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单元剧】第六单元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专题(史传文学)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
第六单元   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专题(史传文学)

教材分析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文句。
4、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历史地看问题,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二)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四篇史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把握杰出人物的才略和相关文中名句,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词的教学,以诵读为主,掌握词的特点,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三)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活动为内容,落实读写训练。
形式:通过调查、演讲、朗诵、辩论或评价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杰出人物,端正“风流”观、偶像观、英雄观。
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地评价古代人物,吸收风流人物的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写出感受深刻的文章。
教学建议
注重诵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克服的是语言上的障碍,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看,主要是语法和词汇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词汇,最难的也是词汇。因此,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句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
提前两天在班级内布置,将全班同学名单分成四组,各选出组长一名。
要求:
1、 每人对整个单元的文章提出两条问题,写在纸上交给组长,组长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两条问题备用。
2、 准备下面问题的答案:“本单元中的历史人物,哪个是你最欣赏的, 如果可以让你与他对话,你会说什么?(只说5句话左右.)”
以上工作由各组长负责督促本组人员完成。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找老师帮助。 课代表在班级中调查各组的准备情况,将各组情况反馈给教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岁月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转瞬即逝。可是,有的人生命逝去了,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却永存下来,他们就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

二、复习各课主题,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多媒体展示)
《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三、(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
(一)  字词解释,主要考查实词的意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二)   文言文名句的默写12345
(三)句子翻译,重点考查关键句、 主旨句
( 四) 侧重文意的理解、段意的概括、
          句意的分析。
 (五)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背诵文中名句,积累增强文言语感。(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第一步、检查背诵默写
默写:主旨句  议论句  抒情句  描写句  
  《出师表》 1\亲贤臣--------所以倾颓也。
    2\臣本布衣------咨臣以当世之事
    3\受任-----,奉命---------
  4\今南方已定--------还于旧都                                         
   《陈涉世家》
  1 苟富贵,-----。
  2 燕雀--------哉!
  3 且壮士不死即已,---------有种乎!

五、与学生一起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
实词: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释词│     一词多义
        │     词类活用
        └─
(一)古今异义
• 尝与人佣耕     —— 尝,曾经。
•  若为佣耕        —— 若,你。
  今亡亦死      —— 亡,逃走,逃跑。
•  等死           —— 等,同样。
• 楚人怜之       —— 怜,  爱戴。
•  又间令         —— 间,  暗中
 卒中往往语      —— 往往, 到处。
• 比至陈         —— 比:  等到。
• 陈胜王         —— 王,wàng,称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 今义----
由是感激             感激古义---- 今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古义---- 今义-------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 今义-------
(二)、一词多义
• 数
1. 扶苏以数谏故
2. 卒数万人
• 书
乃丹书帛
得鱼腹中书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深追先帝遗(yí)诏
      效12345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三)通假字
     適戍渔阳     —— 適,通“谪”。
•  为天下唱    —— 唱,通“倡”,倡导。
•  固以怪之矣    —— 以,通“已”。
•  身被坚执锐        —— 被,通“披”。
必得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秦王不说。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四)词类活用
丹书帛       —— 丹,用朱砂。
皆指目陈胜     —— 指,用手指指。目:用眼睛看。
被坚执锐     —— 坚,代铁甲。锐,代武器。

