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_第6—9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七章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
   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
   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
   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
   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
   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
    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的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
    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23456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
    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
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
21、减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 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123456
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
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 =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 n,面积
的单位是 m2, 压强的单位是 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 。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
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4、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6、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ρgh 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 h指深度,单位:m,压强单位(pa) 注意:h 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
液面的距离。
7、连通器:1、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2、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
通器。
8、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9、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 —————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 ————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10、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11、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大气压具有
液体压强的特点。
12、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实验是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
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标准大气压 = 760 mmhg = 1.01×105pa,即p0 = 1.01×105 pa .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 cm2 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123456
                              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13、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14、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内部气体压强就增大;
   体积增大时,内部气体压强就减小。
1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 m 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吸水扬程)只有10 m 左右,即抽
水机离开水源的高度只能在10 m 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16、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差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17、使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如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水泵能抽上水来吗?
    答:不能,如果启动前不灌满水,泵壳里就会有空气,泵内与泵外的气压相等泵外的大气压就无法把水压入管内,这样是抽不上水的。
18、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没。
19、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0、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 f浮= g排 =ρ液gv排
2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浮>g 时上浮,f浮 = g 时悬浮,f浮 <g 时下沉。
2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钢铁的密度比水大,有它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它下沉、悬浮或上浮。
    (3)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很多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对他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飞艇、热气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热空气比气球外的空气密度小,他们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
         ※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123456
        读法: 例:液面与1.2刻度对齐时,表示被测液体的密度是1.2×103kg/m3.
24、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5、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
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 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
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第九章  机械和功
一、基础知识
1、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 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 f1 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f2 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l1 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l2 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是力和力臂乘积的平衡,而不是力的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即:     f1 l1 = f2 l2
           可变形为 :f1 / f2 = l1   / l2
3、作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
   (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动力就小。为省力杠杆。反之,为费力杠杆。
5、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区别
   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6、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多移动距离也不少移动距离,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 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7、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不改变。
   (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几段绳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8、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机械功,简称功。
9、功的两个要素:
(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注意:惯性使物体运动,物体本身并不是受力而运动)
   (2)物体必须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10、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的乘积。
            w = f s
           f 表示力,单位:牛( n ) 。 s 表示距离,单位:米(m)123456
         w表示功, 功的单位就是牛• 米 。 叫作焦耳。
                    即:1 j = 1n•m。
11、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做功率。
12、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如果功的单位用j
    时间的单位用s 功率的单位就是瓦特 (或w)。
13、功率的计算: p = w/t
           w 表示功,单位是焦(j).   t表示时间 ,单位是秒(s)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   1 w= 1 j/s      
    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
           ∵   p = w/t     w = fs   f指力 ,s 指移动的距离 ,t 指时间
           ∴   p== f•s/t   又∵ v =s/t 
           ∴   p = f•v
14、大量的事实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5、有用功: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部分功叫有
用功。用w有用表示。
16、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这部分功
叫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
17、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用w总表示。即:w总 = w有用+ w额外
18、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
              即:η= w有用 /  w总  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19、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有w有用 < w总 ,因此η总是
小于1 ,这也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关于滑轮组的计算
1、根据题意确定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承担,用n 表示。
2、确定重物的上升距离,和拉力f 的绳端的移动距离
      重物的上升距离为:h
       则拉力f 的绳端的移动距离就是:nh
3、看是否计动滑轮的重力。(绳重与摩擦一般情况都不计)
   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 = (1/n)g物
   当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 = (1/n)(g物 + g轮)
三、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w有用 = g•h
      w总 = f•s          s = n•h
     (1)η=w有用 /  w总
      (2)η= w有用 /  w总 = gh/fs = gh/nfh = g/(nf)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9190.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