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

2、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邓颖超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

难点:

    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一些标点符号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技巧。如引号、分号、问号、顿号。

三、教学设想

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

2、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

3、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先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并展示海棠  1、耐心听讲,观看有关图片,并细心默

  花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读课文或朗读课文。

2、介绍海棠花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   2、积极思考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

  德、精神联系起来。                    思考海棠花与人在品质上的相似之处。

 

 

3、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   3、阅读有关周与邓的文章,观看教师展

  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加    示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其他资

  深学生对伟人的了解。                   料,加深认识。

4、请学生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的感受与心得。 5、认真谈心得与体会,接受思想教育。

 

二、交流预习心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包括海棠花的分类(结红海棠、结黄海棠)、开花的时间(秋后)、结果(吃或做成果酱)。

2、展示海棠花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形成印象。若条件允许,尽量多准备些图片,分别把不同种类的海棠花以及海棠花的果实展现出来。

3、准备周与邓的图片以及文章、资料,并详细介绍,让学生受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操与情怀的鼓舞与感染,逐步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1、认真听教师介绍有关海棠花的知识,了解海棠花的分类、开花的时间、结果。

2、仔细观看教师准备的有关的海棠花的图片,从感性上对海棠花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了解作者对海棠花所寄托的情感。

3、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听教师在课堂上所介绍的关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活动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

2、分析课文,着重指出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德、精神联系起来。(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3、通过海棠花来引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革命追求与伟大的革命情操、情怀,让学生受到感染、鼓舞和启迪,为他们加深把个人情感与社会发展、民族要求统一起来的认识打下铺垫。此外,对于学生养成谦逊、自重的做人理念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教育。

4、结合上面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助学生加深认识,养成做人理念,树立正确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1、配合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体会教师分析的内容,把海棠花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联系起来理解。

3、通过教师的讲解,认真思考在20世纪初的恶劣历史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周恩来与邓颖超是如何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贡献毕生的热血与精力的,加深认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认真、仔细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加深认识,养成正确的做人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课时

 

四、组织活动,交流心得

   教师活动

1、点评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表扬或肯定学生的表现。

2、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每一个小组自选主题,并公推一名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

3、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不足。

4、布置练习,尤其要求学生就自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认识写一篇心得或体会。

学生活动

1、积极就自己的认识参与讨论,并力争代表本小组到讲台阐述本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

2、针对教师的点评,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成分,对自己思想中的局限争取有新的突破;推选本组代表阐述观点。

3、根据教师的点评,改正不足。

4、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 ,课后完成。

 

五、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在主体构思上托物思人,语言上清新、淡雅、朴实,节奏上舒缓、平和但能表达深厚情感的好文章。

    文章具有双重意义:从文章本身说,这是一篇美文,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让人为之肃然起敬;从文章之外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有助于广大的青少年读者加深对于把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统一起来的认识,确立谦逊、自重的做人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

一、线索:海棠花——思念、追忆周恩来——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情感升华

二、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从不同侧面来描述一个复杂事物的发展历程(周与邓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课文最后的情感升华如何处理?显然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我们要认真体会,争取在该升华的时候不落俗套,有点新意。

七、附练习

一)、语言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海棠花(táng) 仿佛(fǘ) 鸿雁(yàn) 盛开(shèng)
B、心潮澎湃(bài) 芬芳(fān) 丰硕(shuò) 难患(nàn)
C、艰难险阻(zǔ) 厌恶(wǜ) 束缚(hǜ) 结婚(hǖn)
D、不屈不挠(ráo) 头颅(lú) 甬道(yǒng) 流血(xǜ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点缀 挺拨 寂寞 伸展
B、婀娜 飘渺 收拢 游目聘怀
C、走廊     绚烂     朦胧 俯仰天地
D、盈耳     眉稍     姿势     若隐若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 上了海棠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
C、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誓言。
D、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你,一个妇妇结了婚,一生就完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上级明文规定:谨防腐败,节日期间坚决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
B、经过电教组的老师一周奋战,一间用“奔四”装备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如期投入使用。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对于今天至关重要。

5、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
②、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酸又甜,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③、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
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继续工作。
⑤、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
⑥、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⑦、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 ,而是在十二年以前。

A、② ① ④ ③ ⑤ ⑦ ⑥ B、④ ③ ⑤ ② ① ⑥ ⑦

C、⑥ ② ④ ③ ① ⑤ ⑦ D、① ② ④ ③ ⑦ ⑥ ⑤

6、仿照画线句,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语意连贯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答:                                                        

二、课堂点击:

1、邓颖超深情回忆了和周恩来 的过程。
2、文章为什么要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有何作用?

答:

三、延伸拓展:

(一)富有的是精神
――谢冕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你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二)欣赏顿悟
人性在瞬间绽放

那一瞬我将永不忘。

那时的我还不能算一个地道的球迷,但充满了浓郁法兰西浪漫的那届足球盛会却深深吸引了我。C组最后一轮,意大利对阵墨西哥,这可是意大利出线与否的生死战。最后十分钟,双方还是1:1平。突然,“罗马尖刀”维埃里得球后连续晃过墨队后卫,以门将奋不顾身扑向了维埃里的金右脚。世界一刹那间如此寂静。维埃里可以名正言顺地完成那一脚精彩动作,皮球会直捣空门,但那一脚也会狠狠向对方门将的身体,不算犯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844.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