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原文】六、往事依依(苏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六、往事依依


于漪 


一、 教学目标 : 
1、 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 
二、 集体朗读课文。
三 、字词 :
1、注音: 

涟漪(        )徜徉(      )水浒(      ) 
水泊(      )停泊(      )浩淼(      ) 
歌咏(     )重读(     )阴晴雨晦(        ) 
镌刻(      )谆谆教导(       )绚丽(     ) 
2、解释造句: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               谆谆教导 

四、名句积累: 
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荫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五、 作业 : 

1、抄写字词 

2、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 

二、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 
三、教学过程 : 
1、 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4、设置问题情境: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5、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 :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明确:往事(板书) 
     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确:好处 ——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 
     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二: 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明确: 相同点 

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点: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三: 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 

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5、学生与老师对话: 
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话题二:全班交流 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注意: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6、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 《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 

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7、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 :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 
明确: 

 举例1: 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举例2: 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四、谈谈感想,自我评价:(教师稍加把握即可。) 

五、作业 : 

1、课后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六、教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586.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