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_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九年级政治教案 2016-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课时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
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前布置自主探究题目:
☆关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中华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么?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齐唱歌曲《唱脸谱》,结合音乐课中学生们爱听乐唱的歌曲来导入,既可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又可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一:如数家珍
一提起中华文化,你立刻会想到什么?以小组竞答的形式开展,启发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文化”的场景之中。既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活动二:追踪溯源
说了那么多,那你可知道他们的来历?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是什么?请你说说你的理由?意在启发、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力量,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关链接:中华文化的表现。
活动三:观察与思考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和图片:
①站在XX年这个时间的点上,聆听wto渐行渐进的脚步,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今天,我们的同学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玩的是日本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耐克,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有唐老鸭,蜡笔小新、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怎么!?
②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店中,开心进餐的儿童的照片;12345678
③随着《大长今》等韩剧的热播,“哈韩”风劲刮;
④中法文化年、俄罗斯年的图片。
引发学生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门,民族文化将何去何从?是否会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文化的交融会不会消灭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只要我们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弘扬光大,那么,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多元文化的互相交融不仅不会消灭我们的本土文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改造的过程中使之强化,得到创新和发展。全球化的过程,应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发展、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活动四:守护精神家园
①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玷污中华文化的现象着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我们博大而精深的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可以“对广告文化的冷思考”为例,详见附录)
②鼓励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向来我国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大力宣扬我们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可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先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再请同学们说说,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教学中的困惑
关注人文性,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外来文化汹涌而来的今天,青少年学生正经历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激荡面前做出选择的问题,而且,相对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更能为追求新颖,追求个性的未成年学生所接纳,他们否认传统,漠视传统,也因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影响,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长需要。

第二课时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一些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不着意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12345678
2、学生的需要: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和现实的,外来和本土的,进步和落后的,积极和颓废的。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地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三、综合设计思路
活动一:民族魂——踏寻先烈足迹
1、你能踏寻先烈走过的足迹,说说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和他们
光辉的事迹吗?
2、鲁迅说“……,就是中国的脊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活动二、民族精神之我见  
——你知道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吗?
相关链接:
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
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活动三、民族精神我传承——我的理想我的选择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四、教学中的困惑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生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努力去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来感动、感染和激励学生,以利于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感悟
    1、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
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有学生和老师,有文本、授业和练习,有互动和生成……答案远远不止这些。
    “行万里路,历万端事,与读万卷书同等重要!”,生活如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读“有字书”与“无字书”唤醒并融合,将课内与课外的障壁洞穿并贯通。我们不能经常考虑“我们做到了什么”,而是要考虑“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
    一节好课,就是要经常反躬自问:“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吗?“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这意味着:必须运用自以为“非”的思维方式,自觉反思那些自以为“是”的课堂教学。譬如,对于一味关注学业成绩,相对于如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对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剂量的应试型训练,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对未来、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对于唯考是教的功利壮举,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只有这样经常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才能境界更甚远,精神更丰实。
  2、寻找教学相长的新途径
    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易,现在我们很多教师也都正在做,难在把握沟通的度。要么把自己放得太高,学生仰视你,不敢沟通;要么把自己放得太低,学生觉得你好欺负,拒绝沟通。尝试利用“作业”批改,将交流从口头搬到纸上,不知不觉中,就少了几分说教,多了几分宽容和谅解。老师可以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或权威,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观点上的碰撞。这种看似随意的交流,没有优美的文笔,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深的学问,但实则其中点点滴滴都包含着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一颗拳拳爱生之心,蕴含着我们作为一名对学生负责的教育者,对生命、生活、教育思考的智慧火花。12345678
    以书面的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进行强化,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同时能让我们师生都有更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历久弥新,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3、书声琅琅,开卷有益。
文以载道,继往开来。以古诗词、成语、典故、谚语为载体,探究哲理,使我们在文化的海洋里感悟“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原则。在探究中我们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中,我们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

