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堂真精彩】课堂精彩岂非真实细致、别开生面的呢——"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实录: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
生:3月9日。
师:这是很平常的一个日子。但一年中总有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是你的——
生(脱口而出):生日。
师: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
学生在各自的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2005年的年历卡。)
师: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两位学生起立说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学生判断是星期几。
【评析:“年、月、日”知识是计量知识中与空间知识(长度)、质量和货币知识相并列,承接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之后而学习的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的这种安排顺序是包含了对儿童认知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对于空间(长度)、质量和货币要抽象、难于把握一些;相对于时、分、秒的体验又空乏、肤浅一些。但因为生活离不开时间,它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儿童的生活之中已积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经验。本课教学从其中选择有较多体验的 “日”开始,而至月、年,次第展开。在一般自然的交谈中,刻意地安布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题眼正反拈联,顺手牵引出与之对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测,使话题与认识的主体——学生的相关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从而激活了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兴趣,使其后对年历片的观察与圈划活动能使学生令行风动、倾心参与。这是教者开课艺术的充分体现。
本课的目标定位对知识层面规定较低,只是要求知道(记住);但对情意领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远,重视了能力和兴趣的教育培养。这是本课设计着眼点的一大特色。】
师:请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了?
生:每个月后都有空缺。
师:哦,你看出了每个月的日期排列有特点。
生:一年有12个月。
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月有28天,其它各个月有30天,有31天。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日期数是多少,这个月就有多少天。
师:说得真好!2005年的各个月有多少天,请大家观察年历,再填写数学书第17页的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学生填写后,指名报各月的天数,学生核对。
一位学生说:他的年历上,7月是30天。教师接过学生的年历看,发现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别,因最下面一行没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学生没看懂这种有些特别的排列法。教师随即视频展示这一位学生所带的的年历,并引导其他学生观察、辨析这个月有多少天。
【评析:接下来教者的谈话采用简短的祈使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安排,并从“发现”的高度引导增强学习活动的意识性。教者还帮助学生把对年历观察所发现的表达上升为某种规范的形态,并迅速作出信息的筛选,采取板书措施,强化有用信息,催生学生的认知构建。
在这一引导观察年历片的学习活动中,教者还十分重视方法引导,注意提问方法——“你是怎么看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教者能顾及细节,具体入微,十分真实,不避讳、不放弃学生问题中的特殊性:某学生带的省纸排列法的年历片上七月的最后一格没有31日这一特殊现象,并能随即采用视频展示手段,把个别学生的学习疑惑推广到全班,积累成全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财富。教者的教学机敏,视课堂矛盾为“有戏”、是一种极其难得学习资源的意识,以及驾驭课堂左右逢源的高超技能于中可见一斑。】123456
师:请大家观察根据年历整理的这张表,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各个月的天数不同。
生:7月、8月都是31天。
生: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
师:你怎么会说的?
生:我们一年级的语文书中有这首儿歌。
师:大、小指什么?
生:大指大月,31天;小指小月,30天。
教师板书: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师: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是——
生(齐答):大月
师:有30天的月份是——
生(齐答):小月
师:请大家拿出水彩笔,把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我请两位同学,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涂色。男生涂大月、女生涂小月,比一比,看谁涂得快。
学生活动:涂色。黑板上的两位学生,涂小月的女生比涂大月的男生抢先完成。
男生争着叫嚷:不公平!不公平!
师:公平,还是不公平,我们稍等片刻再说!请大家对照检查,你的书上和黑板上的表格中所涂的颜色,是不是正确?
学生自我检查。
师:有涂得不一样的吗?愿意说给大家听听你涂得不同的是什么?
有三位学生主动起立,陈述的都是把二月涂成了蓝色。
师:我们大家的想法是——
生:二月,不能涂颜色。
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说得对!看看涂色,请回答,一年中的大月是哪几个月,小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板书:
大月(31天): 1、3、5、7、8、10、12
小月(30天): 4、6、 9、11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年中,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学生数后回答: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一位男生起立: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我们男生涂的是大月,比女生涂小月,涂得要多!
