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学习: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
 
老师: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收看了电视教育专题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深深体会到一位富家母亲为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今天这堂语文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以“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展开讨论。下面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主持人刘巍同学上场。
主持人:就像刚刚老师说的,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金钱”这个话题。“金钱”是什么呢?哲人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们一刻钟的欢悦,让你支付上一生的不幸。”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钱,也都离不开钱。但是对“金钱”你了解多少?我国古代钱币是历史上留存至今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实物资料。下面有请第一组的同学给我们讲解一下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小组:(张旻昊)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这也是汉语中关于金钱的文字多以“贝”为偏旁部首的原因。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时期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在秦统一中国前的西周、东周时期,由于各部落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汉元狩五年即公元18年,开始铸造五铢,至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此后直至宋朝,对货币的记载并不相近。随后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纸币开始正式产生和推行,这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后来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的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也就是使中国从此采用白钱为价值的尺度。明朝统一全国后,货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清朝币制大体上以银本位制为主,大数用两为单位,小数用钱和文作单位。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后,也曾有过自旱幕醣蚁低场?br> 中国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后,国民政府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公告,其主要内容为:p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36年5月,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签署《中美白银协议》,法币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附庸。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但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解放战争爆发后,第一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设计生产的。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因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硬币。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于1955年2月21日发行,共11种面额,13种版别。1957年12月1日发行1分、2分、5分金属分币。这套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具有统一完整的构思和艺术风格。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镍合金。12345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革”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1977年重新设计,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有9种面额、17种版别。1992年6月10日起发行1元、5角、1角3种硬币,材质分别为钢锌镀镍、铜锌合金、铝镁合金。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至2002年底,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硬币1角、1元、5角已经陆续问世。
中国货币的历史,是与中国色社会变化和经济实力的变化紧密联系的。有人说只要看看一个国家的一元硬币有多沉,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现在,偶尔掉落到地上的一元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是不是也会使我们感到一丝自豪呢?


主持人:不知道大家听了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听了之后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座的每一位家里都是谁当家?我想应该是各位的父母吧。我听说也有同学有自己当家的经历,下面请崔晨同学给我们谈一下她当家的感受。

崔晨:

我想每位同学都有过自己主持家道的想法,然后当上自己的管家。殊不知此业之难,任务之艰巨。莫说持久当下去,就连那短短的一星期,我都持撑不住了。
每天早晨要用8元钱买早点,中午妈妈用15元左右做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的丰盛午餐,单单是饭费就要好多元,再加上爸爸买烟买茶要用钱,**的化妆品也到了不得不买的时候,当然另有自己的文具、书刊杂志。钱是在我这层层把关,可依然有缺漏,而且还有约80元白白花掉,却不知用在何处!
但我仍惊喜地发现,有控制的,竟然也比上个月少用了60元左右,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月月累计起来也还是个很可观的数目呢!


主持人:我也有一次当家的经历,那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当家的不易,父母赚钱的不易,也让我学会了节省与珍惜。有些调查显示,在有些地方中学生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我和一些同学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下面由沙晨龙同学谈一下他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感想。

沙晨龙: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次思考,我总共调查了4名同学,但这4名同学的消费情况最高达1400元,最低在550元左右,我感到很吃惊,同是身在一个班的同学,在金钱的花费上竟有如此大的差距,有得人饭卡上存1000元,而由的同学只存了50元,这仅仅是在饭卡上的钱,其他方面差距可能会更大。
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到了同学是如何大手大脚的花钱,没有节制,从此以后我要向那些节省的同学学习,不乱花钱,也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和我一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学生。
===============================================================

主持人:作为第四小组的组长,我要对这次的调查作一个总结,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组员,董继龙、袁世博、沙晨龙、郭仙国、隋晓伟、王艺博,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无法写出这个报告,我同时也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支持,我才能完成这次调查。接下来,我要开始我的调查报告了。

刘魏:

