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一)

九年级政治教案 2016-08-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政治教案】

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个人成长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个人成长的社会条件

教学设计构思(略)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涉及到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导入  新课

通过复习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我们知道,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社会属性对人类的进化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生产着人,人也生产着社会,这就涉及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板书)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板书)

请同学们列举实例说明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个人活动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样是个人活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推动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则起阻碍作用?同样是个人活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着重大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作用又小得多呢?

钱学森:当初险些被枪毙后成归国潮中第一人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并成为清华公费留学生。1935年8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10月转加州理工学院,成为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从1939年6月完成《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博士论文后,便在冯·卡门领导的火箭技术研究小组从事薄壳体稳定性的独立研究。然后成为冯·卡门的助手,是美国火箭技术摇篮--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最早的6名成员之一,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学家,肉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如今钱老已经90高龄了。而半个世纪前,为回到祖国怀抱,钱学森险些被美方枪毙。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闻知祖国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三四十年代留学海外的学子们纷纷举家回国。1950年,留学美国的钱学森买好车票,托运了行李,准备报效祖国。

而美国却无理阻拦。当时,37岁的钱学森已是世界知名科学家。闻知他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电告司法部:“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决不!他至少抵得上十个师!”

于是,钱学森被指责为“携带机密资料”、“非法入境”。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受到监禁和监视。

钱学森归心似箭。1955年6月,他在寄给比利时亲属的包裹中巧妙夹带了一封信,由亲属辗转交给陈叔通副委员长,请求其帮助回国,以投身新中国建设大潮。后转给周恩来总理。

钱学森在信中倾诉自己的心情:“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我们在长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惟恐错过机会……”

钱学森在信中戳穿美国政府的谎言:“美方又说谎,谓中国学生愿回国者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我政府千万不可信他们的话,除去学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

在最后一句话的下面,钱学森特意用红色铅笔划上粗杠,以醒目。如今40多年过去了,信纸已泛出微黄,但那条红杠却分外耀眼,似一条割不断的血脉,似一颗跳动的心。

两个月后,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方代表拿着这封信与美方交涉,要求允许钱学森等离境。铁证面前,美国政府不得不放人,并与中方达成了允许平民回国的协议。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妻带子乘美国克利弗兰总统号游轮回国。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个人活动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社会的人,具有能动作用,即人具有认识世界和履行世界的能力。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能动地改造世界。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之所以性质不一样,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活动就能对社会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比如,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新中国,之所以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所以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是因为其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之所以有大有小,这是因为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其作用大小也就不一样。具体的说,杰出人物由于他们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为当时的社会需要服务,比普通人战得高、看得远,能掌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历史发展的趋势,提出历史任务并组织群众为之奋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起着较大作用。但必须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没有一个个的普通个人,就无所谓人民群众。因此不要小瞧普通个人的作用,一个人再伟大,离开人民群众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社会对个人活动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板书)

第一,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板书)

这里的社会环境,既包括一定社会的物质条件,也包括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精神条件。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所有的大学都不招生了,当时的高中毕业生可以选择上大学深造吗?“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学招生了,但不是通过考试录取,而是“推荐”,在上大学的人之中没有未经“推荐”选择考试录取的途径上大学的。同样,今天,所有的大学都要经过高考招生录取,你们要想上大学深造,有不经高考就上大学的选择吗?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选择、人生实践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必然要受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也是因为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要求。

例如秦始皇,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顺应了实现社会统一的要求;封建社会中,适应农民革命战争的需要,出现了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南宋,适应抗金的需要,产生了岳飞;清末,适应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产生了孙中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有了江泽民的“以德治国”及“三个代表”。

所以,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是由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善于使自己的追求适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符合社会需要而获得成功的。因此,并非任何个人的主观努力都能有所收获,并非任何个人的奋斗都会有成绩;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个人活动也需顺应社会的具体条件。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下,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哪些条件呢?

归纳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认识个人成长的条件,请同学们看投影片:

(出示投影片)

有利条件:

①经济条件: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普遍的提高,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条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的不断健全,为青年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思想文化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制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

④政策和社会风气等条件: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也在逐步形成。这都是青年学生成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条件。

不利条件:

① 经济上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② 政治上民主法制建设的程度还不高;

③ 思想文化上剥削阶级思想道德残余的影响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存在,党风、民风中的腐败现象等,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阻碍作用。

把这个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和我们的距离拉近,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我们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还存在哪些不利条件呢?

(学生讨论、发言)

设问:分析清楚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利用。那么,面对这些有利与不利条件,应如何正确对待呢?我想,概括地说,对待有利条件,要充分利用;对待不利条件,不能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更要奋发图强,借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变不利为有利。

第二,个人活动还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板书)

在社会历史领域,任何活动都是由人来参与的,但决定社会发展的并不是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社会自身的规律性。

我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人们有着良好的动机和愿望,希望一下子摆脱贫穷和落后,希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跃进”,反而因此而延误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只有人的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从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板书)

汪洋大海与小小的水珠之间有何联系呢?

水是大海之一滴,大海由一每一滴水珠组成,水珠与大海的关系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形象比喻,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1)二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更起决定作用。

(2)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板书)

讨论:鲁滨逊的故事能否说明一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发展?

第二、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板书)

(3)反对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片面观点(板书)

(4)方法论意义(板书)

青年学生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巩固新课

我们崇敬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请用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观点分析爱因斯坦这段话。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zhengzhijiaoan/43386.html

  •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_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3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引文: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2、现代科学技术...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广东中考政治答案|2021届中考政治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专项复习教案

    专题七 弘扬民族精神 爱我锦绣中华一、 背景材料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XX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xx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政治课本_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案

    人民当家作主 学习目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重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多样化。学习难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走共同富裕之路论文]走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课 知识平台: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年时事政治热点及专题汇编]2021年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

    XX年绵阳市时事政治专题复习:关爱生命【背景材料】1、XX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陕d-72231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0人。2、11月26日上午,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一辆校车,因道路湿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大四是不是基本没课_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正确处理好人口...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第十一课赵州桥】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第十一课学案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师寄语:紧紧抓住机遇,善于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成就美好未来。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人物素材_2021中考先进人物专题复习

    XX中考专题—— 先进人物 1.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哪些?(感动的原因?)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他们在和平年代里守护生活的安宁,他们凭借自己与危险、死神斗智斗勇的精神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发...

    发布于:2016-09-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