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5-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1页、22页“1吨有多重” “练一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 = 1000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吨” ,掌握“1吨 = 1000千克” 。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桶装矿泉水
教学时间:2009年9月23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猜一猜这头大象有多重?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有的同学都会用“吨”来表示大象体重了,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1吨有多重”板书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弄明白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吨有多重。
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
提完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
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板书:1000千克)
师: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形成关系式 1吨=1000千克
读关系式;
2、算一算:小组合作,看图互相说一说多少物体的质量合起来是1吨。
分小组计算各图的物体数量
小组汇报:
3头水牛约重1050千克,约1吨;10桶油约重1000千克,是1吨;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吨;40人约重1000千克,约1吨。
3、举一举: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教师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4、理一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这三个质量单位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卡车载重4( ) 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小明体重35( ) 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2、单位换算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1吨-100千克=( )千克
3、改错题。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4、拓展应用
有5台机器的重量分别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辆载重量是2吨的卡车来运,可以怎么装货?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分小组提桶装矿泉水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12
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举一举、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在各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都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国外(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将解决问题列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了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练习阶段,特别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42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