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等基础知识;培养用历史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用表演、虚拟辩论等语言形式表述历史,批判吸收传统思想文化,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儒、道、法三家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的个人素质和团队精神。
  〖教学分析〗
  知识掌握状况  历史课已学过《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两课,对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心理特征  虽然说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但仍然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教材处理〗
  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并参考深圳市东湖中学胡江平的教案,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 
  1、将“孔子”一目分为“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两部分。
  2、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在该子目中主要介绍“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简略增加“老子”的内容,删去墨家部分。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空间。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 的背景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再者,原课文开篇就直接提出孔子,显得突兀,如有背景资料引入,将更能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学科特点,同时也便于联系学过的知识切入新课,但背景阐述要简略。
  关于老子只增加“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可,不必展开。因为在 “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
  根据课程标准,删去墨家内容属允许范围,并不会降低标准的要求。这样做的理由是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因为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很明确地区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区别。在这节课中,阐述诸子百家内容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虚拟辩论活动,墨儒两家学说对立性不强,容易混淆,不利于虚拟辩论的开展,故删去。
  〖课型选定〗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
  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等。
  学生的活动形式:用分组在投影仪上选择题号的方式进行分析、表演、虚拟辩论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演练课件,印发有关孔子和百家争鸣的有关资料给学生。123
  2、学生预习课文与资料,熟悉孔子和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表演和虚拟辩论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步骤
  1、投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地图,演示本课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2、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争霸、七雄争雄,牛耕和铁器的广泛使用 引发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投影上演示。
  3、在投影上演示本课的教学活动方法,由第一组同学任意选择投影上的一个按钮,开始进行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   
  教师活动:指导一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并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教育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教师活动:指导一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孔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和虚拟辩论
  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以虚拟的学生在儒、法、道治国思想辩论会上的一些观点作为辩论对象,再现百家争鸣情境,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指导各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明白孔子的言论集中在《论语》一书中,他因此也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引导学生回答出《孟子》、《庄子》、《韩非子》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法制”,中央集权
  指导各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儒、法、道三家学派治理国家的主张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导三组学生进行虚拟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学生活动:共分为三组,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投影仪上事先设好的问题,分别进行虚拟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课堂小结:以一组同学对今天参加课堂活动的各组按百分制进行评分的办法进行。
  〖课外作业〗以一组同学做如下课外作业:《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我校校风建设的看法》
  教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虚拟辩论等形式充分体会和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历史及其内在原因。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识深度。非常有利于学生历史观、方法论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123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    d.庞涓
  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c.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下列古代文化典籍由孔子编订的是(  )
  a.《尚书》  b.《春秋》  c.《诗经》  d.《道德经》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①引文出自哪一本古书?此书中记录的是谁的学说?
    ②引文中包含着什么哲学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引文中的“子”指的是谁?
  ②上述引文包含了哪些有益的教育思想?
  四、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下图所画是什么人?
  ②说一说他的主要思想。
 

  答案:
  一、1.a 2.b 3.d 4.b
  二、1.ab 2.bc
  三、1.①《道德经》,记录的是老子的学说。②事物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2.①文中的“子”是指孔子。②孔子提倡要谦虚好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要学思结合。
  四、①孔子,名丘,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②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834.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