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反思简短】笋芽儿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10-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笋芽儿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课文描写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课文描写的笋芽儿真幸福啊:“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幼小的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不断努力,终于成长为健壮的竹子,在反复地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课文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也很美:春雨姑娘低声唤醒她,雷公公大声地呼唤她,竹妈妈百般呵护她,明亮而美丽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励着她,笋芽儿从开始的撒娇,到钻出地面,很快就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如果我们没见过笋芽儿,没见过竹妈妈给笋芽儿穿的衣服,那最好去看看竹林,去找找笋芽儿,至少也要看看它们的影像资料或图片,这些对于感悟和理解这篇课文,会有很多帮助。在授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1、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学生借助原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读
    懂了些什么,每组推派一代表归纳整理后在全班发言。学生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引导学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最原始的,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感受谈出来。)
2、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根据个体喜好演读课文,看看在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喜欢,比较欣赏,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说说自己的解读。
    (深入角色,朗读文章对话,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
3、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学生在稍作努力的品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想象笋芽儿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后的自豪心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深入研读最后一段,想象笋芽儿的心理活动,升华情感。)
4、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
    (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与笋芽儿、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进行多向对话,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与文本四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融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笋芽儿》教学反思
这堂课改变了过去很流行的一种“谈话法”的教学,教师设先预设好结论,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我们该用何种语气来朗读课文,强行灌输、消极接受,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堂课上,我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如刚开始时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较快地进入了情境。在对话训练中,我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如在朗读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娇”、“唠叨”、“沉不住气”等词的意思,朗读训练较扎实。12345
整堂课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能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过程和方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了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变化,懂得了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在朗读训练方面,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思考:
1、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如在朗读笋芽儿钻出地面这段话时,感情变化不明显。笋芽儿的心情、小草弟弟说话时的语气没有很好的区分。
2、《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们经常发现: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是有声有色,可在课后学生的朗读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练习过的课文。

《笋芽儿》的教学反思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好美!很温柔,很安静感觉真像在睡梦中美美地做着香甜的梦。孩子们这样说。是的,很美。课文从一开始,就用这样美丽恬静的文字抓住了小朋友们的心。昨天上课我刚称大家为“同学们”,意味着大家已经长大了。但是这节课,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不知不觉又开始称呼大家为:小朋友们。优美动人的文字,就是这样地抓住了我们的心。因为这样的美,这堂课,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享受这样的文字所给予我们心灵的轻抚。引入非常简单,我在黑板上写上“笋”字:读一读,说一说,它有那些亲戚呢?于是小朋友们开始说:竹子,还有就是小时候的笋芽儿。出示课题,读一读。不用说,连课题大家都是读得那么的轻柔。我说,真好,从我们女小朋友脸上已经读到了笋芽儿娇嫩、温柔、甜美的感觉了。再读一读吧。大家更起劲了,一起柔声又用心地读:笋芽儿。
然后呢?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大家不约而同地读起来。读完,就出现了上面这样陶醉的一幕。
