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3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解
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
“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理解分析认识升华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观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民族自豪感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成就,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 两汉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两汉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各出现了什么局面?(启发学生回答)
  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
  2、过渡讲解: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指导学生阅读66-67页“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和“动脑筋”内容,思考回答: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
  a、汉武帝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变态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
  b、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教师接着指导学生根据67页“汉代牛耕图”和“耧车”图,回答:
  a、牛耕在什么时候出现?(春秋后期,那时要用三个人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
  b、西汉的牛耕有了什么进步?(已装上“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提高了效率。)
  1.1 耧车起了什么作用?(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1.2 当时农作物品种怎样分布?(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广泛种桑麻。)
  3、教师过渡讲解:随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欲知其究竟,请阅读67-68页“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组织学生结合彩图20“西汉锦袍”和67页“马王堆素纱衣”、68页“文献资料·后汉书摘录”以及37页“自由阅读卡·铁氏三兄弟”和70页“自由阅读卡·汉代炒钢法”,讨论回答问题:西汉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地表现在哪些行业?有哪些成就领先于世界?
  a、丝织业,使用提花机,产品精美,为外国人叹服。
  b、钢铁冶炼业,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炒钢技术是在西汉中期发明的,欧洲到18世纪中期才会使用它。
  2、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你怎样看待日本发现“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件事?
  a、史书的记载与真实的文物完全一致,说明了我国的历史书籍具有极高的可信度。12
  b、可以肯定,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3、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探究2·找一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犁壁、耧车、水排、炒钢法等。)
  4、过渡讲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而商业的繁荣集中反映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请看68页“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让学生根据69页“动脑筋”:你怎样看待两汉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
  a、有些是对的。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民宅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保护环境。
  b、有些是错的。如,限制市场贸易的时间,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指导学生观看69页“长安平面图”和“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长安的宫殿是哪两座?(未央宫、长乐宫)
  b、它们的面积大约占了全城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一)
  c、长安的街道有什么特点?(笔直宽阔,两旁绿树成荫,还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d、长安的商业区叫什么?(东市、西市)
  e、它们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了起来?(汉朝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所以不把商业区设在市中心。用墙围起来,是为了严格管理。)
  3、学生讨论回答:汉武帝怎样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a、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b、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按纲要信号讲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填写“汉朝主要经济成就”表:
农业
手工业
水利(治黄河)
工具
耕作
作物
丝织
冶铁
汉武帝
汉明帝(王景)
犁壁
耧车
二牛抬杠法
水稻、小麦
桑麻
提花机
素纱衣
水排(杜诗)
炒钢法
  3、学生当堂完成64页“练一练”:应选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4、布置课后作业:新学案43页[自我测评](必答);新学案90——92页[一、单项选择]6、9、14、16、17、19页(必答);[四、想一想]和[五、知史识图](选答其中一题)。
  5、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881.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