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小橘灯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一、重点段落分析(倒数四、五、六段)

这个片段先后写的是,小姑娘制作,分别时说的话,我提着走山路的感觉,全文的思想在这个片段中得到了升华。

写的制作过程,用了一个长句,写了一连串连续的动作,语气连贯紧凑,写出了小姑娘的心灵手巧,动作麻利。

小姑娘巧制送我,带有儿童的情趣。用我送的大橘子制成送我,这是在困苦的岁月中一个懂事的小姑娘表示一种心意的特殊方式。也正是这盏赋予这个故事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一段里有两个状语用得好,一个是“极其敏捷地”,既说明小姑娘怕耽误我赶路,又表现了她的灵巧。还有一个是“相对地”,说“把那小橘碗相对地穿起来”,怎么个穿法就说明白了。

小姑娘把递给“我”时说:“天黑了,路滑,这盏照你上山吧!”这是送的心意,完全是儿童的口吻,对人却十分体贴,小姑娘的心灵显得多么美好可爱。

写送别时的对话,用“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把“我”的话一概省去,把笔墨集中在小姑娘一个人身上,这使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写她的口气,说“又像安慰我似的”,八九岁的孩子反而安慰大人,写出了她的稚气与早熟。写她的话有三句,“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一定”二字,表示她坚定的信念,她坚信,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提灯走路的画面,着意在光线上作对比描写,一面是黑暗,一面是朦胧的橘红的光,在黑暗的反衬下,这一点朦胧的橘红的光,越发显得鲜艳突出。正像冰心自己说的:“一切的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的‘朦胧的橘红的光’,怎样冲破了阴沉和黑晴,使我感到眼前有‘无限的光明’。”

作者怀着激情赞颂“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抒发了光明就在前头的欣喜感情,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充分地开掘。

二、课文的含蓄美

这篇文章写得含蓄深刻,全部文字都是从正面描写小姑娘,写她的生活和家庭,对造成小姑娘家庭悲剧(父亲失踪,母亲病重,生活穷困)的社会并未直诉一个贬词,但字里行间,却渗透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

本来,除夕夜,正是欢庆团聚、喜气洋洋的日子。可这里,“天气越发阴沉”,浓雾迷茫,道路“歪斜不平”,没有一点活气。家里呢?“屋子很小很黑”,“妈妈闭着眼平躺着”,“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年夜饭是红薯稀饭……总之,没有鞭炮,没有佳肴,没有温暖,没有欢笑,有的只是弥漫着的穷困凄凉的气氛!透过这些描写,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都是由黑暗统治造成的。文末插叙部分,学生被抓、王春林失踪的交待,虽只淡淡一笔,却交待了造成这一悲惨事件的直接原因。“做人要直,做文要曲”,曲,即含蓄,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融于具体描写中,让读者去咀嚼,去回味,对照生活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从而最大限度地认识作品,理解作品。因为含蓄,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厚实。

三、生动、鲜明的小姑娘的形象

这篇文章中的小姑娘是作者倾注了全部感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文章是通过人物最富有特征的肖像、言行描写来表现性格的:她幼小、贫寒的外貌,让人心生怜爱;“我”与她的攀谈,让人觉得她懂事、可爱;“我”去她家里探访,她沉静有礼地接待;她乐观地“笑”谈那寒酸的年夜饭;她熟练、敏捷地制作;她热情地送客;特别是她对未来的信心……这一切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小姑娘美好的性格——懂事、热忱、镇定、勇敢、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让人不由地对她心生敬意,心生爱意。

文章中小姑娘的言行是通过“我”的观察表现出来的,而“我”的感受又伴随着对小姑娘的描写逐步流露。“我”的感情伴随着对小姑娘的了解而不断升华,这些感受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可爱、心灵的美好。 

四、文中“我”的艺术形象

1.“我”是同情劳动人民处境的知识分子,这从“我”热情帮助小姑娘打电话,亲自到小姑娘家探望,并给病人买橘子可以看出。

2.“我”在黑暗的时代,曾经因看不到光明而苦恼,但受小姑娘的影响,“我”变得坚定起来,勇敢起来,“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五、课文的对比艺术

