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不能去台湾】老师,为什么台湾小朋友不能来北京看雪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08-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
《看雪》,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12课。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那是在一堂语文课上,我和我的孩子们正在学习课文《看雪》。
这时,课文的学习快接近尾声了,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我请孩子们说说“如果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商讨。”
马上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连忙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为什么台湾的小朋友就不能来北京看雪呢?”
一听到他的问题,我心里一阵懊恼:这小家伙,我刚才讲了一大堆台湾和大陆的问题,看来他是一点儿也没听啊!我正想找话训斥他,谁知,教室里的“小麻雀们”开始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
“是呀,我们去北京可以坐飞机一下子到了,为什么台湾的小朋友就不能呢?”
“怎么不能呢?台湾的小朋友也可以和我们一样啊,坐飞机啊!”
“可是,我听我爷爷说,有个老爷爷,他自己在台湾,儿子孙子在我们这儿,他们都不能见面,多可怜啊!”
听到孩子们的议论,我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孩子们对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还是较为模糊的,无法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可见,光靠我的讲述,已是不够的了。怎么办?孩子们到底已经了解了多少有关知识?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能够深切体会祖国人民时刻盼望台湾回归的心愿?一个个疑问在我脑海中闪现。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寻找。
我连忙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谁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们静了下来。
小航举起了手:“老师,大概是xx不让他们来吧?”
听到这个答案,我心中一阵欢喜,似乎感觉到希望就在眼前,忙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爸爸告诉我的。他从电视上看来的。”
正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想要继续听学生的发言是不可能了。我马上设置悬念:“那是不是像小航说的那样呢?大家想知道吗?”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看来学生的情绪已经调动了。“好,明天,我们就来个‘关于台湾’的讨论会。今天回家去做些准备,收集一些资料,可以是台湾的风景、台湾的历史、台湾与我们大陆的关系等。”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教室,孩子们就涌了上来,给我瞧他们昨晚的“战果”。我一看,真不得了,五花八门:有台湾地图,有台湾的风景图片,有电脑下载的台湾历史,有剪下的报纸,更有父母帮助写的两岸关系。看来,孩子们收集得相当认真。当然,这次关于台湾的讨论会开得非常成功。孩子们从台湾的地理位置说起,自然环境把台湾从大陆分离,到历代侵略者的侵占,再到李登辉、xx的‘xx’,他们的每一份资料都诉说着: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的人们想回到大陆深受限制。孩子们从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了心中的疑问,自然地体会了文中老师和孩子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
【思考】
1、学生一开始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2、教师的这样处理方式好吗?
3、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引导?
【分析】123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情由可原的。二年级的孩子毕竟缺少历史、地理知识,他们对台湾与大陆的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更缺少“异乡”生活的体验。孩子生活经验告诉他们,“看雪、玩雪”那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他们无法体会台湾孩子那种迫切看雪的愿望。因此就有了提问这一幕。
“老师,为什么台湾小朋友不能来北京看雪?”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提问孩子的问题,更是所有孩子的问题。问题来自学生,是真问题。在案例中,教师并没有以惯常的方式来看待。而是利用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创造性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追问,从而激发起了全班学生的思考。老师非常自然地把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的问题转化为资源融入了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虽然在一个孩子的回答中结束,但教师并没有因此而终止教学。而是借此沟通课内外,创设了一个活动课“台湾大讨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其实阅读过程就是解决问题过程,孩子们在阅读、收集资料中,已经充分了解了台湾的历史、地理因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我们的课堂上师生的多向互动,使课堂呈现高度开放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多种类型信息得到交流,学生的各方面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充分地思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得课堂上常常出现不同的声音,经常发生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这一切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这些资源充满了整个课堂,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那么刚刚擦出的“火花”就会即刻消逝。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即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使之成为活的教育资源,让它擦出火花并熊熊燃烧起来。
那么,教师该如何来捕捉这些生成资源呢?
1、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走进课堂,有时难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回答不上来。其实这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估计不足。如案例中,教师认为“看雪”是一件极其容易理解的事,可教学最末,学生却提出了教师已经用一节课来感悟的问题。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学生的认知起点来把握教学,让学生来说已经知道的和困惑。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小舞台,展示学生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它知识,学得既轻松有趣,又丰富多彩。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及气氛,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地调控教学。例如本案例中,当学生提出了“老师,为什么台湾小朋友不能来北京看雪?教师并没有斥责这个孩子,而是关注了其他孩子的感受。在孩子们的窃窃交流中,教师发现这是孩子们共同的问题,为了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教师抓住课堂随机生成的信息,也将知识融入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中。
3、关注学生的创造灵感123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胡思乱想”,这往往源于学生思维的灵感,或许就是一种“奇思妙想”。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4、关注学生的“错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亦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教师如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发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案例中,教师原本认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孩子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一种体现。但此时教师更关注了这“错误” 问题出现的潜在原因,并且巧妙地挖掘其中的资源,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而恰恰是这些动态生成的因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我们教师要正确地捕捉和巧妙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的“富矿”。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5660.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