六、老师运用多媒体讲解译句窍门 。
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句式是否真正理解。如果不理解,或者是半理解,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如:
1、古文今译首先应该力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可随意更换,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如果有的词以修辞的方式出现,当直译不能达意时就该用意译的方法。
2、注意文言文中较为普遍的省略现象,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补充,否则会造成一些句子的残缺,甚至产生歧义。
3、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它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差别较大,如不合顺序而采用直译,可能就会显得生硬,此时应该适当调整语序,以求顺畅。
4、对古代的人名、地名和官制等专用名词可以不译;现代汉语中保留的成语,一般可以不译;至于一些成语不译会影响行文节奏顺畅时,应该考虑译出。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七、小组大比试(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比一比,a b c d四大组,哪组最厉害  (请组长从下面a b c d四组问题中, 选择一组)
                               a组题目
(一)\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请用<出师表>的名句来回答)
(10分)
二)\从《陈涉世家》全文来看,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迁对于陈胜持何态度? (10分)
三)\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不说(      )
请说之(       )
四)\翻译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五)\小组挑战:你想答哪一组的提出的问题,请你自己指定一组. (10分)12345
                            b组题目
一)\ <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10分)-------,---------,-------,--------
二)\你觉得<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原文分析. (10分)
三)、解释下列词的一词多义(20分)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2)深追先帝遗(yí)诏
 2、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不效则治臣之罪
四)\翻译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0分)
五)\小组挑战:你想答哪一组的提出的问题,请你自己指定一组. (10分)
c组题目
一)\ 《陈涉世家》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话是 : (10分)---------,--------,--------------.
二)\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
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高超,你还能说出说话技巧高超的两位名人及故事吗?(10分)
三)\指出下列词的古义
 (20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
          2、由是感激     感激  古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古义----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
四)\ 翻译句子:(10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五)\小组挑战:你想答哪一组的提出的问题,请你自己指定一组. (10分)
d组题目
一)\<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10分)--------------,-----------------------.
二)\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并指出原文对应的句子. (10分)(能说出两条的原句即可.)
  答案: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八、复习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一)先了解风流人物是什么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的人物。    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如:风流才子。
3.指跟男女情爱有关的。
(二 )提问:本单元中的历史人物,哪个是你最欣赏的,
如果可以让你与他对话,你会说什么?(只说5句话左右.)
(全班同学展开大讨论,说说自己最欣赏或最崇拜的伟人,或者评价一下某位伟人的做法或思想,小组内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不同看法可以同时提出。 )

九、【写作复习指导】擦亮你的慧眼
【技法指导】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无数风流人物,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12345

十、课外作业
 推荐阅读:易中天的《品三国》

《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反思
在准备这堂复习课之前,我很担心。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的很薄弱,知识未成系统。二是文言文知识这一块的内容有很多,有四篇史传、五首古诗、有“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这么多内容要在一节课复习,又要打破复习课的沉闷,感觉难度很大。
根据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这一年龄特点,我考虑再三,决定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把竞争的观念渗透到教学中,他们懂得了“争一争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有才还需表现”的道理。
因此我把整节课分为两大模块,第一块是复习整个单元的要点,第二模块是通过竞赛的方法强化记忆,活跃课堂。
第一模块,我着重复习字词。因为我认为,学生之所以看不懂文章,就是因为他们对词义不理解,而中国文字的词义又千变万化,从这一点上,我决定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学生如何去辨别词义,为此,我参考了考纲的要求,根据考纲的要求来梳理这几课文言文的词义知识。
第二模块,我把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出成四组竞赛题目,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的题目包含了对课文名句的背诵、课文的理解、词义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四方面内容,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在这节课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大。本节课的题目大多是一些基础知识题,如字、词、句的解释等,大都是课文内可以找到答案的。要求每个小组依次答题,答对加分;如果答错不倒扣分。学生在机遇和荣誉的驱使下,轮到答题的小组成员都能专心而又快速地合作将答案明确出来。紧张而激烈的必答题竞赛结束之后,又进入更激烈一轮竞赛——小组互相挑战,每个小组都要选一个别组同学准备的问题来答。这类题目难度稍大一些,学生必须在了解全文大意之后经过小组讨论方可得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想、深入分析。对于回答正确者,报以热烈的掌声,进行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组竞赛结束之后,计算总分,宣布优胜者,评出最高分一、二组,给予口头表扬免除周末的作业。学生非常支持这种“竞赛式”的学习,认为是既有趣又刺激的生生互动,个体与群起互动的学习方式。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乐中学,学中乐,在亲历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情绪愉悦感,求知的满足感和学习的成功感,快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课, 我深刻地感受到 :文言文字词的知识繁复而且枯燥。所以,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让他们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没有很好的按照学生实际水平来备课,内容较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努力改正缺点,积极询问和学习,以学生为本,认真备课,因为如果课都没有备好,那么,学生是很难真的学到知识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研读课本,虚心求学,争取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87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