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和除法的性质]第七册减法性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内容:P106—P107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减法性质。

难点:抽象、概括减法性质及其简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内容:

    你想帮谁计算剩下多少元钱?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吗?

生汇报:要求将思考的过程与所列的算式一起说出来。

 

2、引导观察:

黑板上贴满了你们写的算式,显得有些零乱,能将它们进行整理吗,你想怎样整理。

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分吗?

师小结:相等的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师说: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找一找,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根据学生说的提问:为什么有括号的算式用加号连接,而没有了括号却变成用减号连接呢?

3、读算式,感知算式特点:

我请同学分别读一读这些相等的算式。

 

二、        类举算式,观察探究:

1、             感悟算式特点:

路老师给你们同桌两个人准备了一组算式,你能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些特点,解答这道题吗?两人合作进行解答。想想为什么这样连接?

生合作:

连线:

76-(16+34)   150-70-40

72-(50+8)    76-16-34

    100-(10+50)  72-50-8

    150-(70+40)  100-10-50

    29-9-1

生汇报:

师问:

1、题目要求是连线,能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将这两个算式连接在一起的吗?

2、有的同学发现还有一个算式没有与它相等的算式,你能帮它找到它的好伙伴吗?

3、每人写一个算式,请你的同桌来补充另一个算式。

师板书一组同学出的题。

 

2、再来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号两边算式的意思吗?或用字母表示算式的意思。

3、师: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减法的性质(板书课题:减法的性质)

4、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叙述《减法性质》的?(书P107)

5、师:书上说的和我们说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书上归纳得要简单、准确。我们还要象书上学习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我们所发现的规律。

 

三、分层练习,实际应用。

1、             基本练习:

459- 47- 153=459-(□+□)

673-(□-□)=673-(173+48)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请你计算出这两题的结果。

师问:

1)             为什么这么快就计算出结

   果来了呢?

2)             你使用了哪边的算式计算的?

为什么选择这个算式来计算呢?

3)             你能将自己的好的、快的这个方法教给我吗?

我很用大家教我的方法试着计算几道口算题好吗?

 

2、口算练习:

   (1) 71―12―8 =

   (2)125―63―37 =

   (3)45-(15+13)=

   (4)137―37―18 =

   (5)42―(15+5)=

   (6)128―56―28 =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应用了哪个知识?

 

1、             应用练习:

1)             想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会用到减法的运算性质呢?

2)             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同学们所说的那样。

看屏幕:出示课件内容:购物活动,计算出剩余价钱。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全课总结。

1、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问:减法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总结:今天我们运用了观察,小组合作、交流这些方式习了减法的运算性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灵活的应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

学生小组进行合作计算、列式,将算式写在黑板纸上,完成后贴在黑板上。

生汇报解题思路:从整体中去掉两个部分的和或依次去掉两部分的两种思路。

围绕两个算式的关系来分类

学生分类情况:

1、将有括号的分为一类,没有括号的分为一类。

2、将算式相等的归为一类。

(有、无括号、是否相等)

 

 

将两个结果相等的算式用“ =”连接起来。

从结果说是相等,从意义说是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两部分求部分,但思路不相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相同点:

1、             两个算式中的的三个数都相同,结果相等,顺序也相同;

2、             都是从同一个数中去减;

3、             都是求部分,所以用减法;

4、             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1、             运算顺序不同;

2、             左式没有括号,右式有括号;

3、             左式是两个减法,右式一减一加;

4、             左式是从一个数中分别减去后两个数,右式是从这个数中减去的是这两个数的和。

 

 

 

 

 

 

 

 

 

三个数相同,都是从同一个数中减去两个数,减的方法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连接在一起。

 

生补充:29 -(9+1)

 

生互相出题

 

 

 

学生描述算式的意思:

一句话表达: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连续)

字母表示:a-(b+c)=a-b-c

……

 

读一读这个规律。结合算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填写:说填写的根据。

减法的性质。

 

459-(47+153)=259

673-173-48=452

 

生说:

2、             能凑整。从数字上看出来的。

两个数相减得到一个整百数,减起来好算一些了。

 

 

 

 

 

 

 

 

 

 

 

 

 

 

 

生小结数字特点:

能凑整十、整百或整千;

尾数相同,减出整十、整百数。

 

 

 

(1)先计算12+8

*(2)先计算63+37

(3)先计算45-15

(4)先计算137-37

(5)先计算15+5

*(6)先计算128-28

 

生得出的结论:

能够直接进简算的就不必再使用减法的性质了。

 

 

 

生思考、表达:

购物时,在同一地点购物一般用从整体里减掉几个部分之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点购物一般用到连减的方法。

 

生购物:

454-154-26=

454-(26+174)=

454-154-174=

454-(154+26+174)=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引出两步计算的算式为研究减法性质做准备。

 

通过解释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算理。

 

 

 

通过观察发现每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

 

 

 

合作、交流中发现算式中隐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能通过相同与不同建立算式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与接受他人意见的好的学习品质。

 

 

 

 

 

 

 

 

 

 

 

 

 

 

 

 

 

 

 

增加感性的认识,加深对性质的认识与理解。

 

再次加深认识。

 

指导学生在观察、发现中抽象、概括出一定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鼓励学生要有意识 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用减法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通过计算使学生发现要应用减法的性质,必须在数据有一定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正确遥选择、使用。

 

 

 

 

 

 

在计算中从学生原有的无意识行为入手,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现、总结简算的要点:应放在观察数据特点上,自主发现,自主建构。

 

 

 

 

 

 

再次突出根据数据特点来选择是否需要应用到减法的性质。

 

 

 

 

 

 

知识的横、纵向的延伸。

 

 

 

 

 

 

 

 

 

 

 

 

 

 

课后小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3999.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