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浅谈应用题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1分钟计时赛,四个组分别做口算题,剥瓜子、卷铅笔、写生字比赛,使学生明确“单位时间内剥瓜子的粒数、做口算题道数、卷铅笔支数,写生字的个数,就是工作效率,在教学新课时,老师又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妈妈1天织毛衣线的两数”“老师一小时批改作业本数,工人叔叔1小时加工多少零件”等等生活素材,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二、开放式的处理: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属于数学问题的一种。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因素。开放性的应用题设计,可以给学生思维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设计开放性应用题。
1、条件开放:
  例如:小林和小红共做了15朵红花,小林做了多少朵红花,从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缺少条件,无从做起,但仔细分析,可得出:既然他们俩都做了红花,则每人至少做了一朵,又由于共做了15朵,说明一个人最多只能做14朵。于是问题转化为在自然数范围内,(   )+(   )=15来解决,得到14种可能的答案。
2、问题开放:
  问题开放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如在学完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后,出示这样一些信息: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让学生补充问题再解决:
①做这个铁皮桶需要多少铁皮? 
②如果用这张铁皮做一个长20厘米,高15厘米,宽16米的铁皮箱够不够?
③这个铁皮桶能装多少升的水?
④要在整个铁皮桶侧设计一张广告话,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⑤如果每平方分米的铁皮7.8千克,这些铁皮有多重?
不同问题的设计,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也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巩固旧知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3、策略开放
  策略开放是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例如:“鸡兔共有头18个,足60只,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这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每次我采用古老的解法是假设这18只都是兔或都是鸡,思路虽极巧,却总有些学生想不通:在教学中我从鸡有两只翅膀入手,如果鸡的翅膀也算脚,总共有多少只脚?18×4=72(脚),但题中翅膀不算脚,只有60只脚,应该有多少翅膀呢?72-60=12(只)12只翅膀是多少只鸡?学生一下便明白6只鸡。借助这一生活经验化难为易,解决了问题。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这类解题方法。
4、结论开放:
    结论开放是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在我教十一册教学中,复习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六年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这一问题抛出,刚开始学生想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好像又没有那么简单。经过一番议论与斟酌,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学生:36比20多1,36-20=16这是两个数量直接在比大小;反过来可以说20比36少16,
乙学生:36比20多4/5,我是这样想的,36比20多的部分占20的4/5,也就是说36比20多4/5;20比36少4∕9,20比36少的部分占36的4∕9,20比36少4∕9;
丙学生:36比20多80%,这是从百分率的角度提出的。
丁学生:老师,我发现了,4比5少多少,既可以是少具体的数量,也可以是少的分率或百分数。4比5少多少?简单的问题也挺复杂。至此,学生们恍然大悟的同时,我也达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策略性的指导
    《新课标》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标准中。而要解决好应用题,需要掌握一套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的策略。
        1、分析应用题策略:
应用题是把含有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实际问题,用文字或语言叙述出来,要求未知数量的题目,应用题的结构中无非就是条件和问题。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相关的逻辑联系与合理的数量关系,如何将题目中的条件信息理清楚,让题中数量关系一目了然,首先就必须对应用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梳理。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图表整理法、画线段图整理法、画简单示意图三种。对于归一、归总、求平均数等应用题,可以用图表整理,对于分数、行程、工程问题的应用题采用画线段图比较好,对于平面、立体图形问题的解决,宜采用画简单示意图比较直观。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527.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