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有趣,有效。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做到有节奏,争取有感情。
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感情背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方案一:背古诗,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方案二:猜方言。假如教师的方言与学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并在不经意间渗透“乡音”,好玩又匠心独具。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
2.这首诗可能有些小朋友读过,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读题目。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并问:这个“偶”字,我们在哪里见过?(偶然、木偶、偶尔、偶像)
(2)读作者。
(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指导读好前鼻音“鬓”,了解“鬓毛”指的是耳朵旁边的头发;开火车读准“衰”,如果学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告诉学生现在统读“shuāi”。)
4.能正确读好每一个字,让我们再来练读整首诗,一定能读得字正腔圆,更加悦耳。(读诗)
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
1.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会读了,一首诗会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遇到,说不定就不熟悉了。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战?
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偶然   木偶    鬓毛    两鬓    衰老    衰落】
3.出示生字:【音   何   客】
(1)“小老师”带读这三个字。
(2)组词,给“何”字扩词。
[“何”在口语中使用少,不常见,组词可以起到强化作用。]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写的时候需要提醒注意什么?(“音”字注意上宽下窄中横长,间距匀称日形长;“客”字要注意撇捺舒展,口部稍小。)
(4)写字。认认真真描一个写两个。
(5)评价并改进。

三、猜测年龄,理解诗意
1.生字会认、会写,而且能把字写漂亮了,让我们把它送回诗句,再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读全诗)
 2.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小朋友能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真不简单。老师能不能提高要求?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好,请你猜一猜,诗人贺知章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是多少岁?(学生猜测年龄,教师板书。)
 3.猜,其实也要有根据,你不会说老师只有10岁,也肯定不会说我90岁吧?那么,贺知章到底几岁,黑板上哪个年龄可能最正确呢?请你用心地看一看课文115页,不要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一幅画面。找到一个理由,就做上一个记号。试试看,看你能找出几处依据来。
4.全班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句句落实,并以感情朗读来展现。)
◆ “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说明年纪小,“老大”说明年纪很大,说明至少50、60岁,而不会10、20岁。123
    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该会有多少感慨在心中啊!请你再读一读这行诗?
    这时候的读,我发现你变了,读得高低起伏,读得慢了,深沉了。谁再来试试?
我仿佛看到,诗人在摇着脑袋,说——(齐读)
◆ 乡音无改——“乡音”指的是家乡话;“乡音无改”说明他的家乡口音没有改变,即使离开了家乡,仍然很想念家乡,忘不掉。
  
是啊,对家乡的思念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深,越来越浓。读好“乡音无改”。
◆  鬓毛衰——“鬓毛”指的是什么地方?耳朵两边的头发;“衰”是指已经稀稀疏疏,有的都变白了。(可以联系插图)
    家乡的口音虽然没有改,但是人已经明显老了。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  插图——课文的插图,画着一个牵着马的老人。看图就知道他的年纪很大,背都有点驼了。
    看着这幅图,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长者,你最想朗读哪句诗?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就是“认识”。儿童都不认识,还把贺知章当作“客人”,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也说明他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孩子都没有见过。
    这里的“儿童”是不是就是指贺知章?(不是。指的是家乡的小孩,或许也可以是贺知章儿时的伙伴。)
◆ “。”——“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后的“。”,说明诗人不仅仅是引用原句,不是“笑问:‘客从何处来?’”,而是叙述,从中也能看出作者的身份,体会朗读的语气。

5.口语交际:“笑问客从何处来”
    孩子,遇到这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你会怎么问啊?(生问)你真有礼貌!为什么要笑眯眯地问,你从哪里读知道的?
[这里的口语交际,一是明确“笑问”,二是活化诗句,让诗句读来更可亲、更可感、更有味。]
6.小结:通过大家的发言、讨论,我们知道,贺知章的年纪应该很大了,是不是?到底多少岁呢?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贺知章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他30多岁离开家乡去做官,直到85岁才告老还乡。这时,他已经白发苍苍。】
(1)读介绍,问:诗人贺知章写这首诗可能多少岁?
(2)谁猜得最准?恭喜你,掌声鼓励!(请他吟诵《回乡偶书》)[这样的猜测和揭底,让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挑战,语文课堂仿佛成了一部“开心辞典”。]
(3)看了这段话,你还想说什么?
    一别就是50多年,离开家乡的时候是年青人,回来已经“鬓毛衰”。这50多年里,也许无数次梦回家乡,无数次凝神远望。可是,诗人为什么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像说话)
7.也许因为交通不方便,也许因为工作不允许,诗人一别就是50多年。终于年纪大了,终于能够回到家乡,你猜,作者会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背一背吗?
激动:五十多年了,多少回举头望明月,多少回低头思故乡。现在,终于告老还乡了,该有多激动啊!(背)
高兴:是啊,回到了做梦都想念的家乡,一定非常高兴的!
难过:离开时还是孩子,现在都成老头了,连孩子都不认识了,也许心里是有点难过。(背)
又高兴又难过:一直做梦都希望回到家乡,可是真的回来了,“我”怎么反倒变成客人呢?真是百感交集啊!(背)123
8.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齐诵)
四、了解诗人,拓展补充
1.那么有感情地背诵,知道诗人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偶”——偶然想到,“书”就是“写”;“偶书”——偶然写出的,随意写下来的。)
2.回到久别的家乡,贺知章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请看另外一首:
【                   回乡偶书(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补充:贺知章是浙江绍兴人,镜湖就在绍兴。贺知章告老还乡之后,皇帝把镜湖的一角送给他补贴家用,让他安度晚年。
4.在中国的历史上,贺知章是一位很特别的老人,因为他很长寿,因为他年纪那么大了还能平安地回到自己的老家,实在很难得。让我们在《回乡偶书》的背诵中记住这位老人,缅怀这位诗人。(齐诵)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6241.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