中学生虽然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据调查表明,在有的地方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而作为中学生的我,对于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我和我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
我们这次的调查对象就是我们不本班同学,我们分别从5个方面来调查,分别是同学饭卡上存的钱、去超市的钱、周末的钱、总计以及其它开销来源,从所调查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其它开销由家长支付,另一部分是包括在总计开销里。而在这里也分了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月消费在500元以下,第2阶段是在500元~1000元之间,第3个阶段在1000元以上,数据显示,第2、3阶段的人数居多,在表中,最高达2500,最低为350元,两者相差了1700元,都是坐在同一间教室的同学,为什么在金钱的使用上竟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家境都很好,所以那些挥金如土的同学不感到惭愧吗?12345
我们没有学会挣钱,却学会了花钱,学会了奢侈,作为孩子,我们不知道去珍惜去体谅父母,却在给父母制造负担,我想,这是不应该的,我希望在听完了这篇报告之后,同学们可以知道钱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向那些节俭的同学学习,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作一名勤俭节约的学生。


主持人:在听了这么多以后,我想同学们都有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下面有请贾天莹、李兰新和张斌给我们谈一下他们的认识。

贾天莹:

金钱就像是一个魔棒,吸引着人们,金钱就像是一瓶毒药,诱惑着人们。
对于金钱我很赞成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当今社会,前可以满足一切物质需要,甚至是学历,工作,地位,就好似,世界因为钱才会运动。街上开的百货商店、餐馆、小摊、都是为了赚取金钱,连乞丐也都是在乞讨钱,而从没见过一个人在街上乞讨着友情、亲情或是爱情。但不得不承认,在现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没有钱,就不会生存下去,除非有一天,人们变得没有私心,世间不用钱来作为交易,但,这可能吗?
可能现在个很多人都在为钱而生活,为钱工作,为钱卖命,但在有钱同时,我们可能会忽略很多精神上的宝贵东西为工作,为金钱而背弃了爱情、友情甚至是亲情。在书中、剧中经常看到有些人在面对亲情、爱情时选择翩然离去。去奔向金钱的道路,更多人为了利益、金钱,出卖、放弃了世界如此珍贵的友情。也许人真的是被钱着了魔。但那一张张钞票真的就有多年来用心建筑的情谊重要吗?
哎,也许人真的会被钱施了魔法,就像是钱的随从,任钱摆布。在这个社会中,钱真的很重要,这是没有人敢否认的,但我们不能为钱而生活,不能被钱牵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为钱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钱很重要,但有比钱重要多的,是心灵,使精神。钱确实存在着很大的诱惑,我们努力赚取金钱来满足自己这都太正常不过,但我们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不能被钱所控制,钱永远不能与真情交易成功!


李兰新:

从古至今,金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随着时间俱增。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可谓是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在古代,那些花花公子,纨绔子弟门闯下祸后,从自家取些钱财,交给官府,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继续花天酒地,风流快活。而“有钱能使磨推鬼”这句话更是由上面那句俗词演变而来的,意思也是更深了一层。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一个女人开着宝马到农村,一去就撞死了人。围观的群众与家属要求赔偿,要控告她。于是这个女人很不耐烦地打了通电话,不久她老公来了,花了两万元钱左右,就摆平了这场风波,而且还安慰自己的老婆说:“不要担心,不就是车脏了吗!再买一辆就行了。”当有人问起为何要撞人时,那女的只说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心情不好”。
在社会中比较普遍的便是“受贿”,如果先办什么事,讨个什么官,只要向“管事”的人交点钱,打开门,通了路,那“前途就无量了”。有时一个贪官,瞒天过海的过了几年,腰包里少说也有百十来万。即使不小心“暴露身伤”也无妨,只要向上级“交费”就行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每次抓贪官时总会牵连广泛。
钱,在不断吞噬绝大部分人的良心,可依旧有人坚守着自己心灵中那圣洁的领土,保护它不受侵犯。这些人也会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快乐与真正的“前途”。而那些还没有受到迫害的人,便成了“淤泥中那些纯洁的莲花”。12345
钱的好坏,一直都是一道没有答案的辩论题。它会永远模糊不清,因为它始终没有休止,来源永不停歇。


