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最后一课 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6-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
  2、难点:把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1、 作者简介
  都德,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4部短篇小说集。最为人们喜爱的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百万富翁》等,《最后一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 导语
  我们今天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最后一课》,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3、 补充交代故事背景
  这篇小说写的是普法战争中发生的故事。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这次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也率军向普鲁士投降了。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了,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最后一课”。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复述故事。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1——6段。
  阅读1—6段,考虑这么一个问题: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讨论交流、明确: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表现在经常迟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韩麦尔先生骂他,因为分词连一个也说不上来。他想就别上学了。不懂事表现在他听到画眉在唱歌,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现在急忙向学校跑去,对布告栏内贴出的布告也无心去看。
  四、指导学生学习第7—10段,思考问题。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1、学校一反常态地寂静;2、老师不同一般地温和;3、教师意外地穿着礼服;4、教室里竟然坐着许多镇上的人,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最后一课”。
  五、指导学生学习第11——16段。
提问: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上“最后”,这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而又愤慨的心情,他为再不能教法语课而沉痛,他为侵略者不准法国人学本国语言而愤慨。“最后”二字要读出沉重的证据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却又充满希望的心情,他为再不能上法语课而沉痛,他又为上好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而充满希望。123456789101112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他为再不能学法语而感到“心里万分难过”,他知道恨“那些坏家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这“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其次,他为过去没有认真学习而懊悔。过去对课本、对老师,他觉得“那么讨厌”,现在都像“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再次,他明白了老师穿礼服和镇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里的原因,他对老师产生了同情和敬意。总之,小弗郎士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这是因为这时他把自己与“祖”联系在一起了,是由于爱国的激情促成了他这些变化。
  第二教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指导学生学习第17—19段。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了哪些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关于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和“语言是钥匙”这两处,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明确:
  韩麦尔先生讲话的内容大致是:⑴宣布“最后一课”。⑵指出因循怠慢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批评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心。⑶指出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永远别忘了它。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因循怠慢的习性,批评他们不奋发、不争气,以致当了亡国奴。“亡了国……钥匙”,意思是如果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起爱国热情,就会为恢复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这些话,都反映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习第21段。
  提问: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明确:
  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两个联想:⑴字贴像小国旗。⑵鸽子叫声。第一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第二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3、指导学生学习第24—29段。
  提问:课文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悲愤心情和表现的?他为什么要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的一个手势结尾?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是这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心情和表现的:首先写钟声和号声响了,这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再写韩麦尔先生站了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写韩麦尔先生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是用手势表示这“最后一课”的结束。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个情节有深刻的意义。这几个字是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给他的学生们的临别赠言,也是这位爱国者的心声,是所有法国人民的心声。这一悲壮的行动,表达了一种坚定而崇高的信念:法兰西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因此,这几个字是这篇小说主题的升华。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口头练习
  把上习字课那段改为第三人称写法,再与原文比较一下,说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学生准备。
  2、提问检查。
  3、补充讲解:本文是从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气来写的。通过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既真实而具体地刻画了韩麦尔先生这位爱国者的动人形象,又表现了小弗郎士这位法国儿童在失去国士后精神世办的变化,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有力地表达了这篇小说的爱国主义的主题。小弗郎士的带有儿童的稚气的叙述,使读者感到特别亲切、真挚、动人。123456789101112
  三、小结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 正音释义:

  哽(gěng)               赚(zhuàn)钱            踱(duó)步        惩罚(chéng fá)

  祈祷(qí dǎo)            诧(chà)异             钥匙(yào shi)   郝叟(hǎo sǒu)

  挟(xié)着             强(qiǎng)迫             字帖(tiè)

  祈祷:信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惊奇。

  2. 文常: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他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著名的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他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3. 重点、难点:

  (1)《最后一课》表现人物性格有哪些方法?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活动逐步展示出来的。小说通过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既交待了时代背景又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文章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的地方还有很多都贯穿了爱国主义这根红线。此外文章还写了韩麦尔先生的外貌,着重写了他的衣着“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重视和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最后一课》怎样描写小弗郎士的?

  《最后一课》多次对小弗郎士的心理进行描写,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想逃学——约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剥夺学法语的权利——懊悔没能好好学法语——专心听讲。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前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师,这种感情的变化来自韩麦尔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也来自小镇上的人们对小弗郎士无声的教育。透过小弗郎士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人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 重点语句的理解

  阅读下列几段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文字,回答问题。

  (1)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这是什么描写?为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

  解答:这是对人物的服饰描写(也叫衣着的描写,都属于外貌描写中的一部分)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123456789101112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含义?)

