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时钟原文]《灰姑娘的时钟》综合能力测试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基础能力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①鼠________          ②蜥________③无顾及________      ④祷________⑤官________          ⑥迎而解________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她一听到时钟敲响11点45分,便急匆匆地离开城堡,以免端误约定的时间。b.这是一段可以在孩子们心中诱发起蒙眬梦幻的故事。c.这其中还包含着端误了约定的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历的惩罚手段。d.不遵守与他人约定的时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也为社会所不容。看来,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于英国。3.找出主干错误的一项[    ]a.这便是众人皆知的“灰姑娘”的故事。主干:这是故事。b.从那以后,自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许多城市的教堂或市政厅的塔楼,以及市民聚集的市场都安装上了时钟。主干:教堂或塔楼以及市场安装了时钟。c.在机械时钟出现之后的近代市民生活中,时间的约定才第一次变得有意义。主干:生活有意义。d.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主干:报时声是时钟发出的。4.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a.那里虽然展示有16世纪生产的时钟,但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古钟是走动着的。b.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就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c.机械时钟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在于不定时法则向定时法则的转化。d.看到这里,我感到一丝振奋。因为雇佣劳动被清楚地以时间表示出来,而且还特意写明是“时钟显示的时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改造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b.当年,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大大丰富了人类能源认识的范围,并为新能源的寻找开拓了又一领域。c.所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d.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药库,鱼肝油是人们熟知的海洋药物,许多海洋生物和药物作用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横线的一句相同。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物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________  探究能力测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自成生死之谜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是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领袖,号称闯王。他于1644年正月在长安建立大顺朝,年号永昌。3月,攻克北京,结束了明王朝276年的统治。由于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闯王不敌,退出北京,转战于河南、陕西、湖北,最后在湖湘一带不知所终。  九宫山遇难说  最开始报告李自成遇难的是清王朝负责追击闯王的靖远大将军阿济格。他在1645年阴历闰六月四日给朝廷报告说:李军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中,随后在山中遍搜李自成不得。降兵降将都说:李自成窜走时,仅携带随身亲信二十人,被村民围困,不能脱,自缢而死。我马上派认识李自成的人去验尸,尸体已经腐烂,不可辨认了……南明王朝的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也向南明王朝的唐王发出了李自成身亡的报告,不过时间已经是1646年的阴历2月了。他说:我部已斩李自成于九宫山,因为周二南死,丢失了首级。根据这两则报告,《明史》也做出了一条自成已死,而尸朽莫辨的模糊结论。这个结论,由于许多地方志、家谱的发现而有所加强。同治年间修编的《通山县志》和嘉庆年间修改的《湖北通志》都说:“程九百,通山人,顺治二年李自成败走通山,九百率众杀之。”《程氏宗谱》也有类似的记载。因为程九百本人占山为寨,鱼肉乡里,早已是官府通缉的人物,所以未曾申报请功。这个杀死李自成的“众”到底是谁?《荒书》中有明确答案:“程九百之甥以铲杀自成。”这个“九百之甥”又是谁?《金氏宗谱》说:“金一柏追李闯王于牛迹岭下。”而金之婶母恰巧姓程。据此,杀死李自成的真正凶手,则是九宫山下程九百部下之金一柏了。解放后,李自成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通山县高湖公社水源村一队的深山古井里,发现了民团头目程九百(华楚)的墓葬和碑文,可见此人物并非虚构;另在九宫山一带发现的马镫,形制特殊,并有永昌年号,也不是一般将士所用之物。“永昌”是闯王的年号。有了这人证、物证,李自成九宫山之死,就显得更是真切了。12  九宫山遇难质疑  然而却有人提出了怀疑。(一)闯王之死,对清王朝和南明王朝都是重大事件,然而报告却浮夸不实。阿济格的报告说“尸朽莫辨”,实际上只是报告了一段传闻,连他自己也说“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何腾蛟更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把周二南之死同闯王首级失踪连在一起,表明他自己也没看到过首级。这二人的报告,连当时的朝廷都不相信,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种种传闻就更不值一提了。结论是:传闻则有,实际却无。(二)闯王退居湖湘时,还有四五十万左右的兵力,退居武昌时,还能从容不迫地改江夏县为瑞符县,铸造“永昌通宝”的钱币,他的嫡系战将李过驻军九宫山一带,也有数万之众,何至于须李自成带二十人寻找食物?(三)《程氏家谱》中程九百所杀之人名叫李延。虽说李自成又名李炎,但闻名于世的仍是“自成”或“闯王”。程氏将此一事入《谱》,实是为了领功。舍弃声名显赫的李自成、李闯王不用,却用生僻的李炎,甚而至于讹写成李延,实在是没有这个道理,可见程九百所杀,并非自成。(四)如果李自成真是被杀,那么,他的近在咫尺的几十万大军,决不会让九宫山安逸。事实上,九宫山是平静的,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也是平静的,他的妻子高氏也是平静的,这就反证了自成之死并不成立。也有人据此进而猜想,自成之死,是李自成、高氏同他的亲密战友们合谋,放出的一个烟幕弹,目的之一是解除南明王朝的灭国的敌意,以便联合抗清;二是为李自成平静的退出政治舞台,或者说当时机一旦成熟,重返政治舞台,作好技术上的掩护。7.在《九宫山遇难说》一部分里,证明观点的论据有哪些?8.在《九宫山遇难质疑》部分里,作者质疑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9.由此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传说?参考答案 1.①x9 ②y@ ③xi2 ④q0 ⑤d! ⑥r8n  2.d  3.c  4.c  5.a  6.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又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  7.清王朝负责追击闯王的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的报告;南明王朝的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的报告;《明史》的结论;《通山县志》、《湖北通志》的记载;《程氏宗谱》、《金氏宗谱》的记载;出土的文物。  8.报告浮夸不实,连当时的朝廷都不相信二人的报告;推断闯王不应只带二十人寻找食物;推断程九百所杀并非李自成;闯王被杀的消息与九宫山平静的事实以及当时闯王军的实力不相符。结论是:联明抗清;平静退出政治舞台的手段。  9.可自由发挥,围绕质疑求真的态度来回答即可。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378.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