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知识掌握
 
本文写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正是“________”事变三周年之后,收入杂文集________,文章破立结合,批驳了________的错误论调。
 
能力提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选文第1节中的“笼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写法?
________
2.选文第二段和第三段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们共同证明了什么观点?
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或短语中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这就是中国的脊梁________
②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________
③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________
④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________
⑤要自己去看地底下________
4.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很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你认为这对我们的自信力有何影响?
________
 
延伸拓展
 
有人提出“洋化”与“奴化”的问题,洋化就会带来奴化,这说法能成立吗?只要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就可以明白。
最足以说明洋未必奴的例子,是我们每天使用的钢笔,这本来是洋货,但是现在已经普及到小学生了,能说明使用钢笔也跟奴化有关吗?
但是,在几十年前,用钢笔也曾被指责为奴化,放弃了国产的毛笔不用而用洋人的钢笔,那就沾上了奴气。为了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写过一篇《论毛笔之类》的文章,从写字的效率来说毛笔敌不过钢笔的道理。鲁迅先生自己是个写毛笔字的书法家。但是从省工、省时与方便来说是赞成钢笔的。他说:洋笔的用不用,要看我们闲不闲。如果没有悠悠然拂砚神纸的闲空,自然是钢笔和墨水方便了。……
当然,普遍使用钢笔,也并不排斥毛笔,因为毛笔的书法是艺术,旧式的文房四宝也有它的功能。
至于崇洋到了月亮也是外国的圆,那才真是洋奴哲学,但不能由此作出凡洋必奴的推断的。
1.这是一篇驳论文章,它批驳的论点是________;作者的论点是________。
2.文章采取的驳论方式是哪一种?
[    ]
a.驳论点  b.驳论据  c.驳论证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反问修辞,它的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掌握】
1934  9  九一八  《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能力提高】
1.不矛盾。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第二段侧重于历史上的“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第三段侧重于现在的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两段话共同证明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12
3.①中坚力量②美化、伪装③气节、操守、人格、品质④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言论⑤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gong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4.略。


【延伸拓展】
1.洋化就会带来奴化  洋化未必带来奴化  2.a  3.强调“洋未必奴”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953.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