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知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  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9091.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