  解答: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掌握祖国语言的重要性。“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语。

  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解答:钟声、号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时间到了,从此将和法语告别。“惨白”是内心痛苦的表情,是对失去祖国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国而痛苦的心情。“觉得……高大”是对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头*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举止和表情?)

  解答:先生的举止(动作描写)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表情(神态描写)表明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谓破,就是解释或补充说明。所谓折,就是语意转换递进,跳跃或转折,说话意思中断,引申出有声音延长,副标题的前后等。

  例句: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解释说明)

  (2)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解释说明)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声音延长,说未说完)

  (4)“散学了,——你们走吧。”(话题转换)

  学法建议

  首先,通读全文和阅读课文预习提示及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和全文大意。

  第二,再过细精读课文,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别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第三,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注意作品写了哪些“异常”、“反常”的现象,注意理解课文中描写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有关重要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代表作,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1870年7月19日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统一,巩固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摆脱内政危机而发动的。结果法军惨败,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军投降。此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法国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和约,赔款五十亿法郎,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普鲁士。从此这两个地区的法国人民沦为亡国奴。本文反映的就是国土沦丧后,当地人民在普鲁士侵略者强行禁止开法语课时,所表现出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123456789101112
  作者把故事安排在沦陷区里的一个小镇上,写的是一个小学校的一堂课,主人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厚,文章也更富有感染力,以至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踱 ( )  挟 ( )  郝叟( )
  捂 ( )  懊悔( )  惩罚( )
  赚钱( )  钥匙( )  祈祷( )
  哽 ( )  督学( )  膝头( )
  2、查字典辨析多音多义字:
   ┍     ┍     ┍
  帖┤    强┤    结┤
   ┕     ┕     ┕

  二、解释词语:
  宛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本文中的意思是②。
  诧异:惊奇。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三、本文内容
  (一)关于课题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关于本文人物
  韩麦尔先生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从地位看,他担任最后一课的教学工作,精心安排了语法、习字、历史等课内容,在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了他,这最后一课就不存在了。从作者意图看,主要从他身上体现爱国主义的伟大感情。作者从服装、动作、表情,特别是极富感情色彩、含意深刻的语言,多方位地刻画他。而小弗郎士仅是个线索人物,一切都是透过他的眼看、耳听来写的。作者主要写他的心理变化,表现他在爱国感情的感召下不断觉悟成熟。他的变化完全是来说明最后一课的教育作用,来烘托、陪衬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如果缺了小弗郎士,最后一课照样进行,而缺了韩麦尔先生却没有了最后一课。
  (三)关于故事情节
  1、本文情节简单但很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主题动人。爱国主义感情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崇高伟大的感情,极易感动人。
  选材集中,角度新颖。反对异国统治、热爱祖国是一个重大题材,而作者却不写普法战争全貌,也不写法国社会形势,只选了一个小学校里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来写,时间集中、矛盾鲜明,概括力强。表面上是教法语还是教德语的事,实际是爱国还是投降的严肃问题。表面上是教师、学生和沦陷前的镇长、邮递员及村民来上最后一课,实际上他们所代表的是法国各阶层人民。因此,虽只一节课,但却精彩地反映了法国人民反抗异国统治的整个事件。爱国感情最常见的是表现在对侵略者的仇恨上,而此文作者却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这个角度上来表现爱国感情,很新颖。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是浓缩的对祖国的爱。
  文章的起笔和收笔都很适当,恰到好处。写一堂课从何处下笔?作者选了小弗郎士不愿上学并迟到做起点。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一下子就提出了矛盾,他将怎样上这最后一课?结果会如何?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②舍弃了接到通知后老师的心情,怎么准备这最后一课以及清早大家进教室等繁琐的过程,使文章紧凑,省笔。结尾就在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的高潮中结束。用韩麦尔先生悲痛的身影及身后黑板上醒目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组成一幅永不屈服的图画,留给人回味的余地。123456789101112
  2、理解下列句子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是写景:一是鸟鸣林绿的美景;另一个是异国占领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因此尽管风和日丽,并不给人轻快的美感,反而使人沉重压抑。这笔景物描写使故事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剧气氛。第二句话是写“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无忧无虑、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灾难。 这是为后边写他觉悟成熟做铺垫,以显示最后一课的巨大教育作用。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表现觉悟了的小弗郎士强烈的要学好祖国语言的欲望。
  ③“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这最后一课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赞美所反映出的对祖国的爱,对学生们语重心长的告诫;村民前来听课的动人情景;亡了国的人不准学祖国语言的羞辱,这些都是他永远忘不了的。
  ④“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韩麦尔先生由于痛苦和悲愤,话断断续续地说不出来。如果说出来,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见你们了。”“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要永远做真正的法兰西人。”
  ⑤“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四)这篇小说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意思的?
  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作者通过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天气暖和、晴朗,画眉鸟在林边宛转歌唱,普鲁士士兵在操练,布告牌前站着许多人。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沉闷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美好的国土沦丧,法兰西民族遭遇不幸;②格外安静的教室,身穿礼服、神色庄严的老师,用颤抖的手翻着破旧的初级课本的镇上的人们,这一切说明人们内心极度悲愤,并说明法国人民不甘被奴役,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深挚的眷恋与热爱;③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贯穿全文始终。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中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对课本,对老师恋恋不舍——明白了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意义——理解老师,仇恨侵略者;④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个普普通通的祖国语言(母语)教师的职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123456789101112

