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修辞法的特点是什么]隐式设问的特点及修辞作用
【jiaoan.jxxyjl.com--修辞标点】
隐藏式设问同其它辞格一样,总是有其自峰特点并起着积极的修辞作用的。其特点及修辞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一、无疑而问,引人思考
设问的根本牲是“无疑而问”。所谓“无疑而问”,是指作者心中有数,为了引人思考故作无疑而问,而隐式设问又是“问而不答”,则更能令人深思。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隐式设问句为标题。作者真的不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吗?“‘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感情的长期积累。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魏巍:《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由此可见,作者是心中有数而问,而读者看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标题时,总要思考:是呀,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思而不得其解,必然要细读下文,当读者读完全文后,便能得出结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全文也就回答了标题所提出问题,仍是自问自答,所不同的是:这个答案只是暗含在字里行间罢了。
二、问而不答,深沉储蓄
我们所说的“问而不答”指两种情况: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不需要回答;㈡答案已在上下文暗中交待了,故而不答。
如:“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凡是参加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的人都清楚,闻一多先生就是目睹特务们的吹口哨、起哄的捣乱行为才拍案而起的,“这里有没有特务?”闻先生当然心中明白,用“有没有特务?”故作疑问,显然是让与会者思考,认识特务们的反动本质。作者自己提出问题,并没有明确回答,紧接着作者又慷慨陈词:“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这个“你”当然也就指代那些捣乱会场的特务们,“有没有特务?”的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如果是这样:“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有!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语言拉杂,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无比愤慨的心情。
三、运用灵活,表现力强
1、用作文章的标题或文章的开头,能启发读者思考,帮助读者领会主题。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宇宙里有些什么?》等。再如:“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马南邨《从三到万》)作者以隐式设问句开头,首先提出大家关心的问题,让读者思考。当读者得出正确答案时,全文的道理也就明白了。
2、用于段与段之间,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这根生命的支柱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是否经历过挫折和打击?它是怎样经受这一场考验成为一根不倒的支柱的呢?”(郭梅尼、徐家良《生命的支柱》)这是文章开头部分的最后自然段。前面作者交待张海迪的“瘫软的身躯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后面第二部分用“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这样的人。”“战胜消极悲观,你就是生活的强者。”“在生活的海洋里不断吸取生命的养料。”三个小标题报道了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这样,由三个隐式设问句组成的自然段,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用于分析问题之中,可使文气有变化、不平板。如:“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作者在本段阐述科学技术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后,进而阐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后都是陈述句,其间插入隐式设问句,使得文章行文灵活,句式多变,语意曲折。
4、用于文章结尾,点明主题,使文章意味无穷。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五个介宾短语组成的状语,从工作、学习、政务、生活等方面描绘了幸福的生活画面,使读者意识到我们是处在幸福之中。那么我们的幸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来自于我们“最可爱的人”—奋勇杀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样就深化了主题,可谓卒章显志余味无穷!
-
【汉字特点的相扣】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详细阅读
内容摘要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这篇论文从汉字本身的音、形、义三大特点说起,简单的分析了和汉字这些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修辞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语音特点字义特点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
-
标点符号的趣译|标点符号趣史详细阅读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9年10月间,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
[常用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详细阅读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
-
语法与修辞知识理解与运用|修辞知识及运用详细阅读
【考点简析】 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运用。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种修辞手法...
-
[标点符号什么时候用逗号]标点符号误用集锦:顿号详细阅读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细阅读
1 在概数中间使用了顿号。 如: ①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 说明: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二十六七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
-
文言虚词大全初中_文言虚词大全详细阅读
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
-
【主语残缺的句子】主语残缺专题讲座详细阅读
主语残缺是一种没有主语的语法现象,不是指无主句,也不是正常的主语省略句。无主句的主语无从说出,人们也不会误解。如:“出太阳了!”“随手关门”“禁止吸烟”。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
-
文言叹词大全|中文叹词大全详细阅读
叹词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表示惊讶、赞叹啊咦嘿嗨嚯吓哟 表示喜悦、讥讽哈嘻呵哈哈嘻嘻呵呵 表示悲伤、惋惜唉哎嗨哎呀 表示愤怒、鄙视呸啐哼吓 表示不满、异议唉嗨嚯吓 所有叹词乌阿偌得叱吓吁呔呐呜呀呵哎咄咍呣呶呸呦哈咳哑咦哟咨啊唉唗哦哼唦喏啧嗏喝嗟...
-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概念】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详细阅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先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例。 [草案摘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