五彩池》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五彩池》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语言。...
-
[学生丢三落四反思日记]关于学生日记的几点反思详细阅读
日记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而且能够培养 培养的学生的养成习惯和写作习惯 , 学生每天写日记 , 认真记日记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 在这几次检查学生日记的过程中 , 总结了几点反思 : 教师对日记的重视。如果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日记,在学生的日记里加几句评语,...
-
开启什么之窗|开启“创新”之窗--《识字4》教学片段反思详细阅读
师:我们读懂了儿歌,背诵了儿歌,了解了课文中可爱的小动物。课前,老师也去观察了这些小动物,还拍摄了他们活动的情景,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观察成果?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蜜蜂、知了活动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的活动可真有趣啊!你们能不能学习课文编编儿歌呢?选自己喜欢...
-
成语的教学反思_“中国成语识字”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工的呼唤。 今年我在爬犁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 、 别字,病句屡见...
-
《望月》教学视频_《望月》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昨天,我应几个实习老师的要求上了一堂语文课。自我感觉不错,成功之处在于: 1、重感悟、抓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感悟。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往往造成课堂上的“死气沉沉”。但...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0详细阅读
一、用 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 这节课,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
-
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落花生》教学随笔详细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课堂抓住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上下功夫,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是之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作为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天面对着渴望求知的学生们,如果每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