是啊,我们被文字陶醉了。虽然我的衔接也有点生疏,但是这样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对文字的亲近感。读啊读啊,读着,一个个举手了:我发现这里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还在沉睡。沉睡就是睡得很熟,很香。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沙沙沙,沙沙沙……张玲鼓掌了。我也给大家读一读。贾超站起来:沙~~~沙沙,沙~~~沙沙……他把沙沙的声音故意拉了长,大家开始笑了。
你喜欢这样读吧?他说:恩。好继续读。
沙~~ 沙沙,沙~~沙沙……又是鼓掌。突然想起上次我们学习《幸福的回忆》一文,为了体会当时的那种情感,我们试着排练课文剧,就“我”和妈妈一起去峨眉山发现邓爷爷来了那一段。要表现“一路上,我蹦呀跳呀,挺高兴的”这样的感觉,经过一番的指导,孩子们的好奇、激动、兴奋、高兴最终还是停留在一个劲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那是什么呀?而妈妈呢?是一一的回答,最多模仿我示范的:那是红梅,上次你在叔叔家里不是看到过么?显然,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不是那么的非常细致入微,所以难以表现七岁的孩子跟着妈妈去旅游的那种感觉。从那时起,“让孩子们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胞,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就是这样,“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这样的情景联系马上跳出来了。和以往一样,灵机一动又来了:小朋友们,你们有看到过春雨弹奏乐曲么?大家好激动,都看到过了。那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说:雨滴下来,声音滴答滴答的。还有的说,雨滴在叶子上,圆圆的一颗一颗,很美丽。有的说,雨滴在稻叶上,滚下来的时候骨碌一下,很有趣。那叶子呢?邱浩杰一边示范一边说:就是这样,叶子一上一下的跳动,好象在弹琴一样。春雨姑娘弹奏着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开始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了。孩子们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学着呼唤呼唤好么开了,陈宾好象朗诵得很好,大家热烈地鼓掌。余礼平就读得更加激动了,不禁喊了出来:……春天来啦!!12345
呵呵,这样喊笋芽儿都要吓坏了。还是邱浩杰,一语点破读的问题了。
恩,让我们想一想,春雨姑娘是怎么呼唤的呢?我们一边轻轻地用手来回拨着,一边轻轻地喊: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我们的笋芽儿呢?来,我们看看课文吧。翻开了课文,我们读起了第二自然段。本来不会这样集体地读这一段,只可惜我习惯经常这样的蹦出一句,打乱了我们的课堂。这一次就是这样,唧咕唧咕几句,我的笨拙的引导连自己都不愿意记住。真恨了自己。不过幸亏小朋友们了,他们的发现总是那么的精彩:戴航说:这里笋芽儿揉揉眼睛,撒娇都是小孩子的动作,感觉起来很美。大家忙着补充:是很温柔。很可爱,很娇嫩的孩子……
石千惠说:这一段真美!我也想好好去睡睡了。是呀,真美。其实不仅这一段美,这整篇课文都是这样的美。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吧。有了引子,孩子们显然要激动得多。于是,给10分钟时间,大家开始读。女孩子们一个个摇头晃脑,神情专注,看来确实很认真啊。男孩子呢?也有这样的,也有好象没有这样那样的表情。看看陈杰,好象还在读啊。走近一听,声音细细的,可是好有感情啊。欣赏一会,陈杰更加认真了。
虽然很认真,但是总是要腻的。虽然说过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但是大家还是不能放大胆子用更多的形式,比如表演。走到甘嘉欣面前说:甘嘉欣,你说过可以用表演的吧?是的。她点点头。那么,你就可以找个伴一起试试啊。得了允许,她马上找了曹敏,可是,还有点怯怯的,站起来了,又坐了下去。再鼓励一下吧。好了,终于站起来,离开位置,去找另外的伴了。别的小朋友疑惑地看着他们,似乎在想,他们怎么那么大胆呢?看看同学们,还是很认真。但是,已经有同学厌倦了。看,这就有一个,袁重霞。怎么办好呢?寻思着,我走了过去:袁重霞你读好了么?他很羞涩地笑笑。这样吧,易老师和你一起读怎样?他果然很高兴,美美地和我读了起来。孩子就是那么容易受到激励,只要你会关注她。
看看周围的孩子们,有了甘嘉欣的开始,除了两个同学还来问我“可不可以干什么”,大家的胆子大了起来,都找伴表演的表演,分角色朗读的朗读,教室里又激起了一个新高潮。
这,就是我想要的。
只是可惜,因为这堂课前面花了好些时间欣赏王燕的小文章《杀鱼》,所以导致最后没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展示大家的学习成

《笋芽儿》教学反思
一、在个性体验中激发主体情感,让主体情感投入个性体验的表达中
  长期以来,朗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这样做,其实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我认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有体会、有感情的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读出个性化的体会。以下是我在《笋芽儿》第一自然段中的教学片断:师: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想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呀?(自由读)  生:指名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读得很急。)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生:因为春雨姑娘急着要唤醒笋芽儿,让她快点醒来。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春雨姑娘是“低声呼唤”,声音很温柔,春雨说的话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师:有道理,你读读看。生:指名读(读得轻轻的、柔柔的。)生:老师,那到底该怎么读呢?师:那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小组讨论并再次阐述了理由)生:我们认为两种读法都可以。(大多数学生观点)师: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也觉得读春雨姑娘的话既可以着急地读,也可以轻柔地读,那我们能不能分别再用两种读法读一读呢?(读得很投入。)师:小朋友真棒,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吧。(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还配上了动作。)“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学习语文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在自主积极的阅读中,对教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性,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对于学生提出的“春雨姑娘低声呼唤”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看法给予肯定,切切实实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12345
