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与毫升的认识教案]《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思考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次研讨中,我们提供了《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案例和大家交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案例
《升与毫升的认识》
认识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两个计量单位“升和毫升”,老师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学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
老师:(犹豫了一下)我举个例子吧,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
学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它们是不能相等的。
老师:(对学生2)你说得真好!(对学生1)你理解了吗?
学生1:(有些茫然)点点头。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应怎样回复?
老师的做法欠妥!
◎ 2007-05-12 23:21 李爱英
在<< 升与毫升的认识>>中,我认为当学生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时,老师那样回答是不好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应该告诉学生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只不过现在的知识范围不能解答,只要好好学习,不久的将来就知道了;或者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想办法答复你.用比重不同的两种液体比一比就行.
◎ 2007-05-12 21:11 黄成涛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里,我认为毫升与克是有关系的,毫升是体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体积单位与密度相乘就得到质量单位,所以,“1毫升等于多少克”与“1小时等于多少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 2007-05-13 21:36 梁振举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学生1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对于学生2的回答,学生是不理解的,只是碍于同学的取笑而茫然点头。
◎ 2007-05-12 19:44 向帮怀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 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不应该那样回答,“1小时”和“多少米”除行程问题中有联系以外,确实是两种不相干的量,可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关联的两种量,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也许是他平时从什么地方获得过这方面的信息,只是比较模糊,这正体现了他的探究欲望。可这位老师的回答就有可能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让学生对你失去信心。我认为这样回答比较好:“你的问题很有创意,说明你很会开动脑筋,这两种单位在具体指某一种溶液时,只要知道他的密度是可以计算的,但我们现在还不行,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还达不到,只要你用心学习,不久你就会找到答案。”这样回答我想学生就不会茫然,他的探究欲望也受到了保护。观点对否?望大家指导!
◎ 2007-05-12 14:13 李雪兰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 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这个老师"举个例子吧,1小时等于多少米?"感觉像在责怪学生乱问问题,我的做法,是可以直接举例子回答,同样是一毫升,如果是一毫升沙子,和一毫升棉花,你认为哪个重?重的是装在里面的东西,而不是毫升.毫升只是一个容积单位,不是重量单位,它没有重量.
仅仅是不同的单位的量不能比较吗?
◎ 2007-05-12 20:11 葛运玲
关于学生“1毫升等于多少克?”疑问的解答,对于李老师的回答我感觉有点不妥。当然不同得计量单位不能进行比较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学生的问题我感觉并非是在拿“毫升”和“克”进行比较,我感觉学生是在问老师1毫升的液体(多指水)重多少克,只是这位学生的表达方式不对。所以,对于李老师的回答学生是疑惑的点了点头(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或迫于老师的权威),如果这时老师对这位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以指导,告诉他“不能说1毫升等于多少克,因为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但可以说1毫升的水大约重1克”,这时我想学生会会心的点点头,决不会心存疑惑,以后他也不会再去问老师“1毫升等于多少克?”这是我本人的一点看法,不知是否妥当。12
◎ 2007-05-12 21:42 福建南安小数班032苏秀丽
葛老师的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可以纠正不同单位不能相比的错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还可以促进学生继续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奥秘。
◎ 2007-05-12 21:23 吴艳华
我同意葛老师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除了纠正不同单位不可比的错误外,还要告诉学生这两个单位之间在某种条件下是有关联的,比如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也可以拓展一下学习范围,让学生查查资料看看1毫升其它液体的质量是多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007-05-13 16:38 曾维娟
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虽然“毫升”与“克”表示的是物体不同的计量单位,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毫升的水、1毫升的油等各有多少克,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的液体1毫升的质量也不同!学生1对于学生2的解释还是不够理解,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学生1可能想了解的是1毫升的物质有多重!
课堂要向课外延伸……
◎ 2007-05-13 08:57 裴振全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如果老师真的不知道,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或留成课下作业,学生可发挥主动性,课下去探讨,在液体时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
◎ 2007-05-12 20:18 黄赵勇
毫升与克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关联的,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 2007-05-13 22:40 王当琪◎
我觉得教师处理这个问题还有所欠妥,毫升是容积单位,容积是表示容器中液体的体积,体积是有质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例,如:一瓶油,有些是写2000 克,有些是写2150毫升,不同液体有不同的质量,水的质量是一升(一立方分米)是一千克。毫升和克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是可以换算的,老师用 “1小时等于多少米”说明问题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回家查看一下资料,这样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是一起两得。
◎ 2007-05-14 13:23 罗东洋
这是一个课堂生成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活动起来,讨论明白这个问题的完整性,明白毫升、克各是什么单位,然后对这两种单位之间是怎样联系的问题展开实验:如1毫升的水是几克;1毫升的油是几克。
◎ 2007-05-14 10:02 张艳春
我觉得案例《升和毫升》中的一个学生听了老师和学生的解释后很茫然,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到商场去看一看,仔细观察毫升与克到底有没有关系,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我们的想法:
从老师们对案例的分析来看,大部分老师认为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是欠妥当的,首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毫升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老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理,理解到学生所要说明并不是简单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问题,而是来源于学生的一种生活认识和积累,这样的认识和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是很了不起的,能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提出来更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要注意呵护的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呵护的本身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提供条件。另外,还有的老师针对学生的课上发言,谈到了课堂的生成问题,对于生成的问题,参看本专题的第四讲的内容。对于生成我们要宽容地接纳,理智的筛选并机智地解决,所以我们的老师也谈到了,将本课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还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间。营造一种共同探索的氛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是我们要想到,并努力做到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618.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详细阅读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