张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等于罪恶”……如此看来,金钱到底是有益之神还是有害之使呢?
借此机会,我倒想为金钱说句公道话。金钱,它只不过是一种商品,它本身既没有意志,也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对人有益还是有害。那为何人们对金钱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归根咎底,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出在社会制度上: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甚至连一些无形资产,如良心,荣誉,官位等都可以用金钱买卖,占有金钱就意味着你拥有权利,就意味着你是上流社会的代表,就意味着你有参加国家管理的资格。我们刚刚学过的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身为兄长听说弟弟有钱,就觉得骨肉情深,一见到落魄的弟弟,立即就翻脸不认人,多么鲜明的反差。这种社会制度,这种人文思想,给金钱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人们互相帮助的“爱心大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最好的见证。什么地方有洪涝了,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提供帮助;什么地方学生辍学了,热心之士与他们结对子,慷慨解囊。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尽力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正是在这取与舍之间,透过金钱这个“爱心大使”,这座“桥梁”,显示了人间真诚的爱。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金钱,对待金钱,陷进“拜金主义”的泥苔,到头来只是害得自己身败名裂。
一个观众曾这样问演员:“请你为一种从未用过的化妆品做广告,而支付的报酬很吸引人。你将如何?”演员脱口而出:“当然做!”
这种不假思索的回答着实使我吃了一惊。现在,演员、明星们做广告也不是什么新闻了,确实也没什么可多加指责的,因为这对企业的产品推销和演员的自身利益都有好处。但是,从演员来说,除了考虑报酬,是不是还有一个道德问题?答应为一种从未用过的化妆品做广告,首先考虑的当然是金钱,至于化妆品对人体是否有害,已经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了。这对因轻信这位演员而去买劣质化妆品的观众,无疑是欺骗;而对演员自己,为不了解的东西叫好,本身就是欺骗。因此,“当然做”这三个字不应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道德与金钱,孰轻孰重,并不仅是一些演员该考虑的事。
在这里我想格外再说说取之有道的道:本来,道德高于金钱,这是自古以来,为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循的一条人生准则。古代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品质为我们力了一个好榜样。而现在,却出现了这种为金钱而“当然做”现象,如果推而广之,那么全社会无疑成了一个追名逐利、充满铜臭味的污水潭。当然,这种“当然做”现象不仅限于做广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领域中,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为人民所深恶痛疾的歪风邪气,恐怕和这种“大胆”的“当然做”不无关系。有些人把权和利连在一起,为了削尖脑袋向上爬,当然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好的说成坏的,踩着人家肩膀上去;为了花花绿绿的钞票当然可以把公家的变为私人的,把私人的帐记上公家的账本;当然也可以干些丧失国格、人格的事……凡此种种,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利欲熏心,为了金钱不惜损公肥私,陷害他人,丧失道德、良心、尊严,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多少危害!比比这些,那个演员为从未用过的化妆品做广告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他们本质上都一样———把金钱看得高于道德……12345
对有些人来说,金钱是mi药,它会使你神魂颠倒,误入歧途;而对有些人来说,金钱只不过是用来温饱自己,帮助别人的工具。在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化的时期,更应该把道德看得高于金钱,因为只有在道德力量的约束下,金钱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只有这样,才能还金钱一个清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间的温暖。

主持人:我想很多同学都有一些想法,下面就让我们以“金钱是否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为题,举行一次辩论赛。左面两行的同学为正方,右面的为反方。辩题大家都清楚了吧?下面开始辩论,先由正方开始。


正:金钱是很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比如比尔?盖茨。当别人说到他时,总会加上“世界首富”的称谓。也就是说,金钱已看成为比尔?盖茨的标志了。难道,这不能说明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吗?

反:慕绥新他不成功,他的钱是不义之财,危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一个人的成功不一定要用金钱去衡量。比如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他一生中没有什么积蓄,但是是他缔造了崭新的国家,难道你能说他不成功吗?

正:我方的观点是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但并没有说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用金钱去衡量。衡量一个人的标志有很多,金钱是其中一项。

反:我们知道时传祥,他是一个掏粪工人但他不成功吗?王进喜,身无分文,但他不伟大吗?他们不成功吗?

正:向王进喜那样的人在那时是很多,可是为什么都没成为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呢?那是因为他们没钱,国家没钱,所以只有王进喜、时传祥成功了。

反:有些人,他们是很有钱,但他们并不成功呀,像蒋介石,他被毛泽东打败,逃到台湾,他有好多钱,但他还是不成功。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辩论到此结束。我们这次课也接近了尾声,我想大家通过今天这堂语文实践活动一定会受益匪浅,对同学们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一定会有所帮助。下面请语文老师做总结。
老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也让老师为你们骄傲,实践证明,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对货币的起源、演变、发展,以及各国的货币文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材料,能及时总结反思,使得探究活动有一定的深度。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实践活动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对待金钱的看法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努力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49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