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 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00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
 三步应用题(一)
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 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                                                    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157.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