  新课程历来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立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本节课中所追求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体验达到毫无保留的、淋漓尽致的开发与表达。因此,在让教学每一段内容时,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刻体验产生主体情感,再用主体情感去表达自己的深刻体验。前者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对作品作出反应的过程;后者是学生自行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的过程。而两者正是新课程中所倡导培养的语文素养。在整堂课中,我采取了两种方式让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达到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刻:一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笋芽儿去感受、体验、思考、传情。二则是让学生通过体态实践,做做笋芽儿的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扭一扭、一个劲儿地向上钻,撒娇地说话、起立朗读来使学生领悟笋芽儿的精神品质。这两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的更为有效,也体现教师不可缺少的引导作用。在这两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体会从笋芽儿的娇气,到笋芽儿的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努力向上,再到笋芽儿长成竹子后为自己的坚持不懈、勇敢顽强以及能为人们作贡献而自豪的丰富情感,学生再带着这种丰富的情感投入到个性体验的表达中,有高兴地读、惊讶地读、新鲜地读、迷迷糊糊地读、娇气地读、急切地读、美美地读、自豪地读。不难看出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丰富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文本本身,而我更希望学生在阅读中所爆发的情感体验远远超过这堂课本身。
 二、发挥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
  本册教材特别提出要注重把握同组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教学上除了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外,更有意识的融入了语文内容之间的整合,注重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组教材是以春天为专题的课文,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发现春天、探索春天;积累描写春天的词句,探索在春天生长的植物花卉,想象描绘春天的美景。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笋芽儿想象钻出泥土后还看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模仿课文中的形式来说说。而这一内容已在第一课《找春天》就有所铺垫,如随堂练中的“填空”,课外阅读描写春天的诗歌等等。在这一想象说话中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来说说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学生也说出了优美的语句:如“小草探出了头、花儿在点头笑、小溪丁丁冬冬地唱着歌、花儿跳起了舞、杜鹃花翩翩起舞、小燕子再向大家问好、泉水奏出优美的音乐、油菜花送来春天的喜报”,将前面的知识积累有效地运用到这里的想象说话中。二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笋芽儿的小伙伴来热情的作自我介绍,与笋芽儿亲切的对话。这一内容是将枯燥的春天植物生长的知识介绍置于富有情趣的童话式的对话之中,而这些植物知识的搜集早在学习第一二课时就让学生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根据内容进行自我创作,等到上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同时这一对话内容又正好是本课随堂练中的一个填空内容,这样的童话式对话既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又将自己搜集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使之前的搜集准备、知识拓展与后面的将知识运用于写话创作和交流展示有机地整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地迁移,降低了难度、丰富了语言、激发了兴趣。在学生的写话中出现了富有童话色彩的语句:如“笋芽儿!我是美丽的牡丹花,我穿着粉红色的公主裙”、“笋芽儿!让我们一起把春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吧!”、“我盛开的花朵就象是小朋友的笑脸”、“笋芽儿!我们交个朋友吧!”、“笋芽儿!让我们快点长大给人们送去换了吧!”“我是杜鹃花,满山遍野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等等。而在随堂练的填空中学生也写的丰富有趣,如“笋芽儿祝你快快长大”、“笋芽儿我们一起唱歌吧”、“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多可爱地笋芽儿呀”、“我又多了一个朋友”、“笋芽儿你真勇敢”、“笋芽儿你终于成功了”等等。我想这些激qing洋溢的语句除了来自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来自于这些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种宏观的调控下渐渐地得到提高。12345
   以上是本人在设计这堂课时的两点重要的教学意图。除了以上两点外,我在整堂课的许多教学细节中,都渗入了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例如追求和谐倾听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互相欣赏同桌的朗读,让学生互相帮助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学上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地有效互动,让学生合作进行朗读表演,让学生带领学生表演体会,学生绘画自己写的植物花卉,教师在教学中绘画笋芽儿和竹子。我还力求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有意识的通过回答问题、讨论评价交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不喜欢用好和坏这样的字眼来总结或评价一堂课,而是更喜欢用价值与否来思考一堂课,或许也应该像文中的竹子那样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还要看得深一些。如果这堂课能让学生情感体验的余波久久地回荡到今后的阅读之中,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一次加升,那么我想这就是我这堂课的价值所在!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6789.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