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三课时(新人教五上)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6~p119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的图书编上书号及给学校学生编学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明白编码是约定的,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
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身份证号,我们在学校生活,学生能不能有个自己的号码呢?下面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二、新知学习:
1、学习例3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编的学号要包含哪些信息?(入学时间、年级、班级、顺序号、性别等)
如果学生提到要写年级,则教师引导:如果这个学号将伴随这位同学到小学毕业,那不就跟明年五年级(4)班同学的学号重复了吗?
②问:如何排列这些信息?每一部分的信息需要用几个数字呢?
③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④最后,展示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⑤老师介绍学校给每个同学编的学号,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学号上都有哪些信息。
2、教学例4
①(出示挂图)周日,小红到图书馆去借书,图书馆的书真多呀!小红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后来在图书馆阿姨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她要的书,你知道阿姨是怎样帮助小红的吗?
我们可以先找到检索号,再根据号码到图书馆查书。
同学们,谁能说说检索号里面有什么?
猜想,检索号里包含哪些信息?
②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③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④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12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师:上面我们设计了图书编码方案,现在我们来认识国际通过的图书编码。图书的条形码就像是图书的身份证,它是国际上通用的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图书编码系统,外文简称isbn。国际标准符号以“isbn”作为标志,后面带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分为4部分,即组号、出版代号、书序号、检验号,各部分之间用“-”或空位隔开。“7”是组号,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或语种的编号,7即指中国。“107”指出版社号,可以多达7位数,这个107就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号。“18617”是书序号,就是出版社每种出版物的编号,“6”是检验码。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数字与编码
1、编学号 2、编书号
入学年份 班级 顺序号 性别 图书类别 作者 书号 捐书人
XX 04 16 2 a - 01 -001 (35)
教学反思:
今天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例3的教学中,我感觉指导太细致入微,禁锢了学生创编的思维,所以在学生独立尝试及全班交流环节中少了一分热烈研讨的气氛。如果将第②个提问移到学生尝试,全班交流后再统一规则可能他们的思路会更开阔,研讨交流气氛会更活跃。
例4由于课前没能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图书室,而班级又暂时没开设图书角,所以整个教学感觉务“虚”不够实在。不过学生结合实际灵活选择编码的方法这一点上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如:学生研讨认为如果全班每人捐一本书,那么就用捐书人的学号代表书号即可。如果每人捐书量达到五本,即全班有200本以上的书籍时才有必要对图书类别进行区分。作者这栏他们认为可以去掉,因为200本书中是同一作者的可能性并不大。看来例题介绍的这种分类方法更适合在拥有大量书籍的情况下采用。
可喜!一上完课,班上的学生(杨瑞菲)就发起倡议,希望班主任尽快在班级开设图书角,以便丰富大家的课余文化生活,我也积极在倡议书上签了名。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6100.html
-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方案】小数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
-
张齐华《认识分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教材分析详细阅读
四、 认识分数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_“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 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其次我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讲解视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 1 课时 数的世界[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第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3、了解什么是整除。[教学重、难点] 1、探索找一个...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基础达标】(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半个西瓜”、“橙子卖完了”,分别...
-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_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1课时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p12~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
-
【新人教五上英语Unit5A TALKkejian】(新人教五上)积的近似值详细阅读
第四课时 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
-
【通分第三课时教案】第三课时:通分(一)(新人教五下)详细阅读
第三课时:通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3 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
-
unit|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第六课时详细阅读
一、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read and write对话中的语句,掌握四会句子的书写。 2.掌握字母组合ow,oa,fl,fr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二、教学难点 单词favourite的拼写。 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所学食物的单词...
-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教学案例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江苏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8。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来作单位的小数。 2、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