附录:
▲社会发展阶段的阅读材料
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已连续3年保持10%左右增长。全国人均gdp1703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
▲XX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根据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的XX年我国gdp数据,XX年gdp总量达到159878亿元,增加2.3亿元。由此,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前移以为,成为第六,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XX年又可能超过英、法,排名第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法,调整后,XX年我国人均gdp从1276美元上调为1490美元,从世界排名第112位上升到第107位,XX年人均达1700美元,但仍在100名以后,人均只有全球的五分之一。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刘铮、杜宇)“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为8.8%,大大超出7%的预期值。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十五”开局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缓。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5%,2002年为8.3%。
作为应对措施,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效应的累积作用下,从2003年起,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突出表现在,投资需求高歌猛进,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不断回升,而消费需求趋旺。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举跃升至9.5%,2004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预计,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9%或略高。
▲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概况图表
 单位 1978年 1997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3624.1 74772.4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 316.0 5160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 133.6 XX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亿元 1558.6 2884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06.4 3251
出口总额 亿美元 97.5 1827
进口总额 亿美元 108.7 1424
国家外汇储备 亿美元  1399
▲对外开放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短短七年,都市快报就从一株幼苗长成了一棵大树。前不久结束的世界报协第59届年会公布:浙江有两家报纸入围世界报业发行前100位,其中《都市快报》排在第71位,比去年前进了17位。《都市快报》创刊于1999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份四开异型加长报,在创刊之始,就以创新为宗旨、为手段,汇聚了一大批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有献身和创业精神的办报人才,创业七年取得骄人业绩:蝉联世界报业发行百强,今年跃居71位,名列浙江第一;跻身XX年度全国晚报都市报八强,为浙江第一;荣获XX年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系浙江惟一;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11.2亿元。创刊才7年多的都市快报创造了一系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都市快报的荣誉与骄傲,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全杭州市民的光荣与骄傲。这些成绩的背后,也充分体现了杭报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勇攀高峰、勇于创造”的精神。12345678
▲XX年11月,我国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的数字来分析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
第一组数字:截至XX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129533万人。其中大陆人口126583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的113368万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人口平均增长率已经降到1.07‰。
第二组数字:
我国人口教育水平的变化
 1990年第四次普查 XX年第五次普查
文化程度(每10万人) 大学以上程度 1422 3611
 高中以上程度 8039 11146
 初中以上程度 23344 33961
 小学以上程度 37057 35071
XX年我国文盲率由1990年15.88%下降为6.72%,但文盲总数仍然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世界每10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以上是中国人,美国、日本的文盲率不到0.5%,美国25岁以上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接近50%。
第三组数字:0——14岁人口占总数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下降4.8%;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0.3%,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6.96%,比1990年上升1.39个百分点。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阅读资料
材料一:①我国目前在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中,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我国高端核心芯片99%以上依靠进口。70%的数控机床、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依赖进口,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已影响整体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仅占贸易额的2%,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仅有万分之三,99%的企业只有产品,没有专利,吃够了缺乏核心技术的苦头。而现在的发达国家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科技发明,他们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把知识产权当“工具”,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
②我们用近50亿吨的自然资源创造了1.6万亿美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而日本只用20亿吨却创造出5万亿美元;不到50年,韩国人均gdp由87美元跃升至1.4万多美元。靠的是什么?
③人们通常把国家分成三类:资源型国家;依附型国家和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材料二:①《XX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显示的调查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已从原来的14.9%上升到20.0%,但不打算在任何领域创造的人却增长了7个百分点;认为“发明是专业人的事,与我关系不大”的被调查者也比两年前增长一倍。部分青少年这种在创造、发明方面的消极态度,与社会期望背道而驰。而同时公布的香港同题调查则显明,该地区青少年对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较为积极。这种趋势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②今年3月4日美国最新出版的第五期《财富》杂志公布了XX年度“全球最受欢迎企业”名单,通用公司(ge)、沃尔玛、微软等全球共318家企业入围,中国有三家企业首次入选。他们是: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评选的9项调查指标中,中国电信有6项指标居中,在创新、全球业务、产品质量及服务3项指标中排名靠后。12345678
③根据《199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统计结果,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为: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20位。同1996年相比,排名提高了8倍;扭转了自1994年以来的排名不断下降的趋势。
▲国务院总理xx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xx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漫画:顾“钱”不顾后 我国万元gdp能耗由2001年的1.33吨标准煤,上升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2005年,我国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22.2亿吨标准煤,超出生产总量1.6亿吨。这造成我国能源供求高度紧张,能源安全缺乏保障。然而,无论是公民的节能意识,还是在管理方式、鼓励与约束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我国社会能耗现状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节能推广面临很多困难。
▲聚焦水安全
“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的话语,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
松花江水污染、广东北江镉污染……盘点着近期发生的这一起起工业水污染事件,代表委员们表示出深深的担忧――还有多少像“吉化”这样的“地雷”,潜伏在大江大河沿岸? 国家环保总局近期拉网式排查表明:我国有2万多家石化企业,其中布设在七大流域的重点排污企业就有5379家,年排废水26亿吨。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对此忧心忡忡:“这种布局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站在XX年这个时间的点上,聆听wto渐行渐进的脚步,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今天,我们的同学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玩的是日本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耐克,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是唐老鸭,蜡笔小新、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怎么!?
