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标点 2023-08-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修辞标点】


    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3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⒊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⒋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ucibiaodian/129677.html

  • 【汉字特点的相扣】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

    内容摘要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这篇论文从汉字本身的音、形、义三大特点说起,简单的分析了和汉字这些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修辞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语音特点字义特点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的趣译|标点符号趣史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9年10月间,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常用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语法与修辞知识理解与运用|修辞知识及运用

    【考点简析】 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运用。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种修辞手法...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什么时候用逗号]标点符号误用集锦:顿号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

    1 在概数中间使用了顿号。 如: ①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 说明: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二十六七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文言虚词大全初中_文言虚词大全

    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主语残缺的句子】主语残缺专题讲座

    主语残缺是一种没有主语的语法现象,不是指无主句,也不是正常的主语省略句。无主句的主语无从说出,人们也不会误解。如:“出太阳了!”“随手关门”“禁止吸烟”。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文言叹词大全|中文叹词大全

    叹词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表示惊讶、赞叹啊咦嘿嗨嚯吓哟  表示喜悦、讥讽哈嘻呵哈哈嘻嘻呵呵   表示悲伤、惋惜唉哎嗨哎呀     表示愤怒、鄙视呸啐哼吓     表示不满、异议唉嗨嚯吓     所有叹词乌阿偌得叱吓吁呔呐呜呀呵哎咄咍呣呶呸呦哈咳哑咦哟咨啊唉唗哦哼唦喏啧嗏喝嗟...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概念】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先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例。 [草案摘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

    发布于:2023-08-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