师:是的!一年中,大月比小月要多。让男女生比一比,分别涂大小月,这的确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一年12个月,除了大月就是小月,同意吗?
生: 同意!
教师沉默,等待。片刻之后,一位学生站起来了:不对!12个月,除了大月、小月,还有二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其余学生恍然大悟。
师:呵呵!一不小心,掉进贲老师设置的思维“陷阱”中去了。
学生们会心而笑!
教师板书:
二月(28天)
生:二月还有的时候是29天。
师:对!2005年的二月是28天,还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9天。这个问题,明天的数学课我们专题研究。
补充完成板书:二月(28天、29天)
【评析:应当承认,苏教版教材对于年、月、日这一典型内容的编排是很精彩的,是一线教师的教法体现,“便教利学”此言不差。教材中出示年历片,让学生观察、填写各月天数,进行表格涂色,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了行为化安排。而贲友林同志又在此基础上独运匠心,更胜一筹,在安排中插加进学生男、女性别的差异,进行“ 看谁涂得快”的性别角色比较。这就把大小月数不等的差异,借助男女涂色快慢不一而凸显出来,让学生体验、发现、愤愤不平并惊呼“不公平”及至对大小月的分布印象加深,挥之不去。这真可谓教学设计手法上的“移置法”。不仅如此,在学生激动时,教者冷处理,及时将课堂注意力转移到对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归属的讨论上来。当学生掉进教师着意设计的思维陷阱之中时,教师故作平静,耐心等待,不是包办代替,而是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我发现纠错,完成“恍然大悟”的认识过程。同时,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由入套上当到“恍然大悟”后的“会心而笑”,使课内伴随认知过程而出现的师生课堂情感经历兴奋、激动、懊悔、喜悦、平静等充实而丰富的变化,感受课内生命的多彩张力。】123456
师:观察各月的天数,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样多呢?
生:大月、小月是怎么来的?
生: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
生:为什么7月、8月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
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可能对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所帮助。
教师讲述:公元年历编制最初是来自欧洲的古罗马。传说在公元前46 年,古罗马皇帝凯撒在制定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大月,每月31天;二、四、六、八、十、十二月为小月,每月30天。这样,大小交错相间,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多了一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减去一天。减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决,人们都希望二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从二月中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先前皇帝凯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凯撒有同样的尊严,就修改历法蛮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31天。还将下半年八月之后的双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改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而八月改为大月后,全年多出的一天也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变成28天了。以后这种大小月安排的历法就流传下来并且沿用至今。
师:听完这个故事,我想,它还能帮助我们大家记住各个月的天数。大家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一位学生介绍拳骨节分辨大、小月法,并一边指拳骨节一边说儿歌。
师:边指边说,像小老师!我们在指关节的时候,凸起的表示——
生:大月。
师:凹下的表示——
生:小月。
生:还有二月。
师:在说儿歌时,我们把儿歌中的“二月平”改为“二月少”。好吗?因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都——
生:少!
师:我们请小老师示范,其他同学跟在后面一起边指边说。
学生说完后,教师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指着拳骨节说一说儿歌。
学生活动:指拳骨节,说儿歌。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说同桌的手握成拳头,关节处看不出来凹凸。
教师观察该生的手,发现这位学生是小胖墩,她的手是“馒头手”,的确握成拳头看不出关节处的凹凸。
师:怎么办?我们大家帮帮她,想想办法,怎么记呢?
