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4-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 )25( ),小猴子高98( )。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 )、小鸡身高10( )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评析:借助动物量身高的情景,唤醒学生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小猪、小鸡的身高引出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自然贴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二)认认毫米。
1.引入毫米。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评析:这一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毫米在交流中归纳新知。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快乐。]12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 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学生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导: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们是否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愿望呢?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13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