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结论|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值.

2.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以及盒内砝码组成)

对比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

2.培养实验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天平的使用,使学生提高对平衡美、对称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主要目的是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同时,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对于称固体的质量.教材中之所以选择三个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让学生称量,是为了与下一节内容衔接,为学习密度知识作准备.

教法建议
本节是实验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实验法为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本节重点、难点分析

1.天平的使用

上节课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而且又较难掌握,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上.

在天平调节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未经调节的天平是不平衡的,称出的质量也不准确,因此必须事先将天平调平衡,在天平调节环节中,边讲解、边示范、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节天平中应要求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游码和标尺,认识最小称量值,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3)观察天平初始状态,确定调节螺母的移动方向;(4)进行调节,判断是否平衡,再调节,直至平衡.

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这个问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使用前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量筒,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量筒(杯)的单位,并找到它标在仪器上的位置.

(2)弄清量筒(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3)测量时应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

(4)观察时,液面如果是凹形的应以凹形液面底部为准,若是凸形的,要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墨水瓶、木块、铁块、铝块、幻灯片、投影仪、视频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认真观察天平(复习),认真观察量筒和量杯,首先是整体观察,观察它们的构造,然后对比观察,观察它们构造的不同点,最后细致观察,观察它们上面标有的单位,观察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2.实验:测量固体的质量.

3.实验: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

4.讨论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5.讨论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物体的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2.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什么?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最后落实到实验课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方案二:教师将一些邮票、丝线、大头针、食用油实物展示给学生(也可展示图片),提问“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一卷丝线的质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勺食用油的质量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练习天平的调节

教师可将幻灯片投影到屏幕上,或使用视频,演示天平的调节.)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学生指明 :放天平时,要合理安排实验中各种仪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仪器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天平,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指导学生观察游码、标尺,认识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码拨到零刻线的位置.

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观察一下指针偏向哪边,确定螺母的调节方向,再调节.

学生练习调节天平,教师巡视指导.

调节天平的操作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在调节天平过程中,若指针偏向标尺右侧,就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动,若指针偏向标尺左侧,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侧旋动.

明确:所谓天平的平衡,就是调节横梁螺母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是否相对分度盘中间位置静止或等幅摆动.

2.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提问: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哪个盘里?砝码应放在哪个盘里?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码?

明确: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调节天平先让天平平衡,而当在左盘里放入被测物体时又破坏了这个平衡,再通过加减右盘中的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放入被测物体后,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只允许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决不允许再旋动平衡螺母.

引导学生设计测固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长方木块(g)

长方铝块(g)

长方铁块(g)

   

学生测量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小心谨慎地操作,认真进行测量,细心真实地记录测量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实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时往往需要称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这时就需要我们测出液体的体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者量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量筒和量杯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师利用实物介绍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构造,并指出其相  同点和不同点.

请同学说一下量筒和量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上边都有刻度,每隔一定数量的小刻度就有一个大刻度,上边标着数值,最上边标有字母ml.老师讲解“ml表示毫升,1毫升是1立方厘米”.

由学生归纳总结量筒和量杯的不同点.

这时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量筒和量杯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应做成复合片,可以复合不同的液面,复合人观察时的视线),以强化学生对量筒(杯)的认识.并请学生说出投影幕布上所显示的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值.

请同学们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观察液面形状,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应注意:

①液面的形状是凹形的.

②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 要以凹形水面底部为准,视线要与凹形水面底部相平.

③要把量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如果量筒中装入水银,则液面是凸起的,观察时应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

教师打开投影仪,用复合片显示几个不同位置的液面,让学生练习读数(包括凸形)

(2)测量液体的质量

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认识用减液法测一定体积的液体质量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体积数应大于要求测的液体体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达到要求的体积值,比如100ml.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下的液体的质量,设它为

   ④100ml液体的质量就等于 减

(3)引导学生设计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空烧杯的质量(g)

烧杯和水的质量(g)

水的质量(g)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并摆放整齐.

(三)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回答“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指出我们无法直接用天平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但我们可以称出若干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用质量数除以张数就是一张邮票的质量.

介绍“累积法”.

学习长度测量时,测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的方法和测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方法是相同的.虽然一个是测物体质量,一个是测长度,但思路一样,都是用累积的方法.

提问“今天的实验中称的木块、铁块、铝块,体积大小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水、酒精的体积都是100ml,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从测量值可以看出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回去考虑.”为下一节课“密度”的教学打下伏笔.

 

探究活动

质量测量精确度

【课题】调查质量测量的精确度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各种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不同场合下使用其精确度,例如托盘天平测量中药的质量、物理天平测量金的质量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自制测量工具——天平

【课题】自制测量工具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可选择各种方便易找的材料制作天平,与实际天平对照,努力改进,提高精确度.

【备注】
1、写出制作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9086.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