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9-0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识字5》是词串识字,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了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识字写字、诵读词串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威严寒的顽强意志。
学情分析:
助学预案:
本课是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形成的一篇韵文。为了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我结合观察课文插图,观看搜集的一些图片以及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感受,培养学生不怕严寒的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说明:1)封面;2)北风呼啸的声音;3)北风;4)一些雪景的图片;5)大雪;6)寒流;7)寒流大雪北风;7)滑雪溜冰跳绳;8)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8)蜡梅翠竹苍松;9)蜡梅图;10)翠竹图;11)苍松图;12)古诗《青松》;13)蜡梅、翠竹、苍松的组合图片,下面写有“岁寒三友”的字;14)蟒蛇蚂蚁刺猬;15)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16)整篇韵文;
2,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学习第一行词串)
1.师述: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刚过。冬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多媒体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指名说,相机口述:“对了,这就是北风。”(出示“北风”)指名读,齐声读。
2.师述: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朋友们,这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指名说,然后多媒体出示一些大雪图片)。出示词语“大雪”。注意“雪”的读音。下雪啦!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多美啊!请你再读读这个词。
3.小朋友们,大雪纷纷扬扬的下着,不一会儿,到处白茫茫的,这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啊?指名说。(很冷)你能说几个成语让人感到很冷吗?指名说。
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寒流”),读准字音。
4.指导朗读这一行词串。
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真冷啊!你能把这三个词语读好吗?自由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配上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便将学生带到冬天的情境中,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增强他们的主体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走进课文。]123
二、激发兴趣,认识雪地活动(学习第四行词串)
1.(声情并茂地)鹅毛大雪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就是一层厚厚的积雪。河塘里也结冰了。小朋友们推开门,哇!一片雪的世界。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呢?(指名说)
2.相机出示“滑雪,溜冰,跳绳”。
3.指名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滑、冰、绳”。
4.(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小朋友们,看过了以后,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段话吗?
5.指导朗读这一行词串。
师口述;大家笑着,喊着,多开心啊!你能读出那种开心,快乐的感觉吗?
6.自由读,然后指名读,赛读。
[有意识地把识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丰富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三、了解植物,引起情感共鸣(学习第二行词串)
小朋友们在郊外尽情的玩耍,他们真是不怕寒冷的孩子啊!还有一些植物和小朋友们一样不怕寒冷,它们是谁呢?(指名说)
1.出示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读准字音:蜡、翠。
2.(多媒体出示蜡梅图)我们首先来看看“蜡梅”。
(1),读准词音。
(2),请小朋友们观察它的颜色。说说()的蜡梅。对!这种花的花瓣是黄色的,而且摸上去滑滑的,有点像“蜂蜡”,所以蜡梅的蜡是虫子旁。(强调)
(3),于老师家院子里也种了这样一棵蜡梅,腊梅花不但漂亮,而且香飘十里,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的蜡梅花?
3.(多媒体出示翠竹图)我们再来看看“翠竹”。
(1),读准词音。
(2)观察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对了,这个“翠”,就是绿色的意思,翠竹就是(绿色)的竹子。
(3),再观察它的枝干,你还可以说()的竹子?
[抓住契机,适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会学生观察、推测及准确地用词。]
4.出示:“苍松”图。
(1),读准词音。
(2),小朋友们看到了苍松,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出古诗《青松》。
5.师述:冬天,许多花儿都凋谢了,许多树的叶子也落光了,可是,腊梅、翠竹、苍松却迎着寒冷的北风站得更直了。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们想对它们说什么呢?(指名说,坚强,勇敢)
6,对!就是因为它们不怕寒冷,坚强勇敢,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岁寒三友”,相信大家都很佩服它们,你能把它们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男生齐读。
[学到苍松时想到《青松》这首古诗,学完三种植物,引入“岁寒三友”,教材只是一种凭借。在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外,教师更应注重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四、了解动物,延伸课外知识(学习第三行词串)
这些植物和小朋友们都不怕寒冷,可是有些动物早就不见了踪影,它们是谁呢?(指名说)
1.我门来看看这三种小动物,(出示词语“蟒蛇、蚂蚁、刺猬”)指名读,正音。
2.大家看,它们都在干什么呢?(蟒蛇,刺猬冬眠了,小蚂蚁也冬藏了)
3.指导朗读。
既然它们都躲到洞里过冬了,可不能吵醒它们,你怎么读呢?练读、指名读、女生齐读。
4.课外延伸:小朋友们,关于蟒蛇,刺猬的冬眠,你有什么了解吗?你还知道还有那些动物是冬眠的?同座位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交流情况。(相机出示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123
[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激励:刚才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指名说。
相机说说读课外书的益处,激发读课外书的兴趣。
五、整体感知,朗读整篇韵文
师口述: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不一会儿,雪停了,小朋友推开门一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他们有的在河面上溜冰,有的在岸边跳绳,还有的在山坡上滑雪,多开心呀!蜡梅、翠竹、苍松也不怕寒冷,站得笔直笔直的,可是蟒蛇、蚂蚁、刺猬却早就不见了踪影,原来它们害怕寒冷,早就躲起来了呢!
请大家一起来读这篇韵文。(出示整篇韵文)
[课文将诸多意向并置在一起,中间留有许多空白。惟其“空白”,才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词串”,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在整体朗读课文中升华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
六、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学习2个生字)
1,韵文中的生字,你们记住了吗?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你对哪个字宝宝最感兴趣呢?
3,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指名说。
4,生书空,师范写。
5,生在课本上描红。
6,你想给字宝宝找朋友吗?
[课后的8个生字让学生分批识记,降低识字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让学生自己说说识记的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识字的兴趣更浓。]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充满童趣的语言,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寒冷的冬天,同事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1,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识字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认识几个字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凭借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教学“寒流”之前,我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表示天气寒冷的成语;教学“苍松”时,相机了解一下《青松》这首古诗;学完三种植物后,告诉学生人们都称它们为“岁寒三友”;教学动物一组词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探究动物过冬的特点,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形式多样,熟读成诵
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
由于我抓住了韵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而学生整节课兴味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间仍然不免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指导书写不够到位等等,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钻研、精益求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9680.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