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_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1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2、学习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3、学习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探究】
1.XX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请看图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原始人类 体质特征 制造工具 用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   )
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血缘关系的结合       ②工具简陋粗糙 
③人们头脑简单         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
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
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
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                                (   )
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新课 标 第一 网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考古学家说,曾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么粗,一头是锋利的针尖,另一头是针眼,整个骨针都很光滑。通过这枚骨针,我们可以推知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哪些情况?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知道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课文的图片,从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
2、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学习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10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特征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所在地区  
粮食品种  
住房样式  
【课堂探究】
1、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①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处于__________时代。②主要从事_______生产,还饲养家畜,兼营捕渔、采集、狩猎。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_(上述史实得出结论: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国家;半坡遗址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③都过着_________或半定居的生活。⑤都懂得制造陶器。
2、半坡人、河姆渡人与北京人的不同生活
 北   京  人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劳动工具  
劳动方式  
食物  123456789101112
活动区  
住所  
生活器皿  
外貌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时间大约为                      (   )
a.五六千年前     b.六七千年前    c.八千年前   d.四五千年前
2、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   )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3、能用稻米做饭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下列关于南方农耕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b.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适宜水稻作物的耕种
c.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d.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5、 促使原始人定居下来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学会了建造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业
6、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二、非选择题
下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以及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123456789101112

图一                                           图二
(1)请根据图一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

(2)请根据图二回答这些动物与半坡原始居民有什么关系?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2、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相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都能饲养家畜
③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种植粟和蔬菜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右图是在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名字叫做“鱼纹彩陶
盆”,请你根据这个彩陶盆反映的历史信息,推断出当时人
是怎样生活的?(至少找出2条信息)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知道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学习重点: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认识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3、学习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14页“黄帝与炎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炎帝与黄帝
距今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以            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又在“           ”展开大战。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            族的主体。他们则被尊奉为_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尧舜禅让”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2、尧舜“禅让”
黄帝之后过了很久,        、      、      先后通过_________制度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大禹治水”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3、大禹治水
禹采用          为主、        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从此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禹声明远播,被称为“           ”。123456789101112

【课堂探究】
   1、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
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 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 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3) 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

3、温故知新: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2、如果我们到西安拜谒(yè)黄帝陵,你认为我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3、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123456789101112
a.黄帝          b.尧             c.舜              d.禹
二、非选择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2)“平定蚩尤乱”后,黄帝和炎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了什么大战?

(3)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他所采取了何种方法?

(2)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归纳夏朝、商朝灭亡原因相同之处,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3、学习难点: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课前预习】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2页“`家天下'的夏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3页“商汤灭夏”和25-26页“武王伐纣”两个子目的内容,找出每个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课堂探究】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你认为历史上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你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明朝123456789101112
2、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3、右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   )
a.是一种体育活动                  b.奴隶地位低下
c.夏桀残暴无道                    d.没有交通工具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5、同学们看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阪泉之战        b.盘庚迁殷      c.牧野之战       d.商汤灭夏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夏桀自比太阳,民众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二:《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曾囚西伯昌(周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贵族比干以谏被剖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夏朝和商朝灭亡原因有何相似之处?
2.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材料一:“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伯)益干启位而启杀之。”
——《竹书纪年》
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推选尧舜成为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从材料三可看到与尧舜相比,启成为首领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学会细致观察课文的图片,从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
2、学习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学习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123456789101112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8-32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请同学们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授予某个诸侯,称为“_________________”,由诸侯管理_________________。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___,保卫_________________。
2、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分明,划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划分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
3、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看下图,说一说西周社会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度
2、关于西周的分封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周王分封给诸侯的土地归诸侯所有
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
c.诸侯因为政绩突出而得到周天子的分封
d.诸侯与周天子相互对峙
3、夏商西周时期,毫无人身自由的是                                    (   )
a.士               b.诸侯             c.平民           d.奴隶
4、实行分封制是在                                                    (   )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朝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传》  123456789101112
(原文大意: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为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注:祀:祭祀。  戎: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反映了西周什么社会制度?

2.根据材料二,夏商西周国家统治者为什么非常重视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                              (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2、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  )
a.征服更多的地方                      b.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c.建立起许多的诸侯国                  d.使诸侯朝见天子
3、以下关于夏商西周国家,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
①军队             ②刑法           ③兴办教育         ④礼仪教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回答:
1、材料一说明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分赐土地多少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3、材料二对诸侯作了哪些法律规定?此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123456789101112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能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
2、学习重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学习难点: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
2、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越的地理环境
 
3、齐桓公争霸的条件  任用__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提出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7-38页“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4、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民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认为呢?

2、四百多年间,由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诸侯锐减到战国时期的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你能预测战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吗?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不包括                                       (   )
a.发展经济        b.尊王攘夷        c.改革内政        d.卧薪尝胆
3、问鼎中原的诸侯国是                                                 (   )123456789101112
a.楚国           b.晋国           c.秦国           d.齐国
4、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有关的人物是                                  (   )
a.晋文公          b. 吴王夫差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5、在春秋五霸中,霸业没有成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6、战国七雄”中位于东方的是                                            (   )
a.赵国           b.秦国           c.齐国           d.燕国
7、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不断。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b、选做题
一、非选择题
史海拾贝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请列举五个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成语,并简要叙述其中一个成语的历史典故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分析“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出现原因;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123456789101112
2、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学习难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预习】
请认真阅读教材41—42页“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两部分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是在              时期。

请认真阅读教材43—44页“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 看下图,说一说铁器牛耕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变革?

2. 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 奴隶消极殆工
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奖励耕织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二、非选择题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 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 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③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01.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