  例题分析

  例1、“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      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思路分析:结尾含义深刻的语言使主题得到深化。由行为看到人物的思想情感。

  答案:

    表现韩麦尔先生在今天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

之中。

  例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在今天这次课上“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这堂课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法语课之一。

  b、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镇上许多人都来听课,从前的镇长也来了。

  c、因为明天韩麦尔先生就退休了。

  d、韩麦尔先生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思路分析: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去剖析,可以找出正确的选项。

  答案:d

《最后一课》

  一、选择题(80分)
  1、下列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诧异(chà)  惩罚(chěng) 郝叟(sǒu)
  b、哽咽(gěng)  要挟(xié)  膝头(qī)
  c、祈祷(qǐ)   柏林(bó)   踱方步(duó)
  d、气氛(fēn)  挨打(ái)   邮递员(yóu)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钥匙 懊悔 宛转 督学
  b、懊悔 纪念 紫藤 暄闹
  c、磨损 歉钱 视察 糊涂
  d、遛冰 耐心 忠诚 忧愁

  3、多音多义字按所给读音组词完全正确的是( )
  a、杆gān  旗杆 栏杆 铁杆 笔杆
  b、帖tiē  妥帖 请帖 碑帖 字帖
  c、强qiǎng 强迫 勉强 强求 强词夺理
  d、塞sè   堵塞 阻塞 要塞 闭塞

  4、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二、填空题(20分)
  5、《最后一课》的体裁是 (           ),作者 (           ),是 (           )国作家。课文中着力塑造了 (        ) 先生和 (            )两个主要人物。

参 考 答 案

  一、
  1、
  答 案:d
  知识点:字音,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a项中“惩罚”的“惩”应读二声;b项中“膝头”的“膝”应读xī;c项中“祈祷”的“祈”应读二声。d项正确,“气氛”的“氛”和“邮递员”的“邮”的读音需要注意。
  2、
  答 案:a
  知识点:字形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123456789101112
  b项中“喧闹”的“喧”要和形似字“暄”区别开来,“暄”的意思是“太阳的温暖”或“松软、松散”,可组词为“寒暄”或“暄土”等;c项中“赚钱”的“赚”注意与形似字“道歉”的“歉”区别;d项中“溜冰”的“溜”要和形似字“遛鸟”的“遛”区别开来。a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婉转”与“宛转”通用。
  3、
  答 案:c
  知识点:多音多义字。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多义字的掌握。
  a项中“铁杆”和“笔杆”的“杆”应读三声;b项中“请帖”的“帖”应读三声,“碑帖、字帖”的“帖”应读四声;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ài。
  4、
  答 案:c
  知识点:修辞方法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掌握。
  c项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其他三项运用的修辞方法都是比喻。
  二、
  5、
  答 案:小说 都德 法 韩麦尔 小弗郎士
  知识点:掌握作家作品。
  解 析: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

