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_敲开古典诗词的“用典”之窗

修辞标点 2023-08-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修辞标点】


    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巧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用心良苦。
    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故事,赋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迢迢牵牛星》,胜出了一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的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以此,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的是有关廉颇的旧事: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便派使者去察看他身体状况。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尚可以用,“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而赵使为廉颇的仇人所贿赂,回去禀告赵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确实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颇。词人活用此典,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的感慨,自己虽年事已老,可为国效力的雄心不泯,只可惜无人问津。正所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胸中块垒。
    “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词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考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关于“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了新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愁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四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其思贤若渴的心迹,便也昭然于笔墨。
    “活用”,是用前人具有典型意义的辞语,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艺术语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诗人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者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者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词人话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辞语,以彰显杜牧出众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姜夔《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状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此外,就是诗人所用之典,也可以是当代之事。比如,陆游《书愤》的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南宋人民为抗击异族的蹂躏所取得的两次战役的胜利,以昭示诗人收复失地的夙愿。而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宛转,它蕴涵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复咀嚼,可以浮想联翩。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中,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ucibiaodian/129680.html

  • 【汉字特点的相扣】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

    内容摘要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这篇论文从汉字本身的音、形、义三大特点说起,简单的分析了和汉字这些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修辞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语音特点字义特点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的趣译|标点符号趣史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9年10月间,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常用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语法与修辞知识理解与运用|修辞知识及运用

    【考点简析】 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运用。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种修辞手法...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什么时候用逗号]标点符号误用集锦:顿号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

    1 在概数中间使用了顿号。 如: ①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 说明: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二十六七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文言虚词大全初中_文言虚词大全

    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主语残缺的句子】主语残缺专题讲座

    主语残缺是一种没有主语的语法现象,不是指无主句,也不是正常的主语省略句。无主句的主语无从说出,人们也不会误解。如:“出太阳了!”“随手关门”“禁止吸烟”。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文言叹词大全|中文叹词大全

    叹词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表示惊讶、赞叹啊咦嘿嗨嚯吓哟  表示喜悦、讥讽哈嘻呵哈哈嘻嘻呵呵   表示悲伤、惋惜唉哎嗨哎呀     表示愤怒、鄙视呸啐哼吓     表示不满、异议唉嗨嚯吓     所有叹词乌阿偌得叱吓吁呔呐呜呀呵哎咄咍呣呶呸呦哈咳哑咦哟咨啊唉唗哦哼唦喏啧嗏喝嗟...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概念】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先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例。 [草案摘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