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实录|《可能性》教学实录及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04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例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用具:扑克牌,不同颜色的乒乓球,两个纸盒,六个学具盒,幻灯片。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玩扑克牌吗?老师这有四张牌,请认真观察看好了吗?(教师把牌翻过来,洗一洗牌)抽出一张你猜这张是什么牌?
生:红桃A。
师:你能确定吗?
生:能确定。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
生 :没有。
师:一定是红桃A吗?
生 :一定
师板书“一定”
师:为什么说的这么肯定?
生 :因为刚才老师让我们看的四张牌都是红桃A,所以老师无论拿哪张牌都是红桃A。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 :同意。
师:都是认真观察的好孩子。那我们来看看这张牌到底是不是红桃A?(实物展示)果然是红桃A。恭喜你们猜对了。
师:我再拿一张牌这张牌有没有可能是黑桃A?
生:不可能,因为老师这四张牌都是红桃A,所以不可能是黑桃A?
师:你能确定吗?
生 :确定。
师:板书“不可能”,那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什么牌?果然是一张红桃A。
师:老师这还有一套牌,(4张不同的A)请你认真观察,老师把牌翻过去,再洗一洗牌,我抽出一张谁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牌?
生 :方片A。
师:你能确定吗?
生 :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
生 :因为。老师刚才的四张牌是不同的,什么样的牌都有,所以就不能确定老师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牌。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来猜一猜,我手里是一张什么牌?
生 :红桃A。
师:确定吗?
生 :不确定。
师:不确定,应该怎么说呢?
生 :可能是红桃A。
师:板书“可能”
师:“一定”“不可能”“可能”是描述事物可能性的三种情况,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板书课题:可能性)其中“一定,不可能”是可以确定的,而可能是不确定的。
师:还想玩游戏吗?(老师做出非常6+1的手式)认识这个手势吗?
生 :非常6+1
师:对,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个节目,那么在非常6+1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环节,谁知道?
生 :砸金蛋
师:对,但老师这没有金蛋,我这有六个宝盒,分为两类,一类叫幸运宝盒,一类叫快乐宝盒,幸运宝盒有2个,快乐宝盒有4个,我想找几个同学到前面来抽宝盒,谁愿意来?
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
师:你想抽到什么宝盒?
生:快乐宝盒,因为我想得到快乐。
师:你认为你一定能抽到吗? 
生:有可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有两种宝盒,抽到哪种的可能性都有。
师:同学们预测一下,他抽到哪种宝盒的机率最大?
生1:快乐宝盒
生2:幸运宝盒
师:究竟能抽到哪种宝盒呢?答案马上揭晓。
生抽宝盒交给老师。
师:恭喜你心想事成,选中快乐宝盒,请你面向大家“微笑”一下。
现在剩下的这些宝盒,你认为都是什么宝盒呢?
生:3个快乐宝盒,2个幸运宝盒。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继续选宝盒?
(一生到前面来)
师:猜一猜他能选中哪种宝盒?
生:快乐宝盒。
师:一定是快乐宝盒吗?
生:不一定,有可能。
生:有可能是幸运宝盒
师:大家为什么不能确定呢?
生:因为剩下的宝盒既有幸运宝盒又有快乐宝盒所以不能确定。
师:同意他的说法么?
生:同意。
师:请你选宝盒。
生选后打开。
师:你很幸运,选种幸运宝盒,现在还剩下什么宝盒?
生:3个快乐宝盒1个幸运宝盒。
师:你能确定吗?
生:确定,一定是这样。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谁愿意继续到前面来选宝盒?
(一生到前面来)
师:你认为他能选中哪种宝盒?
生1:有可能选中快乐宝盒。
生2:有可能选中幸运宝盒。
师:选中哪种宝盒的机会大些呢?
生:快乐宝盒。
师:请你选宝盒。
生选宝盒并打开
师:恭喜你选中快乐宝盒,请你面向大家“大笑”
生做大笑动作
师:现在还剩下什么宝盒?
