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功率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123456789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123456789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micro;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123456789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   )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123456789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④ 分流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123456789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十六章 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23456789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注意: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   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 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   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   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123456789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是:. v=λ/f=λ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123456789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
                               输入的总能量.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878.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