中 考 解 析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渊博  开恳  声名狼藉   b、辩论  悲恸  穿流不息
  c、蹊跷  和谐  雍容典雅   d、缄默  佳肴  甜言密语
  【考点】
:字形
  【分析】:答案为c项。a项中“开恳”的“恳”应写为“垦”,“开垦”是“开辟荒地”的意思,故为“土”字底。b项中“川流不息”的含义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所以应写为“川”,“河流”的意思。d项中“甜言密语”应写为“甜言蜜语”。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b、《敕勒歌》和《木兰诗》都选自《乐府诗集》。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d、《背影》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a项。小说《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作者都德不是德国作家,而是法国作家。
  3、下面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杜甫被称为“诗仙”,李白被称为“诗圣”,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b、《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出师表》的“表”都是我国古代的文体。
  c、《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写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收在小说集《彷徨》中。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的莫泊桑。123456789101112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b项。a项表述有误,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之一,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c项的说法不正确,《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写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收在小说集《呐喊》中,而不是《彷徨》;d项的说法有误,《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也是法国的作家。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考查分析人物行动与心理描写的作用。
  【分析】:答案: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不会由现象看本质。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仔细推敲语言所含的哲理,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和人物行动〔把职业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由行动看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的走过来:“爸,我想跟你请教个问题。”“什么问题?说吧。”“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条件的确挺差,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5、小说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b、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6、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马市长”和“马市长的女儿”中选择填空)
  参考答案:
  答案:5、a  6、马市长
  知识点:分析对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要正确解答描写人物的方法,必须清楚描写人物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否则便会有答成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的可能。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悠闲”、“顿时收敛了笑容”是对马市长的神态描写;“品茶”、“放下手中的茶杯”是对马市长的行动描写;另外还有三句对马市长的语言描写。小说的主题是批判某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对人马列主义,对己个人主义的思想,此外“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一。123456789101112
  一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从马市长身上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所以马市长是小说的主人公。

震撼人心的一课

――《最后一课》

山西 李国涛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留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终身印象。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篇作品给我的震撼力量。抗战时,我还是小孩子,在沦陷区生活。我体会过做亡国奴的痛苦和耻辱。我在4o年代读中学时,在教科书上读到这一篇。后来,我在英语课本上又读到一次,事过50多年,我也还记得题目是《the last lesson》可见这篇作品早已是著名的好教材,是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记得我读的中文教材是胡适先生译的。后来又想,胡先生不精于法文,他不会从法文翻译,难道从英语转译吗?请一位学者查看,果然胡适曾译此篇。那么,我的记忆不错,我是从教本上读过两次的。另外我再说,以儿童的视角写的短篇小说,再也没有哪一篇比《最后一课》更使我感动的了。当然,在中外的众多同类小说中,不乏佳作,还有不少感人的、催人泪下的小说或者电影电视。我们有《小英雄雨来》,有《小兵张嘎》和《鸡毛信》;前苏联的作品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有些虽然不是以儿童的视角写出的,但也是以少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开始一段)的视角写的。这些作品写青少年的机智勇敢,出生入死,甚为动人。它们也写出青少年的幼稚和成长过程,塑造出英雄人物,自有其妙处。不过,那些作品都是在一个长的或稍长的过程里展开人物的活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面对敌人,进行斗争时的行为。而《最后一课》不同。它短小,是最典型的短篇小说。它只写一堂语文课。著名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割让给普鲁土。普鲁土侵占了法兰西的土地、村镇,人民的生活秩序都归他们统治。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小弗郎士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小弗郎士同一切贪玩的孩子一样,不爱上课,不喜学习。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去上学,依然迟到,心神不宁地等待着接受训斥。但是,一切与他的期待相反,一切都又那么出人意外,不可理解。课堂上的一切都与他常见的不一样。从老师的神情(这是小说里写得最重的一笔,大部分的感情变化都是由此而出)到村民自觉来听课的神情,使得小弗郎土渐渐明白了生活中发生的真正变化,和这变化的意义。于是小弗郎士觉悟了,悔恨、惭愧和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升腾起来,他的心里永远地、深深地印上了:法兰西万岁!
  最后一课上的是法语课,也就是法国儿童的国文课或语文课。这是小说家精心的安排。请想一下,如果上的是算术课或英语课,那就写不出如此的效果了吧。因为普鲁士军方的命令到了,从明天起不许再上法语课,而改上德语课。这对法国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耻辱,对学生如此,对每一个法国人都是如此。请注意,这里有一个悬念的使用。先写在镇公所门口有人围着布告牌看,小弗郎士只想:又出了什么事?匆匆而过。到课堂上,上了半节课,小弗郎土才闹清楚:“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就是再不许学法文了。所以韩麦尔老师说,法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那是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语言的共同感受。我们对中文也是这样感觉的,它如此美妙,也如此精确、简洁,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深厚的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以前有人说中文不能在电脑上使用,现在人们说中文最宜于应用于电脑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对中文怀有最深厚的感情,中文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同在的。在东南亚的某些国家里,曾有过迫害华侨的事件,其做法之一就是禁止在公开场合使用中文。华侨反抗,他们以为不忘故国的首要事情就是让子孙后代不忘中文,会用中文。所以他们集资花钱办中文学校,使下一代人不忘中文。这是许多地方华侨的毕生心事。没有自己的语言,这算什么中国人呢?这是最不可改变的民族感情了。我听到去过东南亚的作家讲,在那里参加华文文学聚会,与会人们是带着神圣、崇敬、虔诚的情绪而来的,使人非常感动。我们可以说韩麦尔老师谈法语之美,主要表达的是爱国之情,而不是科学的论断。应当说,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尤其是古老的文明的民族语言。德文也是在历史上有贡献的语言,但是对于受普鲁土压迫的法国人来说,那是不堪忍受的语言。我记起我在沦陷区读书时,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学习日本文。必学,不学不行,那是奴化教育的一种。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反感,学生不愿学。那时候会日文的中国人不多,有一些也去干别的事去了。所以一般是日本人来教。也不知是些什么人,中国话也讲不了,就教起来。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当时不过十三四岁,因为回答日语不合格,被那个日本人打了重重的一个耳光,他的脸当时就有五个手指印。同学们都非常难过。我想这种情绪,在小说里的小弗郎土也会有的,每个法国学生都会有。当然,也许那将是另一篇小说的题材。123456789101112
  这篇小说只写课堂上的故事,当然没有血,只有泪。但是一个国家、民族,被占领、征服以后,不会不流血的。近来我们读到抗日战争中的南jing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半个月里,杀了几十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在苏联、法国、波兰,也是如此。我们读的这篇小说里,没有写到这些,这只是选材的问题。它感动读者的力量是一样的;它激起读者的爱国感情是一样的。至于选取什么题材,那是由作家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特点共同决定的。作家都德是参加过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有生活经验,但他只选了这一点小事来写。近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都德的《磨坊书札》,那是他的成名作(1866年),轻松可爱的散文。那是他的风格。