《》一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朴素清新的语言隽水含蓄,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

1.小姑娘弱小的外貌与高贵的精神。最初“我”见到的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非但貌不惊人,而且简直有点寒伧。然而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话时竟安慰“我”似的,显得很镇定,做时“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表现得非常伶俐,最后送“我”走时“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按到我的手上”说“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反映了她乐观的品质。

2.对红薯稀饭的珍爱与对甘甜橘子的淡漠。当“我”问她“这锅里是什么”时,“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从笑的神态不难看出,即使是红薯稀饭也是不易享受的。然而,当“我”带去甘甜的橘子时,“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慢慢地从橘皮果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红薯稀饭都难吃上,而把橘部给了生,病的母亲,这是多么需要自制力啊!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们窥见了小姑娘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

3.凄凉的现实与温暖的人情。“这屋子很小很黑”,家境贫寒;“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母亲病重。然而,小炭炉上面的小沙锅微微冒着热气;小姑娘微笑着欢迎“我”;给“我”让座,自己蹲在一旁,热情地招待“我”;说话时叫“我”放心的亲切安慰,又使“我”感到温暖。一个小姑娘能把清苦的家料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能面对困难友好热情地招待客人,足见其乐观的品质。这种对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4.反动派的腐败无能与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积极抗日救国,还加紧镇压革命志士,王春林的失踪就说明了这一点。但王春林并未因国民党的凶残就贪生怕死,而是勇敢地为进步学生送信。通过这一对比,交代了小姑娘性格形成的家庭、社会基础。多难的家庭,催她早熟;使她勇敢;追随革命的父亲教她乐观,给她信心。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5.沉闷压抑的黑暗与振奋人心的光明。文章一开始就讲仄仄的楼梯是“阴暗的”,天色是阴沉的,屋子小且黑,山路黑暗潮湿,山景浓雾迷茫。“黑暗”等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八次之多,读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诚然,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社会环境的写实。然而,令人欣慰、催人振奋的是的光恰如小姑娘的精神,正像一线光明、冲破了黑暗,增强了“我”追求光明的信念。作者不动声色地在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得文章含蓄深沉,精警得神,仔细咀嚼,其味无穷。

六、启发式提问教学方法建议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一、“”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

二、恰当地使用修饰词语。

三、复述有关部门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略。关于《》,作者指出:“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她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 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她的母亲受到追踪的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在这场事变中,这个小姑娘是镇定、勇敢、乐观的。”

想一想: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细致描写那只“”的用意是什么?小姑娘的品格使你受到哪些感染?

二、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推断,解释下边加横线的词语(具体略)

三、理解·分析

1.面对家庭不幸的遭遇,小姑娘哪些言行表现出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

2.课文用“”作标题,着重描写了,象征什么?这对表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四、揣摩·运用

从下边的描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生活在饥寒交迫中,说说加点的修饰词语的作用。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 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五、假如删去下边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表达效果会受到什么影响?

1.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2.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一我们的年夜饭。”

3.“[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六、揣摩下边的几句话,说说小姑娘此时的心理活动,说说两个“好”字的含义。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七、一句话或一段话,有时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但不能离开文章作架空的分析。

看看下边对一句话的几种理解,你认为哪种理解比较恰当?为什么?

这增脆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1.借.赞美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2.的光是微弱的,却能使人想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给人鼓舞。

3.从想到小姑娘,在那黑暗的时代,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是可贵的,给人鼓舞,使人看到光明。

4.这说明当时的革命力量虽然还不够强大,却能照亮前进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革命的前途是无限美好的。

八、积累·联想 (略)

九、复述是以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这就要消化、领会课文,学习句式、丰富词汇,并要自己组织语言。可以先列出提纲,按提纲复述。试复述这篇课文内容,力求简要、生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696.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