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四、乘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会简单的估算。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二、 教学时间:12课时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p28~29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使怎么分配的,好吗?2、出示主题图及题目。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教学例题⑴列算式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⑵探讨12×10的算法。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牛奶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吗?学生可能运用的算法有:①12×5=60 60×2=120②12×9=108 108+12=120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⑶让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说一说理由。⑷问:10箱牛奶够不够117人喝,为什么?2、教学“试一试” 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班级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末尾添写1个0。)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相互交流,反馈改正。 分析各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2、想想做做2 指名回答。 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末尾添写2个0。)3、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算法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四、课堂总结 1、问: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知道了末尾有0的乘法在口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五、作业:想想做做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p30~3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2、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4、估算: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吗?你是怎样估算的?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说明自己估测的是否接近正确答案,或者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 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3、小组交流。4、整理汇报:班级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理由5、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8得280?“8”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6、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指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位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7、完成“试一试” 引导: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8喝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3、想想做做3 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班内交流。4、想想做做5 观察图画,问: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班级内共同订正,问: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些信息?哪个信息没有用?为什么不用?如果要用上这个信息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练习三教学内容:p32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p32.1 先同桌练习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名进行口算练习。2、p32.2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3、p32.3 阅读表格,明确题意。 独立填写表格。 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二、课堂练习列式计算 13的30倍是多少? 12乘36的积是多少? 23个17相加的和是多少? 25个16是多少? 最小的两位数与54的积是多少? 1000减去24乘23的积,差是多少?三、拓展练习1、公交公司规定24路汽车每隔10分钟从汽车站开出一辆,2小时内开出了多少辆汽车?2、买3个篮球要195元,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贵23元,买11个足球要多少钱?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32.4、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内容:p33~34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谈话:(出示主题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它加美丽的牧场参观,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探索方法1、谈话: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时候合理?3、计算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4、阅读课本并讨论:书上运用了哪些估算策略?对吗?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的计算结果?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2 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2、想想做做3 独立估算,完成连线。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喝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3、出示:58×42 31×62 68×39 每人选择其中一题进行估算,再计算结果。 小组讨论:怎样估算结果更准确些?为什么? 归纳: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4、想想做做4 独立估算,并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估算方法。5、想想做做5 问: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四、总结延伸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古人看来是十分困难的问题,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喝创造,明朝的一部数学书《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叫做“铺地锦”。课本p34“你知道吗?”介绍了这种算法,你们课后可以认真阅读,看能不能弄懂这种算法,并且可以把这种算法与竖式计算相比较,找到相同之处。五、作业:想想做做1 练习四教学内容:p35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p35.2 出示口算卡片(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依据。2、p35.3 ⑴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 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是把16分解乘4与4的积,再同25相乘。) ⑵出示第二组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先算出20个34的积,再加上1个34。)⑶出示第三组题,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之间讨论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再班级交流。(先算出30个13的积,再减去1个13。)3、p35.4 ⑴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⑵出示第二组题,学生分组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时7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91个1倍、2倍、3倍……)二、拓展练习1、填空 35×2=7×( ) 15×4=( )×( ) 25×8=( )×4 2400=( )×2+( )×4 12×6=4×( )=3×( )2、小明摘了37千克蘑菇,每千克蘑菇能卖1元3角。他想买套50元的图书,用这些钱够吗?3、王大伯运来一批蔬菜,其中大白菜有65千克,运来的冬瓜是大白菜的14倍,南瓜比冬瓜少128千克。运来的南瓜有多少千克?三、全课总结四、作业:p35.1、5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p36~37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探讨算法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⑶汇报算法。2、掌握方法。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⑷小结。3、试一试: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五、作业:想想做做2 练习五教学内容:p38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p38.1 学生独立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出题目指名口算,并要求说出口算依据。2、p38.2 分男女生各完成两组题。 评讲对比:找题每组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简便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p38.4 学生独立估算结果后班级交流并要求说说估算的理由。4、p38.5 组织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表格的计算。 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问:你发现了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二、课堂练习1、电风扇的价格是99元,电冰箱的价格是电风扇的25倍。电风扇比电冰箱便宜多少钱?2、学校买来4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的价钱是70元,每张椅子50元,学校共用去多少元 ?3、一只母鸡平均每月生鸡蛋25个,照这样计算, ? (你能编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吗?二步计算的呢?)三、拓展练习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新华小学的70位老师带领26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有学生52人。电影院一共有1240个座位。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3、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63,原来的数是多少?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38.3、6 单元复习1教学内容:p39第1~4题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39.1 学生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出得数并说出口算方法。2、计算并验算 12×24 52×38 64×20 38×50 分组练习,并要求说出笔算方法。3、p39.3 出示题目,同桌同学互相进行估算后,再指名估算结果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以上三题使学生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4、p39.4 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后评讲。 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结果尽管只是近似的,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二、课堂练习1、27×78的积的个位是( )。2、7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3、65×14的积是( )位数,积的最高位是( )位。4、小红想了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乘16后得到的数在480和64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 )。三、拓展练习1、根据18×4=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40= 4×1800= 40×18= 180×4= 18×400= 180×40=2、找规律,用规律:先观察左边的三组算式,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结果。 15×15=225 45×45= 25×25=625 55×55= 35×35=1225 75×75=3、选择题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39.2 单元复习2教学内容:p39~40第5~9题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39.5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体会积的大小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的。)2、p40.6 出示表格,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说出数量关系。二、课堂练习1、《少年文艺》的32页有19行,每行有28个字,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大约放20本书,15个这样的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3、小红买了4卷胶卷,每卷可以拍36张;小方买了6卷胶卷,每卷可以拍24张。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4、工人师傅带来320盏灯,准备给70个灯柱安装灯泡,每个灯柱上装5盏,带来的灯够不够?(你能用两种方法思考解决吗?)三、拓展练习1、p40.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得出规律。(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2、一个小桶能装19杯水,一个大桶能装4个小桶水。问:一个大桶能装多少杯水?一个打通比一个小桶多装水多少杯?3、小华买了一杯珍珠奶茶,连杯共重450克,吸了一半后,连杯重235克,杯重多少克?4、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上,每条边上都种了52棵树,但四个角上都只有一棵树。问这块土地上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40.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431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