  练习反馈

 a

  1.辨字拼音组词。

  ①     ②      ③       ④      

  2.找出下面句中用错的字并改正。

  ①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炼。

  ②他们为了多嫌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②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4.选词填空。

  ①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a.考察      b.视察     c.巡视     d.参观

  ②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讲解过。

  a.尽心      b.细心     c.耐心     d.用心

  5.为下面句子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虚词。

  天啊,________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________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a.不但  而且    b.如果  那么    c.因为  所以    d.即使  也

  6.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b.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c.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上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7.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练习题参考答案:

a组答案

  1.①wǔ捂住  wù焐热    ②xuān喧哗  xuàn渲染    ③tuī推动  tān摊开   ④tiè字贴  tiē贴切

  2.①炼(练)         ②嫌(赚)

  3.①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②觉得十分奇怪

  4.①b  ②b c

  5.b

  6.c(a.拟人,b.反问,c.“好像”表揣摩语气,d.比喻)

  7.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123456789101112

 

b组

  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重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怕先生骂→想去玩→管住自己→忧虑→脸红→心慌→稍平静→吃惊诧异→难过→恨侵略者→懊悔→依恋→难受→专心→嘲笑侵略者→崇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7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2.为加线字注音。

  ①祈祷     ②哽住了

  3.“然后他呆在那儿”句中“呆”能否换成“待”?为什么?

  4.所选的文字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所选的文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极度痛苦的心情?

  6.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7.“散学了,——你们去吧。”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这是韩麦尔在做手势的同时所说的话。

  b. 这是韩麦尔在做手势之后所说的话。

  c. 这是对韩麦尔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的解释和说明。

  d.这是韩麦尔开始不想说话,后来又不得不说的话。

b组答案

  1.略(在认真阅读课文中细心体会)

  2.①qí  ②gěng

  3.不能调换。“待”是“停留”的意思,“呆”是“发愣”的意思,换成“待”不能表现出韩麦尔痛苦的心情。

  4.推进情节发展,渲染气氛。

  5.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6.小弗郎士感到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还是一位爱国志士,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感到他形象高大了。

  7.c(因为韩麦尔先生痛苦得说不出话了)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3029.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