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他们“创造”的方法。一位学生介绍:可用手指的第二个关节的凹(其实是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凹处)凸来记。另一位学生介绍:把五指伸直张开,利用手指尖和手指丫记忆。有学生补充发言:要弯去大拇指,利用其余四根手指的指尖和指丫来记。
师: 我们同学的方法很有创意!那贲老师是怎么记一年中的大月、小月的呢?因为全年只有一处是两大月相邻,所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就是说,七月前的,单月都是大月;八月后的,双月都是大月。
生:刚才那个故事中七、八月是两个皇帝的出生月,定为两大月,大小月相间,所以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师:简短的两句话,帮助我们记忆大月、小月。看来,记大、小月的方法比较多,同学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帮助记就用哪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我报月份,如果这个月是大月,请男生起立;如果这个月是小月,那么女生起立。123456
游戏:教师报月份,学生起立。
师:接下来,我们请生日是大月的学生起立。
起立的学生说出月份,其余学生判断该月份是否是大月。
师:我们请生日是小月的学生起立。
部分学生起立后,坐着的学生说出站着的学生的生日是几月,该月份的学生就坐下。
师:请刚才两次还没有起立过的学生现在起立,他们的生日在——
生:二月。
【评析:学生自我探究中,引导质疑是很重要的一环。教者意识明晰,当学生提出了对公年历法的诸多探源性问题后,教者及时从自身文化知识的相关储备中,恰到好处地提取了公年历法编制中的古罗马两代皇帝,凯撒和奥古斯都修编历法的简短故事,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好地帮助理解和记忆一年中大小月的分布规律。故事中不但使大、小月设置来由得到了释解,而且渗透了对封建专制皇权蛮横自大的抨击。而这种教育又是艺术的,掖首藏头,不露痕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渗透。这里教育教学水乳交融,应着了一句教育名言:没有不带教育的教学;没有不附着于教学的教育。数学教师的人文知识积累,为教育教学的成功增添了胜算的筹码。随后的起站游戏,突出了二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的特殊归属地位。
用“数拳法”记忆大小月分布,历来的教学都通顺无戏。细心的教者却能在无戏处“生戏”,发现了小胖墩握拳后“馒头手”的凹凸不分。这又见一般人所未见。继之,师生共同帮助,各抒己见,创造了数指丫法和“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的歌诀法来遇水搭桥、逢山开道。】
师:我们来看年历,你能在年历里找到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我国国庆节、我国教师节分别是几月几日吗?不看年历回答,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学生口答,其余学生看年历验证发言。
师:我们来看两道填空题。
出示:
①儿童节的前一天是( )月( )日。
②教师节的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
学生口答后同桌间相互提问:( )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师:我们再回想刚才的故事。从故事中,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一年的天数是一定的。一年有多少天?
生:365。
师:怎么知道的?
生:听说的。
生:我看过一本书《365夜》,就是一年中一天一个故事。
生:还有一首歌是《365里路》。
生:有一首歌《365个祝福》,很好听。
师:365,很有意思的一个数。但我们要自己再来算一算,验证一下,一年是不是365天?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位具有代表性算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生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生2:31×7=217 30×4=120 217+120+28=365
生3:30×12=360 360+7-2=365
评析板演,解释算法。学生指出:生1 的算法是对的,有些麻烦;生2的算法比较简便,31×7=217算的是7个大月的天数,30×4=120算的是4个小月的天数,大月天数加小月天数再加二月天数,得到全年天数。生3的算法是先假设12个月都是小月30天,然后加上7个大月多出的7天,再减去二月多算的2天,得到全年365天。
【评析:对一年天数的计算采取了先出结果,后计算验证的方法,这符合儿童的经验现实。计算中培养学生不满足于被告知,要求自己探求、加以验证的科学求实态度,并允许和鼓励“八仙过海”,呈现多种算法并存的局面。繁、简、巧、拙,争奇斗艳,风格不同,进行比较,实现殊途同归。在解释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大小月知识,使计算策略和计算技能的训练获得了一个恰当的生发点,让学生对“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理性的探求途程,同时使课堂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123456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大家回顾全课自己的学习过程,对照板书,可以说得具体一些吗?
年、月、日
大月(31天): 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 4、6、 9、11
二月(28天、29天)
31+28+31+30+31+30 31×7=217 30×12=360
+31+31+30+31+30+31=365 30×4=120 360+7-2=365
217+120+28=365
生: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生: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
生:二月最特殊,天数最少,可能是28天,可能是29天。
生:一年有365天。
生:二月是28天时,一年是365天。
师:补充得很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年的天数是365吗?
