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包括哪两个方面_《论辩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句子的音、形、义。
2、听懂两篇短文的基本观点与分歧所在。
3、分析两篇短文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共同点。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人们常说,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常常会引起论辩,通过论辩,辨明是非。论辩即辩论,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辩论一般专指口头形式)它与讨论不同,讨论是为了寻求共同的认识,发言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辩论则是就某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双方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分清是非。
2.根据练习一,掌握有关重点的字词。
(先由学生自读,再由教师重点讲析)
3.提出“听”的要求,出示该短文的思考题,播放第一则短文录音。
(1) 提出“听”的要求。
①听清短文的主要观点与立论依据。
②带着问题听,以便把握重点。
③边听边记(要点)。
(2)第一则短文的思考题:
①这则短文的题目是什么?
②这则短文的论点是什么?题目与论点有什么联系?
③短文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论点?
④短文的论述结构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明确:第一则短文的题目是《“开卷”当会“有益”》。[板书]“当”解释为“应当”。题目告诉我们,这一则短文赞同“开卷有益”的观点。题目本身就是论点,这和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样,题目直接揭示了论点。短文主要用了三个材料来证明论点:第一个材料是关于蜜蜂采群花酿蜂蜜的事例,第二个材料是引来列宁的一句名言,第三个材料是引录鲁迅的一段话。此外还借用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来论述广泛读书(即“开卷”)的好处。这些材料紧紧围绕观点,直接为观点服务。短文先是提出问题——解释“开卷有益”的意思,并指出其可贵之处及古人的原话;然后分析问题——类比举例、引用名言来论述论点;最后解决问题——针对青年特点,强调要乐于“开卷”,勤于“开卷”。)
(3)先让学生分别复述文中写到的三个材料(不损害材料的原意),其中鲁迅、列宁的名言尽可能与原话一致。教师再范读三个材料,比较学生复述的误、漏。
4.播放第二则短文的录音,并思考:
(1)这一则短文的题目与论点分别是什么?
(2)这则短文是怎样来证明论点的?。
(3)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这则短文的论述结构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明确:这则短文的题目是《“开卷”未必“有益”》。“未必”意思是“不一定”,题目表明这则短文不完全赞同“开卷有益”的看法,它认为“开卷有益并不就是绝对真理”,这就是短文的论点。短文先把古时的书与今天的书分别形容为“汗牛充栋”、“崇山大海”,表明时代的发展使得“书卷”无限扩大,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随意去开无限,的“书卷”,效果会适得其反,再以改革开放以来冒出的一批坏书对青少年的影响、戕害为事实,强调不能一味迷信“开卷有益”,盲目宣传“开卷有益”,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事实论证。短文在结构上也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展开论述。最后引用列宁的话强调了“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
5.第二次播放两则短文的录音,比较两文的主要分歧。 12
(明确:两则短文都围绕“开卷有益”而发表看法。第一则强调的是广泛读书的好处及“开卷有益”对青年人的激励作用; 第二则并不全盘否定“开卷有益”,而是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应该有目的,有选择;要读最需要的书,读最有用的书,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看问题很全面、很辩证。)
6.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自由发表对“开卷有益”的看法。 (看法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7.分组布置辩论题目《班级要不要排名次》,作好辩论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归纳辩论的一般要求。
2.能针对辩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驳斥对方的
观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辩论的一般要点。
(1)听清对方的主要观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2)通过分析,找出对方发言中的弱点。对方弱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点片面,不恰当甚至错误,二是论据不恰当或不真实,三是论证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
(3)抓住对方的弱点或错误加以驳斥。做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强词夺理。
(4)在驳斥对方观点的同时,适时亮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2、分组辩论:“班级排名”是不是应该提倡
师生共同评析同学的发言。
3、布置作业:任选课后一题写发言提纲,要求有论点、有论据。

上一篇:《海通精神》教案2

下一篇:《爱的教育》译者序言·教学设计1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12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