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修辞手法】成语中的修辞

修辞标点 2023-08-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修辞标点】


    语言在于精美,而成语是语言艺术的精花,在人们使用中却没认识到这种魅力。近年来,每年中考都有一道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与否的题,我们平时讲话﹑写文章也离不开成语,因此,成语的运用与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正确使用成语,让我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写的文章亮丽,在此特谈谈成语的修辞作用!
    一﹑四字结构,平仄协调。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而成语的四个字正好形成平仄配合方式。
    声调美是成语特有的修辞手段之一,我们熟知的两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中“星垂平野阔”是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是仄仄仄平平。平仄完全合律,自然贴切,读起来跌宕起伏,声音铿锵,发挥独特的修辞效果。
    平仄协调,显示声调的各种变化,抑扬顿挫,急舒有致,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
    如:
    平平仄仄式:穷形尽相,风吹草地。仄仄平平式:力挽狂澜,末雨绸缪。
    平仄平仄式:发号施令,肝胆相照。平仄仄平式:安步当车,身体力行。
    仄平仄平式:趾高气扬,倒行逆施。
    二、音韵谐和,叠韵双声。
    古人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所以同学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起来,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如果你自己的文章中用上双声叠韵的成语一定会格外生色的。
    有两个成语常被同学们弄错,一个叫“望洋兴叹”,以为是“望着海洋感叹”,其实不然,这里的望洋是个叠韵词, “望洋”;抬起头来看的样子,兴:产生,发出。另一个成语叫“首鼠两端”,“首鼠”不是“第一只老鼠”,是一个双声词,犹豫不决,欲进又退的样子。端:头,整个成语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可见,在成语中利用双声叠韵词,会有音节和协,读起来富有乐感的特点。文章中要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而且在理解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双声叠韵词的整体理解,决不要单个字的望文生义。以致误用成语。
    下边这些成语中带点词都是值得思考的。
    参差不齐、末雨绸缪、从容不迫、小巧玲珑
    三、.同义联合,互文见义。
    有部分成语是由同义词组合而成,当我们对其中一个词义不明白时就可以用“互文”的修辞知识加以解决,免得理解错误,导致误用成语而贻笑大方。
    比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求全责备我们,说我们重理轻文”,显然,这个学生将成语中责备当成“责怪”用了,其实,这个“责”是要求的意思,“备”是“齐全”的意思,“求全责备”是一个由两对同义词交叉搭配,并列使用的联合式成语,类似的成语还有“文过饰非、循规蹈矩、装模作样、聚精会神”等。
    了解成语互文这一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在文中的联合词组,如《阿房宫赋》中的“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同义,都是无以复加的意思,“态”和“妍”同义,都是美丽娇媚的意思。如果将“态”解作“姿态”文章就不通了。另一个成语“不学无术”常被学生理解为“因为不学习,所以没有本领”,粗略看没有大错,实则不正确。这个成语也用互文来理解,“不”与无”同为否定副词,都是没有的意思,“学”和“术”都是名词分别是“学问”和“本领”的意思。
    四、形象具体,妙在比喻。成语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很强,莫过于比喻的运用。
    成语比喻的用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显的比喻,如“如虎添翼”、“归心似箭”、“味同嚼蜡”、“虽死犹生”等。无论用在什么地方,什么语言环境,一眼就看出是个比喻。而且这种比喻的用法和作用与一般修辞上的比喻没有什么两样,它不但生动形象,而且言简意明,避免啰嗦,使文字精炼。比方说某人写的诗文不好读,晦涩难懂,如果用“味同嚼蜡”来形容它,既形象又简洁,可以省去许多笔墨。
    另一种是运用成语的比喻意义,就是一个成语由于它的比喻用法而逐渐形成,固定下来的意义,如:曲高和寡,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在也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含讽刺意味。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描写主观主义者是“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其谈谈”,,这里俗语和成语连用,取其比喻义,显得生动而活泼,形象而深刻。 
    五、引人联想,巧用借代。
    苏东坡有一首打油诗“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诗中的河东狮子吼指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因这妇人姓柳,河东是柳氏的家乡,故以河东狮子用来代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征来代替本体,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读者的印象。
    成语中运用了借代手法,同样增强了形象性和表现力比如用“化干戈为玉帛”,就比用“化战争为和平”更有韵味,用“大兴土木”比“大搞建筑工程”来得简洁明快,用“舞文弄墨”比说某人“玩弄文字技巧”更形象贴切。
    六、成语连用,排比映衬。
    李密《陈情表》里有一句话:“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急,朝怀虑夕”,连用四个成语,把表达的意思层层引向深入,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作者祖母病势垂危的严重情况,这就是连用成语排比的修辞功用。
    又如: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里将“满腔热情”与“冷冷清清”等三个排比成语鲜明对照形成反衬。深刻地揭露了事物矛盾的本质。
    再如,有一段赞美见义勇为的文字: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品格。连用四个成语排比起来,如江河奔泻之势,激动人心。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说话作文时,如果连用成语将会收到加强语意,猷劲文笔的功效。
    成语是我们汉语的瑰宝,它的修辞功能,也不是一篇短文说得完的,只有我们在学习中时刻体会成语妙用的精华,我们的文章将添姿添彩,才会让人读来酣畅淋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ucibiaodian/129727.html

  • 【汉字特点的相扣】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

    内容摘要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这篇论文从汉字本身的音、形、义三大特点说起,简单的分析了和汉字这些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修辞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语音特点字义特点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的趣译|标点符号趣史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9年10月间,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常用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语法与修辞知识理解与运用|修辞知识及运用

    【考点简析】 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运用。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种修辞手法...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什么时候用逗号]标点符号误用集锦:顿号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

    1 在概数中间使用了顿号。 如: ①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 说明: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二十六七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文言虚词大全初中_文言虚词大全

    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主语残缺的句子】主语残缺专题讲座

    主语残缺是一种没有主语的语法现象,不是指无主句,也不是正常的主语省略句。无主句的主语无从说出,人们也不会误解。如:“出太阳了!”“随手关门”“禁止吸烟”。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文言叹词大全|中文叹词大全

    叹词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表示惊讶、赞叹啊咦嘿嗨嚯吓哟  表示喜悦、讥讽哈嘻呵哈哈嘻嘻呵呵   表示悲伤、惋惜唉哎嗨哎呀     表示愤怒、鄙视呸啐哼吓     表示不满、异议唉嗨嚯吓     所有叹词乌阿偌得叱吓吁呔呐呜呀呵哎咄咍呣呶呸呦哈咳哑咦哟咨啊唉唗哦哼唦喏啧嗏喝嗟...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概念】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先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例。 [草案摘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