▲原始社会的人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于是把它用作本氏族的标志,这就是图腾。龙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图腾。中国人心目中的龙,是一种虚幻的生物。古人认为龙是一种灵物,变化无常,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有时现行,有时隐形;既能深入水底,又能腾云登天;既能兴云作雨,又有超强的战斗能力。龙的样子怪怪的: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兽的脚,鹰的爪,鱼的鳞……龙是多种动物的组合体。
▲中国人以龙为尊,以龙为荣。中国古代帝王家宠她,把它雕刻在石阶旁,描画在柱子上,绣在龙袍上。老百姓爱它,每逢喜庆的节日都舞起斑斓的长龙,兴高采烈。千百年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XX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福娃”正式发布了。它带着北京的盛情,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福娃”的色彩和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它的诞生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2345678
▲中华文明有50XX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等有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这些话告诉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孟子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养,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他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放弃道德原则。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像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小国寡民”才是理想社会。老子首先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源。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都是道生出来的。他很讲辩证法,其主张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庄子对现实很悲观,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认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他是古代最善于用神话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庄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其中的《逍遥游》一篇,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超现实世界。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融合南北多种腔调,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演出模式。京剧的脚色行当分为4种类型——生、旦、净、丑。京剧的表演有4种形式,称为唱念做打。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文场和武场。主要的伴奏乐器为京胡、鼓板等。
▲将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描画在脸上,用以表示这个角色的性格、品质和命运,这就使戏曲表演中的脸谱。这种图案化的化妆多用于净行和丑行,俗称花脸。京剧花脸的基本谱式有十几种,善恶忠奸,性格分明,一看便知。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的,代表神妖。
▲用毛笔书写的汉子,优美而又富于变化,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不同的线条组合成不同的书法字体,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隶书出现的最早,始于殷商;其次是隶书,起源于战国;楷书、草书、行书都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是我国晋代的大书法家,他自幼学习书法,遍学众家,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优美俊雅的书法风格,被尊为“书圣”。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一定的艺术方法创造出的绘画。按题材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按是用材料和表现方法,有水墨、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
▲民间工艺是中国老百姓在生活中创造出的工艺作品,既美观又实用。这些作品的制作材料大多取自一般的木、纸、布、竹、泥土等材料,但设计巧妙,构思新颖,手艺高超,常常取得惊人的艺术效果。
    阿福——泥人阿福是喜庆、富裕、健康的象征。
    中国结——真正名字叫“盘长”、“盘长纹”或“盘长结”,民间称它为“吉祥结”。
▲对广告文化的冷思考:
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大大地冲击了民族文化,可谓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不妨摄取几例,以拭耳目。——过滤文化垃圾,我们责无旁贷。12345678
例1:a、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一鸣惊人]     洗出望外——洗发精广告[喜出望外]
b、食全食美——熟食店广告[十全十美]       钙世无双——补钙药品广告[盖世无双]
c、无鞋可及——皮鞋广告[无懈可击]             天尝地酒——白酒广告[天长地久]
d、别无锁求——锁业广告[别无所求]             以喝为贵——饮料广告[以和为贵]
例2:商家厂家为钓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啊,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炎者,为的是肠治久安。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
    正确的成语依次应该是“有备无患”、“机不可失”、“盖世无双”、“百里挑一”、“爱不释手”、“其乐无穷”、“默默无闻”、“百依百顺”、“哑口无言”、“长治久安、“随心所欲”、“引以为荣”。
党的xx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报告还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等都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民族精神。今天,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仍然奕奕发光。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zhengzhijiaoan/43918.html

  •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_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3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引文: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2、现代科学技术...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广东中考政治答案|2021届中考政治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专项复习教案

    专题七 弘扬民族精神 爱我锦绣中华一、 背景材料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XX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xx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政治课本_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案

    人民当家作主 学习目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重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难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走共同富裕之路论文]走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课 知识平台: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年时事政治热点及专题汇编]2021年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

    XX年绵阳市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背景材料】1、XX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陕d-72231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0人。2、11月26日上午,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一辆校车,因道路湿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大四是不是基本没课_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正确处理好人口...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第十一课赵州桥】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师寄语:紧紧抓住机遇,善于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成就美好未来。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人物素材_2021中考先进人物专题复习

    XX中考专题—— 先进人物 1.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哪些?(感动的原因?)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他们在和平年代里守护生活的安宁,他们凭借自己与危险、死神斗智斗勇的精神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