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人格的人吗]有多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克”与“千克”是个质量单位,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理解这样的概念就会感到吃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有多重》是北师大教材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第一册学习了轻重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重量单位,为以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练一练” 四部分的教学内容。“有多重”这一教学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轻有重,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这一部分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估一估,称一称”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练一练”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并掌握所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能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与交流,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教学难点:感知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背一背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让他们互相背一背,然后把他们的感受告诉大家。(感受人的轻重)
手托数学书,一只手托语文书,掂一掂,哪本重一些?同桌互相说。
师: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表示物体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种最常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玩中探索:
师: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该怎么办?(用秤称)生活中你见过那种秤?(实物展示各种秤)
认识克。
(1)、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师: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天平比较数学书和语文书哪本重一些?
师:天平不仅能比较东西的轻重,还可以称东西的重量,称比较轻的物品重量,常用“克”作单位。
(2)、称一称。
拿一枚2分硬币,问:这个2分硬币有多重呢?可以用天平秤一秤。教师演示:左盘放入硬币,右盘放1克砝码,让学生观察指针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说明这个2分硬币有多重?
(3)、掂一掂。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你的感受。
称一称比1克还轻的物品(图钉、黄豆、曲别针等),看几个是1克。
小组合作:一样比较轻的物品,先掂一掂估计它有多少克,再称一称,看谁估计得最接近,然后汇报。
(三)、合作研究:
1、认识千克。
出示3包物品(大米、棉花、苹果)猜一猜,你认为哪包会重一些?找两名同学到前面用手掂一掂,说说感受。12
刚才大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哪包重,光凭眼看,用手掂都不能准确说出它的重量,我们分组称一称好吗?各小组取回一袋物品回去称一称,再汇报。(教师还应教给学生台秤的使用方法。)
(1) 感受1千克。
拎一拎,掂一掂1千克物品,说出你的感受。
(2)感受几千克。
每组都准备了3千克的沙子一袋。
a、 猜一猜:它有几千克重?
b、 称一称:称后汇报。
c、 拎一拎:感受3千克的重量。
(3)称体重。
刚才游戏中3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呢?称一称。
小结: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表示物体有多重。
2、单位换算。
出示两袋500克的精盐,告诉学生一袋精盐是500克,那么两袋共重多少克?(板书1000克)这些精盐以克为单位是1000克,以千克为单位是多少呢?(把这两袋精盐放入台秤中称一下)
想一想: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相等)1千克又叫1公斤。
师:用“g”表示克,用“kg”表示千克,你在哪看这种符号?(让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袋说说)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四)、应用创新:
1、(投影出现)
1千克=( )克5000克=( )千克
25克+40克=( )克4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80千克-38千克=( )千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
梨 南瓜 足球 大米 图钉
150( )4( )450( )25( )1( )
3、小动物运西瓜过河。(电脑课件)
小猪40千克,小兔4千克,3个西瓜重3千克、2千克、500克。大船载重43千克,小船载重7千克,他们怎样从船运西瓜过河?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教学光盘,电脑课件
自我问答: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3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