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选自哪本书?_《杨修之死》九下10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宜昌市实验初中    韩宗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 《三国演义》主题曲  

教学方法:(四读法)  

1、泛读,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2、精读,分析人物性格。  

3、赏读,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4、延读,探究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悲壮之情)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样的形象。(师板书课题)

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创作了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以三国历史为题材,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因它在思想和艺术水平上的成就都很高,被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外,《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师:《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二、预习检查:1、字词 请学生齐读字词。  2、翻译句子  

三、泛读,整体感知  

1.本文标题是杨修之死,这就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么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命赴黄泉的呢?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12345

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对于曹操杀杨修,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曹操,你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杀杨修。为什么?  

曹操杀杨修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杨修因为鸡肋事件被杀,我倒觉得是曹操一时冲动,小题大做,痛失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你们认为呢?  

2.朗读任务:原来曹操杀杨修是酝酿已久,那么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大家分小组速读课文,完成这样几个任务:(1)组内互讲故事,等会请两位同学来任选一个故事讲一讲。(2)把每个故事用最简洁的短语概括出来。(3)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现在请两位同学任选一个讲一讲。请大家欣赏第一个故事,注意曹操的语言和表情。现在哪位同学来概括故事并找出曹操的心理反应?  

                    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改建园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生活小事  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宫廷斗争  教植斩吏                     大怒  12345

                        为植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学生探究杨修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  

这六件事情导致了杨修之死,到底是那些原因导致杨修之死呢?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一是杨修卖弄聪明,违反军纪,被杀是咎由自取..  

二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三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  

杀修真正原因是什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有一首诗可以说是对杨修之死因的最好的评价。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聪明杨德祖,世代系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五、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  

(1)写曹操兵败班师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12345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特别是曹操,他的一句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让人感觉到他的一种霸气。其实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是历史通,那么在历史上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吗?  

(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奸诈之徒,而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曹杀修也有更深层的原因,杨修是一位文人,他的许多朋友都被曹操直接或间接杀害了(孔融、祢衡等),杨修的父亲杨彪与曹也有矛盾,因此杨修认为曹杀己是早晚的事。他也更恃才放旷、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终于被杀。)<三国>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所以大家要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六、阅读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这样看来,杨修确实才华横溢,却并非是一个聪明人。但历史上也不乏既具文采,又深受君主器重的才子。清代的纪晓岚就是其中一位。请阅读这则材料,说说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君主最忌讳的也是功高盖主。纪晓岚却能够在宫廷争斗中游刃有余,我想他是真正的大智若愚之人。  

七、思考探究:  

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这样一个对比可能让我们感慨良多。那么如果杨修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锋芒不可不露,但也不可太露,更不可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因为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八、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12345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 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90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