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教科书九上语文电子|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本套教材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是这样编排的:七年级上、下册分散在各个单元中,计有《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理想》(流沙河)、《秋天》(何其芳)、《化石吟》(张锋)、《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寄母亲》(冰心)、《天上的街市》《静夜》(郭沫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河颂》(光未然)、《华南虎》(牛汉)共12首。九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了一个单元。上册计有《沁园春雪》(毛泽东)、《雨说》(郑愁予)、《星星变奏曲》(江河)、《蝈蝈和蛐蛐》(济慈)、《夜》(叶赛宁)共5首。而下册,就在本单元安排《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共6首。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总数的约1/10。与过去任何一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对中国新诗和外国诗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与九年级上册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教学时应重视这一点。
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看,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一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分析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感情。其实,这里所谓的“形象”,在学术界叫做“意象”,意为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这里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个术语,主要是考虑这一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不如用“形象”一词易于理解。但“意象”一词的内涵和特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
古典诗词中有名句,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中也有名句。要让学生找出这几首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舒婷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都要细细揣摩,品出其中的滋味。
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应以师生的反复朗读和教师的精彩赏析为主,这个单元也不例外。尽量避免泛泛的无目的无重点的讨论,避免课上热热闹闹,结果收获甚少。
单元结束时,可组织进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诗朗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如有条件,可联系自读课本中的一组诗来学习这个单元。这组诗有闻一多的《祈祷》、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李广田的《乡愁》、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舒婷的《土地情诗》、江河的《祖国啊,祖国》、海子的《五月的麦地》、赵丽宏的《祖国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席慕蓉的《长城谣》、彭斯的《阿富顿河》、鲁勃佐夫的《我宁静的故乡》、叶赛宁的《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等,它们多为名诗,都与爱国思乡主题有关,思想内容好,艺术手法高,适合作为课内的阅读延伸材料。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围绕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而设计,从探究土地本义出发,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内涵。涉及地理、历史、文学,活动多样,内容丰富,有可选择性,适合不同地区。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xiaceyuwenjiaocan/39386.html
-
当代作家简介ppt|当代作家简介详细阅读
陆文夫(1929~ ) 当代作家。江苏泰兴人。从小喜爱文学。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
-
义教教科书九上语文电子_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愚公移山详细阅读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接着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
-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我用残损的手掌》备课资料2详细阅读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
-
义教教科书九上语文电子|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我用残损的手掌详细阅读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
-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语文版《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备课资料详细阅读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Ⅰ 课外古诗背诵【原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赏析】 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早日统一的愿望。前两句写黄河的绵长、泰山的高耸,赞美了中原沦陷区山河的雄伟,对其长期沦于敌手深感痛心。后两句写人民在沦陷区眼泪...
-
《谈生命》主要内容|《谈生命》学习要点详细阅读
《谈生命》 谈及生命,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经历,也一定对生命的真谛有了一定的体会。那么生命在作者冰心的眼中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文,共同感受作者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文。 关于本文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
-
[义教教科书九上语文电子]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 《庄子》故事两则详细阅读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
-
【无声的见证第一季】“粉板”无声的见证——析《孔乙己》中“粉板”的三次运用详细阅读
“粉板” 无声的见证——析《孔乙己》中“粉板”的三次运用雷江 文戏剧和影视文学非常讲究道具的设置及运用,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在作品中巧设“道具”,往往妙用无穷,鲁迅先生就是个中高手。在他的笔下,“道具”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它们对情节的发展、场面的展开乃至人物的塑造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在《孔乙己》...
-
[义教教科书九上语文电子]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详细阅读
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张抗...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外国诗两首》学习要点详细阅读
外国诗两首祖 国 莱蒙托夫的《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都不能激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