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_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设计

()复习准备

1口算,并说说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为什么?

25×40= 2600÷100= 24×924=

8×125= 2.5×3.6= 2.4×0.50.5×3.6=

1300÷100= 50×9×2= 15.31(0.313.5)=

21×100= 4×7×25= (16.81.47)÷0.7=

2小结并引出新课

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8×2.581.8×1.420.5=

(1)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思考: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学生试做。

(3)投影打出学生试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出简算的依据。

1.8×2.581.8×1.420.5

=1.8×(2.581.42)0.5(根据乘法分配律)

=1.8×40.5=7.20.5=7.7

2试做:1.56×1.70.44×1.70.7=

学生试做后,订正,学生讲解。

1.56×1.70.44×1.70.7

=(1.560.44)×1.70.7(根据乘法分配律)

=2×1.70.7=3.40.7=2.7

3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某一部分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应该怎么办呢?(局部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就要在局部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我们要认真审题,有时虽然整个数目不能简算,但还应注意某一部分是否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只要有一部分符合,就应该使用简便计算。即:局部能简算的要尽量使计算简便。

()巩固反馈

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一组’

(1)11.727.85(1.260.46)

(2)13.8×7.6(4.293.31)×8.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订正。

(1)11.727.85(1.260.46)

=11.727.851.72

=11.721.727.85(符合减法性质的特点)

=107.85=2.15

(2)13.8×7.6(4.293.31)×8.8

=13.8×7.67.6×8.8(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13.88.8)×7.6=5×7.6=38

思考: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这两道题从题目本身上看,不符合简算的特点,不能进行简便运算。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符合简便运算的特征,就在这一步进行简便运算。)

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哪一步能简算,就要在哪一步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还要随时观察每一步算式的特点。

二组:

(0.19×5.42.6×0.19)×12.5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讲解:

(0.19×5.42.6×0.19)×12.5

=0.19×(5.42.6)×12.5(根据乘法分配律)

=0.19×8×12.5(符合乘法结合律)

=0.19×(8×12.5)

=0.19×100=19

思考:

这道题中,可以进行几次简便运算?为什么?(这道题可以进行两次简便运算,因为题目中的括号内符合乘法分配律,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又出现0.19×8×12.5符合乘法结合律,所以可以进行两次简便运算。)

小结:有些题目,在简算一次之后,还能进行简便运算,称为二次简算。所以,我们在进行一次简便运算之后,还要提高警惕,随时发现可以简便运算的算式。

三组:

3.2×0.90.329.5×8.80.02×959.5202×9919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

3.2×0.90.32

=3.2×0.93.2×0.1

=3.2×(0.90.1)

=3.2×1

=3.2

9.5×8.80.02×959.5

=9.5×8.80.2×9.59.5

=9.5×(8.80.21)

=9.5×10

=95

202×99198

=101×2×99198

=101×198198

=(1011)×198

=100×198

=19800

202×99198

=202×9999×2

=(2022)×99

=200×99

=19800

思考:

这几道题怎样做才能进行简便运算?(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

小结:有些题目需要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分析。

四组:

(6.812.572)×(15.7÷5.7)

=(6.812.572)×(11)

=(6.812.572)×0

=0

这道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差为什么没有计算出来?(因为第二个括号中的差为零,不管第一个括号差为多少,相乘的积都为零。)

小结:

如果最后相乘的因数中有一个为零时,其它的因数不必计算。

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时,一定要全面审题,时刻提高简算意识,根据题目中数字及符号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计算。)

2判断下面各题能否简便运算。能简算的说出简算方法,不能简算的说出运算顺序。

(1)6.2537.5÷1.25×8

(2)206.753.25

(3)2.5÷0.4×0.078

(4)9.80.29.80.2

(5)1.2×4÷1.2×4

(6)0.65×762.4×6.5

(7)25.25×0.6×4÷0.60.09

3思考题:

填空:

(1)[(1.80.6)÷□+2.5]×0.4=3.4

(2)填同一个数。

□-□+□+(□÷□×□-□)=10

4课后作业 :P40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利用加法、乘法的五大定律及减法、除法的两个性质,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进行简便运算,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上定律及性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在复习中,通过口算对简算的方法进行梳理,学生明确掌握各自的特点及方法,为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做好准备。

在新授课及练习中,引导学生有层次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确定简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4 1.8×2.581.8×1.420.5

=1.8×(2.581.42)0.5=1.8×40.5

=7.20.5

=7.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52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