生:2个快乐宝盒,1个幸运宝盒。
师:观察仔细继续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
一生到前面来
师:你认为他能选中哪种宝盒?
生1:有可能选快乐宝盒。
生2:有可能选中幸运宝盒。
师:请你选择
生选择并打开。
师:祝贺你,你非常幸运,选中了幸运宝盒。
那么剩下的宝盒是什么宝盒呢?
生1:一定是快乐宝盒。
生2:一定是快乐宝盒。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为什么这么肯定呢?
生:因为两个幸运宝盒都被打开,所以剩下的就一定是快乐宝盒。
师:有道理,看来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
(选两名学生到前面来完成游戏,分别做出“冷笑”和“哭笑不得”的表情。)
师:看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就在领你们玩一个游戏,我需要两个助手,谁愿意到前面来,(把这两名学生的眼睛蒙上)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把一袋黄球放进1号盒子里,把一袋不同颜色的球放进2号盒子里),看清楚了吗?
生 :看清楚了。
师:(解开一名同学的纱巾)我想让这名同学一定摸出一个黄色的球,请你找出一个你最信任的朋友来告诉你到哪个盒子里去摸?12
生1:到1号盒里摸。
生 2:到1号盒里摸。
师:你能确定吗?
生 2:确定。
师:听了朋友们的话你来摸摸看。
生摸球展示给大家看
师:果然是黄色的球。再摸摸看,又是一个黄色的球,再摸摸,又是一个黄色的球,那么我想让你猜一猜,根据朋友们说的和你刚才摸球的结果,你觉得这1号盒子里的球有什么特点?
生 :我想这个盒子里一定都是黄色的球。
师:为什么?
生:一定摸出黄色的球,那只有都是黄色的球才能一定摸出黄色的球。
师:真是一个认真思考的孩子。请回吧!
师:这回该轮到你了,我想让你摸出一个蓝色的球,你准备找谁来帮忙告诉你呢?
生:我的朋友***。
生1:到2号盒子里摸,能摸出蓝色的球。
师:你能确定吗?
生1:不能确定。
师:他不能确定你一定能摸出蓝色的球,你再找一名同学帮帮你。
生:****同学。
师:好,你来告诉他应该到哪个盒子里去摸?
生2:还是到2号盒子里去摸。
师:你能确定他一定摸到蓝色球吗?
生2:不能确定,但有可能摸到蓝色球。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你猜猜这个盒子里的球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盒子里的球颜色不一,但一定有蓝色。
师: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来摸摸看。
生摸球。
师:你真幸运,一下就摸到了蓝色的球,你再摸摸。
生摸球展示给大家
师:让其他同学摸一摸。谢谢你的配合,请你回位。
师:现在我想问同学们有没有可能在一号盒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球?
生1:不可能。
生2: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在1号盒子里只有黄色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一个蓝色的球。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想在2号盒子里摸出一个红色的球,你觉得有可能吗?
生1:不可能
生2: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在2号盒子里没有红色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红色的球。
师:根据刚才咱们做的游戏,请你按要求涂一涂。拿出题卡。
(生按要求涂题卡)
师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涂。
师:刚才我们通过游戏知道了事情发生时出现的几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也存在这三种情况,老师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件事请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进行描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件事进行研究。(课件展示)
(学生研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一定”“不可能”“可能”并结合实际对一些事件进行了判断,判断的正确与否与我们的观察力,与我们的知识经验联系的非常紧密,因此,课后同学们要多看书,多积累经验,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的内容《可能性》,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事情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了解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是一定发生的。
这节课我想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玩中学的教学思想。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我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达到了。 
二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扑克牌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又以平时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非常6+1中砸金蛋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猜宝盒的活动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之后又让学生带着要求去摸球,进一步巩固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认识。 
三注意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又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件事让学生进行判断。
不足之处:
教学的梯度体现不明显。第2个游戏如果放在最后就会更好些,因为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的是教师,可能是我的经验有限,应变能力较差,学生表现的那么好,老师表扬鼓励的话不到位,没有一份奖品奖励给他们,这也是我以后要学习和注意的地方。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205.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