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课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龄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情感基础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对话的过程,也是创造环境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的进行对话,关键在于平等。在课堂教学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境,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指他们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双方的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在对话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享受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教师既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奴隶”。要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教师应学会“屈尊”、“倾听”;而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消除自己的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建学生熟悉的课堂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从生活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用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不远,就在身边;数学就是生活中的事理;我们可以应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效益。因此,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就必须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1、教学材料生活化。生活中有许多材料是我们俯拾便是的数学教学资源。如用过的船票、机票、超市售货单据、银行存取单据等,不是可以在“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等章节中一展身手吗?还有我们每天阅读的报刊,也是一个丰富的数学资源库;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各种打折、赠送等的促销广告,各种商标、图形等,比比皆是。我们可以用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补充或替换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
  2、课堂情景生活化。一个充满生活氛围的数学课堂,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细胞的生长。因此,我们可以把生活的现场或片段剪辑用于教学中。如教学“销售中的盈亏”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准备好实物标上价格并打折现场模拟出售,探讨盈亏情况。这种生活的场景,学生熟悉而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像是生活中的玩,实质是数学中的学。学生们十分感兴趣,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三、构建成功喜悦的情感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以鼓励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其实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这是教师的正确评价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获得成功是一个人的需要之一,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树立其自信心的保障。鉴于此教学中要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此外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你的发现真了不起!”“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创意!” “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四、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达到国家数学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这既是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任务,同时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存在差异,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上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因此我们的教学只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去分类要求与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尤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要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后进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针对后进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适当采用小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各成员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围绕教师的提问进行交流。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即教师设计必答与抢答题,每位学生可以积极抢答,计入小组总分,积分最高为冠军。这一形式激进取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创新的统一。这既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所有学生获得最佳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念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各个角度出发,精心设置教学中的思维氛围,使学学学科的极大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数学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235.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