生:好像与地球转动有关。
师:是的!地球不停的转动,每自转一圈,形成一日。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圈,就是一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365天。实际上,经过科学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并不正好是365天,而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样每年都会多出5时48分46秒,该怎么解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评析:全课的小结,主要用学生的回顾作答,借助条理化板书,进行年、月、日知识的总装,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完成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构建。本课的板书成了课堂教学的流转轨迹和知识提要的浓缩表露,也是课内活跃探求的风格见证。精巧板书的教学意义难道不是再明白不过的吗?板书设计真值得教者煞费苦心、孜孜以求!
如果说,本课主要是从历史积淀的角度探求年、月、日设置的十一个天数不变月的人文规则,那么后一课将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继续探求一个天数可变月的设置规则。教者最后的话语引导学生从科学求实的方向继续探究“置闰”问题,预留了“课眼”——高效教学总是在占据了知识的这山之后,又放眼那山,煽情、激发、诱导学生在知识的山峦中不断登攀的强劲欲望,铺就学生“学不可已”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跋涉之路。】
总评: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有首很有名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的课堂首先源自真实。贲友林执教的此课“ 年、月、日”从真实的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真实的年历片观察、圈划、填表、涂色,从真实的大小月存在中让学生发现分布规律性,教学条件的真实,这是其一。其二,学生观察出现反常的结论,七月的最后一天不是“31”而是“30”,教者泰然处之,勇于从中发现省纸排版法的真相,解开这一矛盾,这是教学生活的真实。其三,大小月数拳法的教学中,馒头手的凹凸不分,这是学生主体的真实,教者不遮掩,直面这一矛盾,在引导帮助中涂抹出多法替代的绚丽。其四,一年365天的验算,是先有结论,后作探求,这是已有经验的真实。
只有植根于教学实践的真实,细心教者勇于直面课堂存在,才能演绎出本无“戏说”的有戏,生发课堂精彩。真实是教学的本质,真实是发展的生命,真实是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作秀的课堂往往为了表演的需要,而对有些客观的材料、现象、新异的观点、出岔的解题思路等,轻易剪裁,随意抛弃,把“霜寒蕊冷蝶难来”的秋菊,强行安置于“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尴尬境地,这正是课堂着眼教者自我的作秀产生局限、造成干瘪的悲哀。123456
课堂精彩还源自于教者的细致。教者的教学手法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细致就是志在卓越,细致就是由留意到刻意,细致就是多用分析的方法。要细心地分辨真伪,要细密地组织思维材料和学习活动,要细微地考察诸多教学要素及其变化,寻觅教学矛盾的统一和转化。面对“馒头手”才能创造用数手丫来替代,通过抓特点从七、八两大月相邻来记忆的课堂教学新亮点。在某种意义上,“细”就是“戏”,细致才能有戏。“细节决定成败”的格言昭然若揭,诚可信哉!
课堂精彩还源自于教学的别开生面。别开生面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别开生面能造就与平淡无奇的区分,别开生面能促成艺术创造和讲究手法创新。别开生面的教学,不满足于陈陈相因,“惟求陈言之务去”。七大四小一变月的月份分布,教者将其绑捆于男女学生涂色比赛的游戏中,使大、小月份数不等的客观存在借助学生的比赛输赢的通道来“宣泄”,非大即小的月份判断“陷阱”运用移置法让学生的游戏来暴露。别开生命的教学就是这样出奇制胜,在无戏中生戏,在此景中发情,“于无声处听惊雷”。
直面真实,细致分析,巧设活动移置呈现,造就了课堂的充实与丰富、高效与新奇。其中包含了教者先进的教育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基于丰富课堂经验之上的推陈出新、潜心构思的教学艺术创造。课堂精彩与真实细致、别开生面如影随行,是一课之前后台面。
要算苛求的话,本课对“月”这一时间单位的形成,与月球——地球唯一非人造卫星的运动周期、月相的变化有关,可以从名称与渊源方面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点,似应在课内适当时机有所顾及为好。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36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